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2019080307小朋友收割
▲小朋友参与「收割趣」的教学活动,并卷起裤管充当一日小农夫。(图/春雷环境学社提供)

为让小朋友认识稻作生长的过程,体会耕作的辛劳,新北市金山区金美国小附设幼儿园的学童与家长,今(3)日卷起裤管充当一日农夫;只见大伙在艳阳下割稻、传稻、打谷、筛米,此时脸上的汗珠如同田里稻米一样耀眼!

这次活动的参与者包括幼童、父母与报名参加的割稻志工,大伙在艳阳下收割后,在稻田中拉著花布条排成「米」字,让孩子认识丰收的主食;支持活动的孟宸妈妈认为,这次的「收割趣」教学十分有意义,让孩子亲身体验种稻收割的过程,认识自己每天吃的米饭是如何生长,感谢为土地努力付出的大家。

▲这次活动的参与者包括幼童、父母,及报名参加的割稻志工。(图/春雷环境学社提供)

金美国小校长邱华璋说,透过一系列实作劳动的过程,让孩子知道吃的米是怎么来,家长们带著孩子一起下田收割,成为附幼的最佳课程伙伴;金美附幼教师团队思考后续课程的延伸,让孩子了解食物的产地、节气时令,及田里丰富生物的生态,进而对自己生长的土地产生连结,再从连结中激发自觉与认同。

金美附幼主任张馨仁表示,与春雷环境学社进行跨界合作,执行长廖仁慧协助农地的租用与签约,在地农民林红甘平时协助土地整理,在地农民黄文俊担任学校的农地老师,教导孩子们农作知识;有块故乡土地让孩子可以插秧、照顾、施肥、除草、收割,从中认识稻作生长的过程,同时也体会耕作的辛劳。

▲农作基地位于金山清水荷花田附近,种植的稻田刚好呈现一个「田」字,衬托旁边的心型池塘。(图/春雷环境学社提供)

农作基地位于金山清水荷花田附近,种植的稻田刚好呈现一个「田」字,衬托旁边的心型池塘,形成一幅心田的画面;割稻后大家一起谢天,感恩老天爷赐给丰盛的收获,品尝在地的「七号食堂」餐馆老板陈文汉为孩子准备的「收割饭」,体会盘中飧粒粒皆辛苦,实践让学童吃在地、吃当季,减少食物里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