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背后藏著历史深厚底蕴。

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明教为最重要的武林势力,主角张无忌、杨逍、范遥、「明教四王、紫白金青」等大名,读过看过的都熟知。金庸笔下的人和事,几乎都能在历史上找到影子,他对明教传入中国历史的简述大体没太大偏差,但小说中不少对明教的描写,还是与史实出入颇大。

《倚天》中明教光明顶 (《倚天屠龙记》截图)

金庸描写的明教,源于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Mani)所创立的摩尼教。摩尼于公元216年4月14日出生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也就是古代的巴比伦,即今天的伊拉克,当时属波斯(即新《倚天》中说的「帕莎」)帕提亚王朝,即是东汉班固《汉书·西域传上·安息国》中所写的安息帝国。不过,摩尼十岁时,王朝被萨珊王朝所取代。

摩尼说年轻时曾得到神的启示,要他在人间传播新教义,吸收家人入教后再从海路到印度河流域传教。大约在242年,萨珊王朝的沙普尔一世登基后,摩尼回到波斯,将国王的弟弟卑路斯收入门下,摩尼在接触最高统治者后获得支持,并于公元243年向波斯帝国臣民宣讲他的教义,一个新宗教从此诞生。

高昌遗址出土8-9世纪摩尼教抄本残页 (网上图片)

摩尼教义的核心是「二宗三际论」,当中二宗就是光明与黑暗,也即善与恶。主张超度人类灵魂,早日摆脱黑暗,重新回归光明王国。事实上,摩尼教的原始教义,吸收了波斯国教琐罗亚斯德教的成分,而这教俗称(蔑称)「拜火教」,中国人称为「祆教」。由于祆教和摩尼教都传自波斯,所以古代中国普遍把两教混淆。金庸在小说系列中,也把两教混为一谈了,我们了解到明教有传自波斯的「圣火令」,张无忌白袍身前绣著一团火焰,明教教徒说:「焚我残躯,熊熊圣火」,这类对圣火的崇拜,实际上是祆教的礼俗。

《倚天》中涉及「圣火令」桥段 (《倚天屠龙记》截图)

《倚天》中涉及「圣火令」桥段 (《倚天屠龙记》截图)

摩尼与早前的各种宗教的创立者不同,他是明确提出要把自己的宗教建成一个世界宗教。摩尼在波斯风生水起时,他就派出门徒四处传教,西到罗马帝国的巴勒斯坦和亚历山大,东至河中地区(即今天的乌兹别克),当中东传过程中,不断吸收佛教元素。

及后,摩尼教在波斯本土受到「拜火教」的迫害,教主摩尼被处决。摩尼死后,许多教徒逃往国外,摩尼教迅速向外扩张。中亚地区摩尼教的势力越来越大,到了六世纪,总部设在撒马尔罕的中亚教团,与巴比伦的总教会决裂。所以,严格来说《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隶属于波斯总教,现实的机会并不大,中国的摩尼教,现实是自于中亚。

影视中的「帕莎」(波斯)人 (《倚天屠龙记》截图)

至于在《倚天》中,明教在中土被视为异端,在历史上的摩尼教也是。巴比伦宗教中心在约公元七世纪时受到穆斯林的大力打击,今日在波斯已经完全消失。至于西传至欧洲的摩尼教被打击的时间更早,由于摩尼教与基督教对耶稣基督的不同理解,以及对《旧约》的态度而被认定为异端,受到基督徒猛攻,被指为异端与异教,到了10世纪后渐趋没落。

元朝时期闽浙地区绘制摩尼教绢布彩画《摩尼诞生图》 (网上图片)

余下的中亚教团,势力一度较盛,在唐代时已传入中国,与「景教」、「祆教」并称为「三夷教」,并借助回纥势力传播,后来在唐武宗会昌毁佛时遭到禁断。到了宋代,摩尼教呈现分化趋势,一部分依托道教进一步发展,有些或者混入佛教,也有一支摩尼教流入民间,渐渐与民间秘密宗教相融合,成为宋代农民起义的指导思想,自称「明教」。元代,有一批流传入民间下层的摩尼教,进一步发展,最终与白莲教、弥勒教等秘密宗教相结合,产生元末的农民起义。朱元璋深知民间异端影响力,故以宗教造反起家。这些史料,成为《倚天》主要的背景脉络。

元朝绢布彩绘《冥王圣图》(局部) ,中间的为摩尼雕像 (网上图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