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2018年首三季度營運收入為人民幣5677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3%。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自2014年以來,中國移動的營收首次出現下滑。中國移動2018年第三季度營收為人民幣1759億元,也低於去年同期的1806億元。

中國電信2018年首三季度經營收入為人民幣2849.71億元,比去年同期上升3.6%;服務收入為人民幣2649.34億元,比去年同期上升6.0%;凈利潤為人民幣808.19億元,比去年同期上升2.5%。

中國聯通2018年首三季度總營收為人民幣2000.13億元,同比增長6.5%,移動服務收入為人民幣1254億元,同比增長7.2%。

作為參考,我們先看下三大運營商2017年度的營收數據:

接下來我們再從運營商的收入結構來看:

中國移動:

流量收入佔據了52%,語音收入從2016年的34.2下降為23.2%。寬頻上網用戶增加了1495萬,用戶數突破1億,寬頻收入超過了15%。

中國電信:

2017年中國電信移動服務收入達到1538億元,同比增長11.7%,總佔比42%,固網服務收入達到1772億元,同比增長3.0%,總佔比48.4%。

中國聯通:

中國聯通的收入佔比由語音業務、無線流量業務、寬頻業務、數據中心和雲計算業務組成,其中各個業務佔比無法查到具體的量化資料。

這些數據說明,目前寬頻和無線流量的收入仍然佔據運營商的絕對比例,運營商目前還是只能起到管道的作用。

在新業務拓展方面,運營商做了非常多的嘗試。中移動的OneNET、電信的OceanConnect,都是雲端業務的嘗試。但是,這些嘗試,對於增加收入方面,還只是個杯水車薪,還看不到明顯的經濟效益。

目前的無線流量,還是依賴於4G網路。

新的網路制式,比如NB,還無法給運營商帶來明顯的收入。

因此,擴大4G的覆蓋,提升核心業務的用戶體驗,在經濟層面,是三大運營商競爭的核心。

中國移動:

移動900M 的LTE在2018下半年已經全力部署,解決了其網路的基礎覆蓋能力,以移動之財力+執行力,一張LTE精品網路年底就能建完。

中國電信:

電信的VoLTE正式商用,也標識著其800M重耕計劃網路覆蓋已經具備交接CDMA網路的能力。電信的B5網路覆蓋,已經是中國覆蓋最好的一張全國無死角覆蓋的4G網路。

中國聯通:

聯通坐收5M低頻帶寬,其LTE低頻覆蓋能力將顯著提升。

中國的LTE全覆蓋時代已經完全到來。

但是,4G流量的競爭日趨激烈,各家運營商都推出了不限流量的套餐,使得用戶的ARPU值很快就有了天花板。目前每年手機通信費超過一年2000元其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兒。

寬頻用戶的爭奪,更加激烈,為了爭奪用戶,2年免費用的寬頻都屢見不鮮。

三家運營商一年超過1.3萬億的收入,如何持續增長?

靠NB網路肯定不現實,因為NB的收入實在是太少了,幾乎可以忽略了。

5G是不是運營商的未來增長點呢?

目前已經公布的優先部署的5G頻段,主要集中在3GHz以上的超高頻段。

這些頻段都需要海量的微基站來做高密度的部署才能實現全部覆蓋。這些投資,會比目前的4G和2G網路投入大非常多。

5G的網路,很可能成為一個運營商建立骨幹網,企業自行鋪設微基站,成為一個運營商和社會共同運營的網路。

但是,WiFi6的出現,會削弱5G網路的競爭力。WiFi6抗干擾能力增強非常多,傳輸距離可以1公里以上,因此應用場景和5G會有一定的重疊。

4G向5G過渡的速度,取決於應用場景的推動。目前除了無人駕駛之外,並沒有發現有哪些場景必須依賴5G的超高速通信,因此運營商的5G收入短期內不會出現大幅度增長,因為可以想像,5G網路的覆蓋不會非常快的覆蓋全國。

無線業務的收入瓶頸太難突破,那麼,運營商收入的未來在哪裡呢?

全球的創新,已經由小公司創造和引領,大公司的機制決定了無法快速跟進日新月異的創新。即使Google,也只能通過不斷的併購彌補自身創新的不足。

因此,要想跟上快速變化的技術革新速度,運營商需要快速把自己演變為一個投資公司:

利用運營商目前的現金儲備和吸金能力,吸引投資人才加入,深入行業調研,發現價值窪地的企業,積極出手入股或者併購;在資本層面,和阿里、騰訊、美團、百度、京東、滴滴積極競爭,無障礙圈地。

通過積極的股權投資,運營商可以避開自身體量過大和KPI僵化機制的短板,快速切入新的行業,布局諸如新型製藥、機器人、人工智慧、新材料、新能源等諸多新的領域。

這些領域,是全球經濟的未來。

當然,也是運營商的未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