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見那種地下遺址因為修路,或者開發樓盤等原因被發現後。然後考古的過去,是如何最後能確定這個輪廓,以及每個位置的?幾百上千年了,不是應該和土地融為一體了么?發掘的時候不會多切或者少切么?還是說這種遺址經歷這麼久,然後跟後期土質能區別的開?


一個考古遺址通常包括不同時期人類活動的遺存,是不同時期人類行為的結果,有些行為會有明確的邊界輪廓,比如城牆、陵墓、房屋、窖藏等,是人類某一行為或事件的體現,但不一定能保存完整,會受到後期人類行為或自然因素的擾動。

考古發掘有一套科學方法,通過質地、顏色、形狀、包含物等方面的不同,區分出不同堆積單位,分辨不同單位在時間上的早晚關係以及在空間上的結構關係,先發掘年代最晚的,揭露同一時期的遺迹,判斷遺迹的性質。

考古調查勘探通過打探孔、清理斷面、航空影像等方法能夠大致確定一個遺址的主體文化堆積的分布範圍,重點勘探也能大致確定單個遺迹單位比如墓葬的邊界,但具體的內涵是需要通過精細的考古發掘來揭示的。

考古發掘客觀上也是對遺址的破壞,嚴謹的科學發掘追求最大程度復原遺址的堆積和形成過程,透過發掘看到歷史場景。


我上個圖吧???!(??????) ?雖然很多時候我們自己也吐槽彷彿色盲,但是更多時候,你想像不到地下有多精彩

梵高的星空(非常漂亮的紫色夯土)

莫奈的日出~(灰土+紅燒土塊)

這個不會起名字了?(ˉ?ˉ?)是黃褐色土+白色黑色紅色的小土塊兒

所以其實土色是有區別甚至還挺大的(?′ω`? )只是各種航拍照看不出來(因為有顏色的都已經做掉了)北方的乾燥buff也會讓土色趨近統一,會存在做過了(被老師K)的情況……


用手鏟

刮面。不用的遺迹單位土質土色包含物軟硬度手感啥的是不同的, 比如,土質:沙質土、泥質土等土色:黃褐色,紅褐色,灰褐色等包含物:各種陶片瓷片紅燒土塊等等軟硬度:這個靠刮,有些刮起來hin軟一刮就起皮皮,有些要雙手大力嘿喲嘿喲根據這些東西的不同你可以把不同時代的土區分出來、一旦堆積單位區分出來,遺迹邊基本就可以找到啦~

有時候你找邊、比如灰坑(可以理解為古代的垃圾坑一類的)找邊, 你在邊上一戳,由於坑內堆積和坑外生土不一樣,用手法拿手鏟在上面一戳,邊就出來了

圖片均來自某度、 因為要是把實習照片po出來會被老師打kk就醬吧附上前年跑調查時拍的美照w

為考古打call~


非考古專業,不過學過土壤學,也做過土壤,稍微說下吧

第一,土壤都是有顏色的,感興趣的話可以百度下gss系列土壤標樣,記得找透明瓶的,能夠很清晰的看到土壤的顏色的,我最喜歡紅壤的那瓶,水稻土的也不錯,還有一瓶能看得出來很淡的紫色,還有產地和土壤種類噠

第二,土壤有粘度分別的,粘土,壤土什麼的,可以通過手感獲得,再具體點就可以通過實驗數據來獲得。想要知道更多的話可以查下ly/t 1225-1999,不過考古對土壤的分別沒有到這個地步

第三,人類的活動痕迹會遺留在土裡面。沒有經過人類擾動的土會是有一定規律的,隨著土壤剖面向下會有規律變化(網上能夠找到很多正常的土壤剖面圖因為手機不太好找就懶得放了),而人類活動會擾亂這種規律,九如妹子已經放過照片了。利用這些也能夠找出範圍


馬路上先後鋪兩層瀝青,顏色也是不一樣的,中間也有分界,更別說土咯~

有一門學科,叫地質學。

有一種悄悄話,是土地里的秘密。


一年下了9個工地,西南西北都做過,遺址墓葬都挖過。總的來說是根據土顏色和質地來區分,仔細分辨是分的出來的。相對來說南方的土壤更難辨別,因為含水量太多。上圖防水。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