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分享的經驗來自19年考上暨南大學古代文學專業的微微學姐,學姐從複習心態說起,公共課複習也不拘一格,尋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課程和資料。大家也不妨多參考,到最後找到自己最喜歡的參考對象。

學姐26號晚上會開免費公開課,報名信息見下文。另外,學姐今年還會帶一對一輔導,預計有2個名額。瞭解詳情,請聯繫峯哥微信:yiwangfengge

先說下個人初試情況,總分396,政治75,英語72,705文學基礎114,807評論寫作135 。而我當時備考的目標是400(70/70/130/130)我覺得定目標還是要需要你努力才能達到的那種,我看到好多考研目標二本,我以為穩上的結果也沒上。不要好高騖遠,但也不能沒有動力。

心得體會

我是湖南女孩,從小在廣東上學。上初中時,校車經過暨南大學珠海校區,那是我人生中見過的第一所大學,那時大學離我很遠,卻彷彿有些冥冥中的緣分。真的到大學,我又不想出省,當然分數也不夠暨大。

大三之後開始茫然,因為一些事情讓我堅定了要考研的想法,我選擇了暨南。我選的專業是分數線最高的專業,而暨南作為廣東兩所211之一,想要成功考上註定是一場激烈的廝殺,最慘的是複試刷一半,調劑都沒地方(當時也沒想著能過初試,所以這點沒太考慮。真到過了初試,慌得很)。我曾一次次猶豫,反問自己是不是要放棄,因為我不願意調劑,頗有種「不成功則成仁」的感覺。

真正糾結的就是開始準備時(害怕付出無所收穫,競爭太激烈)預報名時(要不要繼續下去)正式報名時(確認後就無法改變)最後一個月(又要實習又要考研,師範生覺得當老師也不錯,開始動搖),走過了這幾個階段,人已經坐在了考場上奮筆疾書,每堂考試三個小時不曾停筆,我不知道自己答的怎麼樣,但是我儘力了,大半年的努力,全都在考場這兩天展現。我求好的結果,但我也不後悔過程!其實考研最大的感受和高考一樣:「懷念絕不願重來!」

在準備初試走過的大半年中,也曾受到一些話的激勵,現在也說說吧!

1.最初得知我的專業只要四個人時(今年實際要了六個),一個學姐說「既然總有人要考上,為什麼你沒有自信自己是那四分之一呢?」後面我學習浮躁時,在網上看到了後一句「你這樣的學習狀態憑什麼你是四分之一」

2.朱偉說的「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

3.趁著年輕,想到的事情都去嘗試一下,不要給自己就遺憾,最遺憾的莫過於「我本來可以」

4.徐濤老師(政治強烈推薦跟他的旺仔女孩):每逢大事有靜氣!!!

複試雞湯

擔心本科學校不太好,怕被刷,可以看看張雪峯的一個段子。大致就是一個211的和二本的同考一個學校,211的比你更怕考不上。當然這有點阿q心理,但是能穩住你的心態就行。無聊的時候就聽張雪峯的段子,不過別太當真!

英語複習

四月開始記紅寶書,後面買了戀戀有詞,看朱偉(別聽他的戀戀有詞和背多分看兩遍,廢話多的讓我一遍戀戀有詞都沒看完。雖然他的課有點意思,但是你的重點是記單詞。只要單詞記住了,不看視頻無所謂)、也買了長難句,前期能接受何凱文的雞湯,後面不行了。長難句也沒看完,他的每日一句跟不來。

暑假開始做真題97-2015年的,強烈推薦唐遲的真題講解。我買了黃皮書,解析幾乎沒用,就看唐叔視頻了,有邏輯,乾貨多。真題是重點,後面有中斷記單詞,就是把重點放在真題上。我不知道具體做了幾遍真題,後面有時隨機拿卷子做,大概看到題目就知道答案了。我留了18年的模擬,最後加上作文才五十幾分,很受打擊。我真的18/19新題型全錯。

11月開始做真題閱讀之外的題型,看過王晟的新題型,他講的可以,但我考試新題型全錯。完型看過一個老師的,我發現看不看分數差不多,但是不要放棄,三四分寫了就有的。作文就是背王江濤的,每種類型背一篇,自己拼湊個模板。我在考前一晚看到何凱文壓題,背了個馬雲的例子,第二天原封不動的抄上去了。估計作文分不低,字跡一定要工整啊!

政治複習

我從七月底開始看徐濤老師的視頻,每天一小節,不過用的肖秀榮老師的書。看徐濤老師的課成了我考研最大的娛樂,強烈推薦徐濤老師的課,出來什麼看什麼。書就買個三件套和肖四肖八。說實話我很喜歡徐濤老師的課,也算為了支持他,買了一個背誦筆記和最後二十題。可能他太火了,今年的題目就是他二十題裡面的答案,讓我懵逼了幾秒,最後靠抄材料。他有一個有趣的靈魂和非常正的三觀,反正這麼多人的選擇錯不了!

專業課複習

初試

705:

我語言學徹底放棄,只看了文學史和文學理論。4、5月過完一邊古代文學史,6月過現代和當代。由於我們大三有學外國文學,所以我課上兼帶著看完的。我有種執念,一定要先把書過一遍,雖然記不住什麼,但保不齊那個點能在關鍵時刻發揮重要作用。(ps:專業課最好去上,前期根本很難全身心投入學習,每天待在圖書館效率也不太高。我就是一個月看兩本專業書,還是在磨洋工,但我課基本都去了)

7月暑假我選擇了留校,專心了很多,但條件也不咋樣,邊上時刻有人放棄,最後暑假還沒完好多人就不考了。一開始問了幾個人考哪,人家說北師大,我都不好意思說我考哪,後面他們最早放棄了。所以考研也是一種和自己心理作戰的過程。7、8月看文學理論,根據買的資料過第二遍文學類知識。因為留校只有自習室有空調,自習室不能說話,所以我還沒開始背,有條件的可以早開始。

9月開學,寢室就只有我一個人了,時間過得飛快。我喜歡在人多的地方,跟隨大眾學習,背書。反正我自認為九月背書效率最好,但是隻背了古代文學。10月背現當代文學,國慶也沒回去,第一次留在學校過國慶,但是假期心裡難免躁動,效率一般。這時候開始有意識地學習807寫作了,這個寫作大家覺得難,不明所以很正常,後面背完705就會寫了。最終發現成績全靠寫作拉分,之前還聽學姐說沒練過直接上考場。我還是練習了,找了學姐學長幫忙批改。(不幸的是,今年考了以前的真題《感應》,剛好這個沒練,所以重視真題!!!)

11月是讓我心力交瘁的一個月,因為要實習一個月,加上家裡發生了些事,很崩潰。這個月就只背了外國文學史。12月就是古代現代外國文學史雜糅背誦,還要兼帶背背文學理論。萬一有文學題目不會,就靠理論了,而且寫作也要用到文學理論。12月底很快就來了,最後一週基本不在狀態,考研背書的地方大家也開始一副要考完的狀態,畢竟幾個月下來,大家都想早點解放。(背書背幾遍這種問題呢,因人而異,有經驗貼說背了十遍,我實在不知道怎麼做到的。我背第三遍都是很趕著搞完的。)

總之,專業課暨大給分挺大方,而且好多人最後掛在了公共課上,所以要重視公共課,要不也很被動。還有大家考研過程中任何憂慮心理都正常,只要不極端。

複試

筆試:沒有找到參考書,看了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曠新年《寫在當代文學邊上》,賀仲明《重建我們的文學信仰》,重點當然還是初試參考書目《現代文學三十年》和《當代文學史教程》

面試:我提前個把星期就每天背英語和中文自我介紹,然而都沒有用。進入直接就是提問,老師連環發問,沒有什麼喘息時間。問題多、雜但是不深,也有可能我回答不出什麼深度。老師都面帶笑意,氣氛輕鬆。就在外面等得很緊張,真的進去時間很快。 英語問題:問我的就是興趣愛好。其他人的有問家鄉、專業之類的。中文重點就是你看過什麼書(文學理論、文學史著作、詩歌、外國文學等)整個過程十幾分鐘,面試簡歷什麼的都沒看,帶了的也還回去了。總之你進去個人就行,別的準備了也沒用。

總結

這一年,我看過無數經驗貼,無非就是從別人的經驗貼裏找找安慰和借鑒。真到自己寫,發現沒啥邏輯。看到那些三月考上985、各種輕鬆逆襲的,難免會心動,有代入感。但還是勸說各位謹慎,我現在發現沒有什麼所謂的輕輕鬆鬆的成功,別人的付出你看不到!就今年這考研形勢,還是一次能上最好,所以一定儘力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