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施欣妤/綜合外電報導

歐元區紓困基金「歐洲穩定機制」(ESM)20日宣布,希臘最後一輪3年紓困計畫正式退場,代表自債務危機爆發以來,希臘首度能夠「自立自強」。自2010年起,在國際貨幣基金協調下,希臘獲得提供超過2600億歐元(約新臺幣9.1兆元)貸款,創下金融史上最高紓困金額紀錄。

經濟逐步邁向正軌

ESM理事會主席沈德諾發聲明表示「如今ESM得以安全退場,且不再有後續紓困計畫」,同時感謝希臘人民的努力,以及歐洲夥伴在貸款與債務減免上的支持與合作;並提到,根據計畫希臘原本可再獲241億歐元(約新臺幣8463億元)紓困,然而目前已不須動用該筆資金。

「脫困」後的希臘,8年來首次可自由向金融市場借貸,政府得以自由管理國內經濟事務;然而為了確保後續償債能力,希臘仍將置於ESM預警系統下,定期提交報告並接受監督。

仍需注意鄰國金融動盪影響

根據希臘的貸款條件,過去幾年政府被迫制定引發民怨的撙節措施,包含處理銀行不良貸款、縮小公部門、年金調整等各項改革;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希臘觀察」主任費瑟斯通表示:「希臘同意紓困條件,捍衛歐元區未來,也避免了希臘脫歐的局面」。然而,央行總裁斯圖納拉斯提醒「希臘仍有一段漫漫長路要走」,同時警告,希臘此時特別容易受到義大利、土耳其等國金融動盪影響。

還款年限及償債條件獲放寬

今年6月歐元區19國財長達成協議,同意放寬希臘償債條件,以及延後償債期限;第2輪(2012至2015年)紓困金償還期限,由2023年延長至2033年,並擬再額外提供免債措施。儘管希臘近年經濟緩慢成長,相較債務危機前經濟規模仍縮減25%。

檢視相片

撙節措施造成希臘「萬萬稅」,塗鴉上寫著「歡迎來到希臘,這裡有很多機會以及更多的待繳稅」。(法新社資料照片)

檢視相片

儘管結束紓困歲月,希臘仍面臨償債長路,並得避免受外國經濟動盪的影響等考驗。圖為希臘孩童瞭望雅典市區。(法新社資料照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