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23日起,位於中環威靈頓街的翠華旗艦店將暫停營業。

  港產電影《春嬌與誌明》裏有句經典臺詞,“從蘭桂坊出來後,一定要去翠華。”

  由於鄰近香港中環蘭桂坊酒吧街,24小時經營的翠華茶餐廳大受歡迎,成為不少人在蘭桂坊夜蒲之後的夜宵飯堂,甚至是眾多遊客必去的打卡地標之一。

  然而,翠華集團宣佈,因控製成本,自3月23日起,位於中環威靈頓街的翠華旗艦店將暫停營業。

  這家翠華旗艦店,位於中環威靈頓街15-19號地下至二樓,自1998年9月起營業至今近22年曆史。店舖建築面積約8160平方英呎,目前月租約130萬港元,租約原定於今年10月到期。

  翠華的曆史可追溯至1967年。當時蔡創波在香港旺角甘霖街成立了一家小冰室,招牌菜為奶茶、魚蛋、咖喱牛腩和奶油豬仔包。1970年代因香港居民的消費需求衍生出茶餐廳,翠華亦跟隨“茶餐廳”的潮流華麗轉身。首家翠華茶餐廳在新蒲崗開業,並逐漸成為香港餐飲文化的代表。

  自1990年起,翠華進入積極擴張的時代,陸續在銅羅灣、佐敦、荃灣及中環等人口稠密而人流高度集中的地區開設分店,此舉為翠華塑造了其品牌形象。2012年11月,翠華集團在港交所掛牌上市,上市編號“1314”,當時已經57歲的集團主席李遠康解釋,翠華成立數十年來,陪伴香港人走過不少風雨,希望可以繼續陪著消費者“一生一世”。

  市值蒸發了77億!

  作為香港茶餐廳第一股,翠華上市受到資本市場的熱烈追捧。定價高達29倍的市盈率,在香港餐飲業上市公司中位列前茅,最終以2.27港元發行區間上限定價,超額10倍認購。

  然而,近年來翠華業績卻不斷下滑,增長乏力,最新股價已跌至0.33港元/股,相比招股價暴跌了近86%,市值由最高峯時的81億港元縮水至4.52億港元,蒸發了幾乎77億港元。為此,翠華試圖以加開新店快速擴展的策略來扭轉業績,旗下分店的數量由2015年度的51家增至去年9月的84家,但成效甚微。

  去年下半年起,社會運動持續,這對包括翠華在內的餐飲業已經造成了重創。截至9月底的2019年中期財報顯示,翠華集團實現營收8.38億港元,同比減少6.4%,虧損4450.2萬港元,去年同期其淨利潤為1441萬港元。這也是翠華集團2012年在香港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

  熱潮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隨著訪港遊客的人數減少,消費模式改變,翠華以“香港茶餐廳文化代表”方式的品牌營銷效果似乎開始失效。事實上,2014年之後,翠華控股一直處於負增長階段,公司的淨利潤已連續4個季度見紅,增速從-20%一路陰跌至-417%。

  疫情雪上加霜

  一場不期而至的疫情,對翠華而言無疑“雪上加霜”。2月7日,翠華集團發佈公告,公司成立危機處理委員會,並宣佈全體董事局及公司高管自2月1日起減薪30%,為期三個月,視疫情變化做進一步調整。

  據悉,由於疫情影響,香港市民人心惶惶,減少外出消費。中環旗艦店近期生意冷清,店舖上層因節省成本而暫停開放。

  包括中環旗艦店在內,已是翠華半年內,連續關閉的第4家分店,其餘兩家分店位於銅鑼灣,一家位於佐敦白加士街。根據公司中報顯示,截至去年9月底,翠華在香港、內地分別有41家、38家分店,另外在澳門、新加坡則分別有3家、2家分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