三月不是读书天

是走进电影院的日子。

在阳台上过春天

翻开绿皮书

放一曲波西米亚狂想曲余音绕梁

文艺片的春天

能否地久天长

每年三月都是电影市场的淡季,却最能验证黑马的成色。没有春节档商业大片的喧哗与骚动,最适合一个人在电影院里感受静水流深的绵长时光。

在这“被遗忘的时光”里,也许藏着惊喜,就像《桃姐》、《观音山》、《白日焰火》、《失孤》……一部部口碑之作叫好又叫座,成为我们那年春天最美好的回忆。

而今年三月,在国产文艺片的小阳春里,最灿烂的绽放一定是王小帅的《地久天长》

历年的“三月黑马”能够脱颖而出,都离不开三大要素:品质过硬、关注度高、情感有共鸣。这个春天,《地久天长》的“三大要素”可是一个都不少。

品质,《地久天长》有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的柏林影展官方认证。2月14日在柏林电影节全球首映后一鸣惊人,获得了“中国电影终于回归到了最好状态”的广泛赞誉。

影片柏林首映和国内超前点映,吸粉无数,豆瓣评分高达8分——

刷评论,你会发现很多人都把短评写成了长评,因为有太多的感触想要倾诉分享——

因为品质,该片成了话题之作。而奖项加持,更让人期待其市场表现。此前,《桃姐》威尼斯封后,《白日焰火》柏林影帝加冕,最终都成为影片票房的助推器,而《地久天长》更是用华语电影史无前例的霸气方式,包揽了柏林电影节的影后影帝。

咏梅和王景春上了热搜,引发了一波真演员PK流量明星的大讨论。(此处可以参看若娱之前发表的

“咏春”,演员地久天长

从得奖到上映,时间一个月,把这波发酵的期待和口碑转化为票房刚刚好。

至于情感共鸣,恰恰是这部电影最不用担心的。这不是阳春白雪拒绝大众的“电影节电影”,而是一部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平民史诗。用王小帅自己的话说,这不是电影,而是好长一段生活。而说到生活,今生都是第一次,谁都不是专家,谁都可以吐槽或指点迷津。

这里面有我们父辈的生活,有我们童年的记忆,评论里点赞最多的是“路人转粉”,道出了观众的期待——

天时、地利、人和,沉寂已久的王小帅潜心四年攒了一手好牌,你还犹豫什么呢?

且慢,还有三座大山,怀疑和偏见——眼泪、片长、演员。

看完电影,你会发现,阻碍你的恰恰也是吸引打动你的,所谓偏见也可以成为好奇。

1

哭惨了?虐不虐?

当我看完超前点映发了一条朋友圈,好多朋友留言,哭没哭是最关心的问题。

不好意思,让你们失望了。不是不感动,但真不需要带纸巾。电影真正高级的品质不是“人工降雨”,而是“杀人诛心”。

是父亲对儿子平平淡淡地一句“星星,爸爸妈妈谢谢你”;是弥留之际的胡言乱语“现在有钱了,你可以放心地生”……没有哭天抢地撕心裂肺的情绪爆发,却是心灵深处最强的余震。

艾略特说,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生活有太多的苦难,让我们小心翼翼避免在银幕上“二次伤害”。对家庭悲剧故事的恐惧,对煽情的反感,都不是你拒绝走进影院的理由。从剧本到镜头,再到演员表演,《地久天长》恰恰是用克制赢得了我们的尊重。

王小帅自己也在朋友圈“重要的事情说八遍”——

电影里当然有哭戏,却都那么矜持隐忍,你如果不专注地看着咏梅的脸,也许会错过那无声的眼泪。

儿子溺水、工厂改制、病房重逢、忏悔真相……每一次遭遇生活的重创,她都保持着静默与温柔,柔和的光线让那美丽的面颊透出深入骨髓的哀伤。

此时无声胜有声,那无声的眼泪代表着对生活无言的逆来顺受,却也代表着中国女性生生不息的倔强。

你的眼泪,是感受到了痛苦,也可以是因为治愈。

2

3个小时熬得住?

是的,也许很多人会因为175分钟的片长,而犹豫是否要走进影院。

这个时代,仿佛所有人都在为时间焦虑,其实又往往无意义地虚掷。《地久天长》最奢侈的一点,就是让你穷其一生,只为学会好好告别

镜头像时间齿轮转动,从内蒙荒凉的山到闽南孤寂的海,从青年到白头,三十年人生的沧海桑田浓缩在了175分钟的景框内,你看见的是普普通通的中国人在时代洪流裹挟下,每一个节点里的挣扎。看完电影,你仿佛陪伴父辈们,一起走过了漫长而颠簸的一生。

这样一部平凡史诗,必然需要足够的时间跨度,才能自动显现人生的无常。这样的三个小时,不值得吗?

何况175分钟只是物理时间,而观影的心理时间却没感觉那么长。这样良好的体验感当然归功于王小帅给观众的福利。

剪辑上,打破线性时间的平铺直叙,在现在与过去中不断切换。让观众的注意力始终跟随角色情绪、人物命运的起伏,避免了剧情发展的疲惫感。

剧情上,设置悬疑,满足观众的期待感。有细节、有呼应、有留白、有“陷阱”。观众有自行脑补的空间,也有结局圆满的满足。

电影里,王景春转述妻子咏梅的话说:

时间就像静止,

剩下的,只是等着慢慢老去。

天长地久有时尽,他们活在过去的时光里。而我们在这样的慢慢老去中,感受地久天长。

3

影帝影后名副其实?

这是不成问题的问题。

当流量占据热搜,《地久天长》示范了什么是真正的“演员的诞生”。王景春、咏梅同时斩获柏林电影节影帝影后,而艾丽娅、齐溪、杜江的表现也令人印象深刻。

评委感慨“银幕上的夫妻,没有像他俩这样默契的”,王景春和咏梅的默契,让《地久天长》成为一部真正的“沉浸式”电影。

王景春和咏梅的表演,让人想到的不是夫妻,而是呼吸——呼吸如此重要,如此自然,以至于如果我们不刻意留意,根本意识不到其存在。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电影里,老两口坐飞机回老家,遇上颠簸,王景春不由自主握紧了妻子的手。气流过后,咏梅自嘲地说:“真是好笑,我们还怕死……”

虽然咏梅在笑,却让人感觉格外心酸。揹负沉重的逃离,夫妻俩一呼一吸,一撇一捺,搀扶着走过人生。他们活到最后,活成了“都只是在为对方活着”。

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戏,是夫妻俩在儿子的坟头除草、烧纸……忙完了坐下,你喝酒,我喝水,电话响起,一个新生命又来到了世上……

生死兴衰,悲欢离合,人生所有的感喟都浓缩在这个镜头里。

这时品味片名,另有一番味道。地久天长,在中文的语境里,有一种对生活的诗意美化,而影片的英文片名也许更直接、更接近现实。So Long,My Son,那是一种带着感伤气息的告别。

人生,不过是一场为了告别的聚会。

再见,孩子。

一个平凡家庭的故事,没那么多惊心动魄波澜壮阔,能够诉说的对象也只有子女后代——通常情况下,他们还不乐意听。夫妻俩想说的故事,是一个家庭的故事,也是一代人遭遇。

他们能倾诉的对象,是溺水的儿子,是叛逆的养子,是揹负沉重秘密的干儿子……当然,最最希望能听到的,是两个没有出生的孩子……

说出来的是故事,藏起来的是人生。米兰·昆德拉说,人类与权力的斗争就是记忆与遗忘的斗争。这就是这部电影存在于当下的意义。

人到中年的王小帅,在电影的结局选择了和解。所谓和解,不是向生活投降。

余华把“活着”写作动词——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千千万万个刘耀军王丽云必须活下去,才能继续讲述你们的故事,这就是一种力量。

3月22日,祝愿这个春天地久天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