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位於我國內陸腹地、黃河中游,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其中,關中平原是我國第一個“天府之國”,秦、漢、唐等朝代均在陝西建都,而西安爲我國最著名的“古都”,近代延安是我國革命的聖地,黨和國家領導人在這裏領導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使中國革命走向了勝利。

陝西最晚設立的三個地級市,均由地區改設而來

陝西是我國最早形成並設立的省份之一,元朝是我國“行省制度”的開端,而陝西省就設於元朝時期。現在,陝西共轄十個地級市,其中最晚設立的是榆林市、商洛市及安康市,這三市均歷史悠久,清朝時期均爲府、直隸州(府、直隸州平級),都於新世紀由地區改設而來。

陝西最晚設立的三個地級市,均由地區改設而來

榆林市,位於陝西省最北端,地處陝、晉、蒙、甘、寧等五省區交界處,其東臨黃河與山西相望,北接內蒙古,西連甘肅、寧夏,古長城橫貫七百餘里,自古是邊關重鎮,爲兵家必爭之地,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素有“九邊重鎮”之稱。榆林市境內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資源豐富,是重要的國家能源化工基地。

陝西最晚設立的三個地級市,均由地區改設而來

榆林歷史悠久,其古稱“上郡”,春秋戰國屬晉、魏之地,屬秦後爲秦國上郡地,是秦三十六郡之一。唐宋時期,榆林境內有著名的夏州、銀州、麟州、府州、綏州等重鎮,明時爲九邊重鎮之一“榆林鎮”,清時設榆林府。建國後於榆林設榆林專區,1968年改稱榆林地區,2000年榆林地區、縣級榆林市撤銷,成立陝西第八個地級市榆林市。

陝西最晚設立的三個地級市,均由地區改設而來

安康市,位於陝西省東南部,地處陝西、四川、湖北、重慶三省一市交界處,現爲陝西省地級市。安康南依巴山、北靠秦嶺,漢水貫穿全境,地貌呈南北高山夾峙,河谷盆地居中的特點,生態優美、環境適宜、動植物資源豐富,有“西安後花園”之譽。

陝西最晚設立的三個地級市,均由地區改設而來

安康歷史悠久,古爲庸國,春秋戰國爲巴、蜀及秦國爭奪之地,秦滅巴蜀後於此置西城縣隸屬於漢中郡。西漢時,漢中郡以西城縣爲郡治,東漢初才移治南鄭(今漢中市區),東漢末曹操佔領漢中後析漢中郡東部置西城郡。南北朝時期,安康地區區劃變遷頻繁,安康縣、金州等建制就設於此時,唐宋時均爲金州。

陝西最晚設立的三個地級市,均由地區改設而來

元時,金州降爲散州隸屬於興元路(今漢中),明初金州升爲直隸州,萬曆年間改稱興安州,清時升爲興安府,民國初廢府存安康縣。建國後設安康專區,後改爲安康地區,2000年12月撤地設市,陝西第九個地級市安康市成立。

陝西最晚設立的三個地級市,均由地區改設而來

商洛市,位於陝西省東南部、秦嶺南麓,與河南、湖北相接,是陝西省地級市。商洛,因商山、洛水而得名,其地處豫陝鄂之間,歷爲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商洛道是秦馳道的主幹道之一,有“秦楚咽喉”之稱,爲陝西通往東南及中原的重要通道。

陝西最晚設立的三個地級市,均由地區改設而來

商洛兼有秦雄楚秀,有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其古爲商鞅封邑,公元前221年設商縣、上雒,爲秦內史南境,內史即秦朝京畿地。西漢時,上雒、商縣均屬弘農郡,東漢時上雒改屬京兆尹,三國魏時上雒改稱上洛,晉時設上洛郡,此爲商洛歷史上第一次設二級行政區。南北朝時,商洛地區政區變化頻繁,曾設洛州、商州、上庸郡等。

陝西最晚設立的三個地級市,均由地區改設而來

隋及唐朝中期,或稱上洛郡或稱商州,中期以後穩定爲商州,宋、金、元、明、清時均稱商州,明時爲散州,屬奉元路,清雍正時升商州爲直隸州,民國初降州爲商縣。建國後於商縣置商洛專區,1969年改爲商洛地區,2001年12月撤地設市,陝西最後一個地級市成立。

陝西最晚設立的三個地級市,均由地區改設而來

本文由滄海桑田史海沉鉤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