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朋友推薦了一本新書,書名是《好人才為什麼找不到好工作》[1]。因為敝人目前也正在研究關於青年就業的議題,所以也找了這本書作為研究的參考。

作者是一位在美國勞工與人力資源業界深根數十年的資深顧問,曾經為柯林頓與小布希政府服務過。除了在業界有非常豐富的經驗,他本人也對於現今勞動市場,企業資方與求職勞工兩方的要求落差感到非常的有興趣,並且多年來都從事於這樣的研究,也因此出書說明瞭為何在求職市場當中,同時會出現老闆在抱怨找不到好人才;求職者怨嘆找不到好工作這麼兩極的現象發生。

雖然書中都是以美國的勞動市場作為探討案例,但其實這些現在同樣也在臺灣發生,書中每章節的後面都有編輯部將臺灣的現象與案例引入,說明臺灣同樣會發生此現象的原因,值得讀者深入思考。

一直以來我們可能會用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為,老闆在抱怨找不到好員工是老闆自己的問題,一定是自己不願意出高一點的薪水,要求又多所以才找不到合適的人才。這種現象鄉民們也用了一句很妙的諺語來形容:若公司只出得起香蕉,也只能請得到猴子!只要有老闆在抱怨找不到員工的新聞,或是類似的案例發生時,網友們對於臺灣老闆的批判幹譙之聲總是不絕於耳,並且直接認為是老闆自己的問題,薪水開得那麼低當然找不到OK的人才!

如果直接套用經濟學最簡單的供需理論,代表著勞動市場的工作機會供給有限,而尋找工作職缺的需求增加。在供給機會有限甚或是減少的情況下,工作需求變多了,自然會導致均衡價格下降 (22K or 18K)。

 

經濟學的供需曲線 (來源:維基百科)

但或許你會認為:" 沒有啊,老闆成天在喊找不到員工,代表著工作機會的供給變多,而大學畢業生一年比一年少,代表著工作需求也在逐年減少,照理說薪資水準(價格) 應該會提升才對啊!"

但現實情況是臺灣的勞工薪資水準停滯甚至下跌,反而與這種理論呈現相反的現象。所以其代表著,勞動市場並不能用這麼簡單的供需模型來解釋的。

求職需求與工作機會供給數量多寡,只是其中原因之一,並不代表都是因為老闆都是那麼短視近利與小氣刻薄的心態 (雖然這種老闆也真的不少就是了),也有可能因為大學生供給過剩,或是工作機會短少、學非所用......等因素,書中以作者自身的豐富經驗,說明瞭各種可能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我也認為確有其事,值得大家一讀!

這裡我簡單整理書中的幾個重點,說明為何公司徵才,與勞工求職兩者有這麼大的落差。

 

迷思一:人力銀行那麼多的職缺,卻還是找不到工作,那問題就一定是求職者自己身上!

但現實情況是,人力銀行有很多開出來的都只是空頭職缺,尤其是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公司動輒以裁員或遇缺不補的方式,縮編人事,減少成本的方式因應經濟寒冬。

相關的數字請見 Good Job! 9527人力銀行報告(1) - 2011年就業情勢概況 ,其中的「求供倍數比」,就代表工作機會與求職人數的數量比率。

在人事縮編的同時,公司在人力銀行網站的職缺卻不見得會撤掉,仍舊是開在那。也許HR仍舊會找人來面試,但卻不一定會錄取(一般人會說這只是在做業績),因為此時的老闆心態認為,現在外面找工作的人那麼多,我大可以慢慢挑慢慢選,撿到我認為完美的員工出現為止,最好是薪水要求低,又能夠耐操好檔拚第一!任勞任怨不怕喫苦;有抗壓性有責任感又積極上進;主動加班為公司分憂解勞......~!#$@
也因此會出現職缺多但錄取少,找工作的人永遠是那麼多,失業人數居高不下的情形。

因為僱主總是在尋找更完美更低廉的奴才人才出現,自然會延緩錄取的時間。同時,剩下來的員工卻要處理被資遣或離職員工所遺留的工作,等於是一人當兩人或更多人用!此時對公司的不滿心態逐漸浮現,但卻又因為此時景氣差不敢隨意離職,所以只好忍辱負重,苟且偷生的繼續留下工作,等待時機逃脫,但這也對公司造成更多的沉沒成本(如員工向心力流失與工作效率變差),只是在企業的財務報表上面不會出現。

詳細情形請見:臺灣人為什麼會一直加班的原因

 

迷思二:既然可以請到能力更好的人才,為什麼要僱用資格剛好符合的人?

這個現象具體表現在學歷通膨上。眾所皆知,大家都認為現在臺灣的大學學歷不值錢,學歷價值嚴重貶值,一般大學畢業已經吸引不了僱主錄用你,若你又不具有工作經驗,無法吸引僱主錄用你,新鮮人畢業生除了不斷的自我加值,就是繼續向上攻讀碩士博士;除此之外,並非擁有碩博士學歷就代表你能夠被錄取,一旦碩士滿街跑的情況發生時,接下來就要比的是學校知名度,如是否為四大名校畢業?(臺清交成政與四中和天大地大臺科大之流) 比完學校血統後,又繼續比是否為相關科系畢業?(電子電機機械化工....等科系)

但就算你具有良好的學校血統以及相關科系學歷,所獲得的工作機會也大多是大材小用,亦即這樣的工作需求根本不需要那麼高學歷或深度知識的人才來做,只要找個高中畢業生就行了,薪水也不會要求那麼多!

也因此造成了現今社會上有很嚴重的大材小用的情形,高學歷低成就反而成為常態。

 

迷思三:人才難尋,年輕人好喫懶做!

上面這個應該是媒體最愛用的報導標題XD

這點我在前面就已經有約略陳述,並非年輕人是草莓族又好喫懶做,實在是僱主願意給的薪水太少!

綜觀所有年齡層的調查都發現,任何族羣在尋找工作時的第一要件就是「薪水」!但也總是會不斷出現企業大老們給予年輕人所謂的「忠告」,就是要年輕人找工作時不要只看錢,眼光要放遠一點,不要太好高騖遠眼高手低blahblah.... (下略五千字)。每次這種報導一出現就會招致鄉民們的羣起反彈,認為又是大老闆們在洗腦與為自己的小氣開脫!意思就是你老闆只能出得起香蕉,怎還有資格要求猴子年輕人不要眼光太高?分明就是慣老闆的「想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喫草」的怪異心態.... (下略一萬字)。這也是企業與求職者之間最常見的鴻溝。

這點不只在臺灣,同樣也出現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只能說慣老闆是不分國界的XD

美國同樣也不少企業主抱持著相同的心態,總是認為可以用更低的薪水找來更好用的人才,明明就是給的薪資太低對求職者沒有吸引力,卻也不願意再多付一些薪資吸引人前來應徵。這點是作者每次聽到僱主在抱怨人才難尋時都會提出的問題,但僱主卻都認為他們開出的薪水已經夠高了!

員工究竟有沒有資格拿高薪或加薪?或是僱主薪水真的已經開很高,是勞工要求過多?

這點在敝人之前所PO出,引來萬人點閱和迴響的文章 臺灣的勞工絕對有資格要求加薪!(1) 、臺灣人真的是便宜又好用! (2) - 製造與服務業工時、成本與薪資指數統計(含平均薪資) 、臺灣的勞工絕對有資格要求加薪!(4) - 2007-2010國際比較圖表 By 美國勞工部 就已經將事實呈現出來!

而老闆僱用員工的心態以及提供高薪卻仍舊缺工的真相,同樣的我在 Good Job! 9527人力銀行報告(5) - 2013年薪資展望報告 By 歐洲商會(上) 、臺灣人真的是便宜又好用! (6) - 老闆喊缺工的真相 也同樣有鉅細靡遺的說明。這些迷思是真是假,就留給讀者自行去檢驗了。

 

最後,書中還有其他更多符合目前勞動市場不均衡的研究,諸如教育與實習制度、學非所用與產學落差等,我在此就不一一說明 (其實是懶得寫) ,有興趣的讀者就自行去找這本書來研讀吧!感謝各位!

 


 

參考資料:

[1] 《好人才為什麼找不到好工作》Peter.Cappelli著,日月(寶鼎)文化出版,2013年5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