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課綱又要修訂了,要將原本以編年史為主的中國史,改採以主題式論述方式納入東亞史。課綱委員辯稱修訂原因係國中歷史課綱已經是編年史了,高中歷史採主題式編寫,有助於增加學生的思辨能力。歷史教育的主要目的為何?是在增加學生的思辨能力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試問哲學在做什麼?舉凡理由聽起來怪怪的,背後肯定有不為人知的意圖。

更何況經常修訂課綱,尤其是歷史課綱的目的在那裡?除了讓編寫歷史教科書者,以及印刷業者有新的生意可做外,對於加強歷史教育真有幫助嗎?眾所週知,歷史教育對於塑造學生的史觀有重大影響,接受了有特定意識形態的史觀,進而形成所謂認同「台獨」的「天然成分」,還算是天然成分嗎?或根本是人造成分多些呢?這就是將原本歷史發展屬大是大非的是非題,操作成可片面認識的選擇題所帶來的禍害!

同樣地,攸關兩岸關係發展的「九二共識」亦何嘗不是如此!「九二共識」的歷史背景,是代表台灣的海基會與代表大陸的海協會,於1992年在香港會談時,達成雙方以口頭表述方式「同意堅持一個中國但涵意不同」(即一中各表或不表)的共識。既然是口頭方式,自然就沒有正式文件,但這不妨害時任海基會董事長的辜振甫與海協會會長汪道涵,隔年在新加坡舉行歷史性的「辜汪會談」。

也正因為有「九二共識」,國民黨在2008年至2016年執政期間,兩岸才得以簽訂包含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等超過20項協議,對於管理兩岸關係交流所衍生的爭議,甚有助益,更對兩岸和平穩定產生定錨的作用。不料聲稱要「維持現狀」的民進黨於2016年重新執政後,繼2000-2008執政期間,再次不接受「九二共識」,理由是當時沒有共識,所以選擇另走他途。

將原本是兩岸發展基石之「九二共識」的是非題,操作成可以有多重選擇的選擇題後,導致兩岸關係發展進入僵持狀態。僵持的結果就是使兩岸官方與民間的疑慮感加深,進而使雙方都必須浪費不必要的資源,來應對不利兩岸關係良性發展的變數。為避免以台灣名義參加東奧公投產生不可預期的負面效應,大陸方面必須以取消第一屆東亞青運來因應。

同樣地,為了避免蔡英文總統過境美國參觀台灣企業產生不良作用,大陸方面必須發表「歡迎台灣企業來大陸投資興業或發展,但也絕對不允許任何企業,一方面在大陸賺錢,一方面支持台獨勢力和活動」的談話。此等「寧可錯殺一百,不願放過一個」的應對作為,當然會對兩岸關係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只是在雙方缺乏信任感的情況下,此等案例似乎難以避免,且未來恐將不斷再現。

相對地,將選擇題操作成是非題最顯著的案例莫過於核電議題。明明在綠能發電尚未能達成穩定供電目標前,核電是台灣在缺乏天然資源條件下,讓電力有足夠備載容量的最佳選擇。然而民進黨卻將核電當成是非題,一旦成為是非題就失去選擇的空間,以致於急著將核四廠的燃料棒拆解送至美國貯存、待售,其目的就是排除選擇重啟核四的可能性。

姑且不論將燃料棒拆解送至美國貯存、待售,必須承受至少20億台幣的損失,僅就可能讓台灣隨時陷入限電與斷電危機而論,就可看出混淆選擇與是非題的禍害。民進黨身為執政黨,當然有權將其執政理念落實為具體政策,但是在「2025非核家園」政策下完全排除核電的選擇,屆時綠電若補足不了電力缺口,台灣民眾不就只剩下必須更依賴以犠牲身體健康、高電價為代價的火力發電,而無其他選擇了嗎?

當日本已用重啟9座核電機組,來降低天然氣發電所造成的電費高漲,以及扭轉因進口大量天然氣來發電,使貿易順差變逆差的不利局面;台灣難道還要繼續將核電當成是非題而排除有選擇的可能性嗎?當日本教授為福島核電事故對台灣核電發展造成的影響致上歉意時,民進黨還要繼續將核電的選擇題操作成是非題嗎?

由此可見,民進黨執政的最大敗筆就混淆施政的是非與選擇題,才會導致施政滿意度屢創新低的局面。若是此種執政心態不改變,百姓只好在年底用選票來表達民意,以免混亂施政持續影響日常生活。

【大華網路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