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涉及到歐洲古代史中西歐封建制的內容,我上學時候,這塊是重點。

先簡單介紹一下法蘭克王國

法蘭克王國是日耳曼法蘭克人在西羅馬帝國崩潰後建立的西歐封建王國。486年,法蘭克領袖克洛維定都巴黎,佔領高盧地區,建立了法蘭克王國。法蘭克王國歷經墨洛溫王朝、矮子丕平時期、加洛林王朝三個統治時期。987年,路易五世死後因沒有合法繼承人,加洛林王朝被卡佩王朝取代,法蘭克王國血統就此終結。其時間大致相當於中國的南北朝-宋朝初年。

下面來說是,為何法蘭克王國之後西歐沒有像中國那樣形成新的統一王國。

一、繼承製度

克洛維接受洗禮,皈依基督教,並結合法蘭克人的習慣法制定了《薩利克法典》。法典規定,國王死後,諸子均可以繼承王國領土。這個規定和漢武帝的推恩令十分相似,但漢武帝推行推恩令是削弱諸侯國,強化中央集權的,法蘭克這個規定恰恰相反,他助長了分裂,削弱了中央。所以克洛維一死,法蘭克王國就爆發了內亂。

查理曼大帝死後,其子路易繼位。路易不準備把土地分配給他的三個兒子,這個規定惹惱了三個兒子,於是發動政變,囚禁了路易。843年,路易死後,路易的三個兒子簽訂《凡爾登條約》,龐大的法蘭克王國被一分為三,三子各占其一,形成後來法國、德國、義大利三國雛形。這種公然蔑視統一,分裂國家的情況在中國是不可想像的,但是,在西歐可是潮流。

這種繼承製度被後來的西歐國家所沿襲,直接導致國王控制的領土狹小,地方諸侯割據嚴重的局面。比如後來的法國國王只能控制巴黎和奧爾良附近的土地,被稱之為「巴黎島」。

二、政治制度

助長西歐分裂的另一個原因是,法蘭克帝國統治者查理曼大帝創造了西歐特有的政治制度——封建制度。

西歐的封建制度是封君封臣制。國王把土地分配給親兵和親信,這些人向國王效忠,並為國王提供兵役。這些人又向下把領土繼續分封,再以土地和兵役結成封建依附關係。但是國王只能管理他的封臣,無法管理封臣的封臣,所謂「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比較拗口,多讀幾遍)。西歐的這種制度和日本戰國時期有些類似,但不完全一樣。

在這種政治制度影響下,國王只能在自己控制範圍內收稅,無法干預地方割據勢力。再加上小農經濟的分散性和自給自足性,所以西歐的封建國家其實是非常鬆散的政治聯盟。

三、宗教影響

克洛維死後,諸子陷入混戰。宮相查理攫取了實際權利,其子矮子丕平廢黜了莫洛溫國王,建立了加洛林王朝。為了取得教皇支持,丕平把拉文納(西羅馬帝國後期首都)至羅馬的土地獻給了教皇,教皇國得以誕生,是為「丕平獻土」。

教皇國為了維持他的權威和經濟利益,是不希望西歐統一或者出現大帝國的。一個分裂的歐洲對他是最有利的。教皇國建立後,教皇成為世俗君主,通過革除西歐國王教籍的方式插手西歐事務。另外,教皇國還控制著其他國家主教的任免權,通過教堂控制西歐人民,光控制思想有什麼用,教皇還可以通過徵收什一稅、兜售贖罪券來斂財,所以當時西歐人民有兩個君主,一個是國王,一個是教皇。

西歐國王想反抗,對不起,教皇說你被革除教籍了,你的王位合法性就喪失了,為啥?因為西歐國王加冕儀式是由教廷主持控制的。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教皇國誕生後亞平寧半島的政治版圖,是不是小國林立分散的局面?是誰造成的——主,阿門!

當西歐矛盾激化的時候咋辦?教皇烏爾班二世說,大家收手,一起去中東聖戰吧,於是有了我們熟悉的十字軍運動。參加十字軍的多數為喪失繼承權的封建領主和貧苦人民,這些,不得不說,教皇這一招真是厲害。

四、民族原因

中國之所以能大一統,是因為有一個人數龐大的主體民族,我們寫同樣的字,穿同樣的衣服,說同樣的話(不要和我說方言),這些條件,西歐是不具備的。

843年法蘭克帝國分裂成三部分後,各個部分開始獨立發展,隨後逐漸演變成德國、法國和義大利。這三個區域的人說著不一樣的話,寫著不一樣的文字,嗯,衣服或許一樣吧,所有要統一是很難的。而且古代時期西歐各國也沒有爆發過大規模的國與國之間的衝突(百年戰爭除外),一來,教皇會調解,二來,那些封建領主也不想為國王賣命。於是這種分裂局面就長期存在了下了。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請各位讀者提出意見,謝謝!喜歡的朋友請關注一下!


我用最簡單的話來解釋。主要是封建制度的原因,其次是民族文化原因。我國現在的歷史課本(至少我上學那會),把民國以前,籠統的都稱為封建社會,這其實是有一些錯誤的。封建應該叫做封土建國,和我國周之前的社會制度很像,又有一點區別。貴族永遠是貴族,平民永遠是貧民,國王分封的貴族對國王履行責任,比如交點保護費啊,給國王提供士兵。但是貴族再分封的小貴族,對國王就沒有負責任的義務,小貴族只對分封他的大貴族負責,當然小貴族也會受到國王政策的影響,比如國王想發動的戰爭規模比較大,大貴族也有可能命令小貴族出兵,這取決與大貴族願不願意。這就極大的讓地區自治,加大了分解的趨勢。其二是繼承製度,他們的繼承製度可以大體這樣理解。一,男性,女性,男女平等。二,是長子,幼子,均分。然後一和二相互組合。聽起來很亂,總之就是有可能被其他家族繼承走爵位,這個其他家族也有可能是外國的家族,加大了國王控制國家的難度。比如有名的諾曼征服,法國貴族諾曼底公爵,和英國皇室沾親帶故,他通過教皇獲得了繼承英國王位的權利,而英國本身還有一個繼承人,後來,法國諾曼公爵進攻英國,成為了英國國王,這時出現了很有意思的局面,這個法國諾曼公爵,是法國國王的封臣,同時他又是英國國王,帶來的後果就是,諾曼底這個地區,實際上從法國分裂出去,成為了英國實際控制地區。(但法理上,這還是法國)。哈布斯堡家族就是通過聯姻和繼承法,控制了歐洲大量的土地,這些土地分散在各個國家,你說,國王想控制這樣的諸侯,會有多難,這樣的家族行為處事都以家族利益為首,國王如果沒有強大的實力,實際上根本控制不了。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繼承製度,讓他們的民族極大的分化,一個民族,經過時間和各種分封繼承,逐漸就形成了新的民族。(可參考南北朝鮮,再過200年如果他們不統一,你說他們還是一個民族么)民族之間文化,文字,意識形態,價值觀都不一樣,這就很難統一了。除非出現非常強力有手腕的人,拿破崙一個,希特勒一個,全失敗了,歐洲再統一幾乎已經不可能。


因為歐洲歷史上,奉行封建制(這裡指封邦建國制度)。

也就是說,國王把土地分給貴族,貴族分給比自己小一些的貴族,最終分到最基層。

在歐洲中世紀,這是一種傳統。

為此,法蘭克王國分裂後,歐洲沒有統一,到了近代,民族主義興起,更加阻礙了融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