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2700,大約閱讀時間:5分鐘

伍十圓老師:

最近看了你幾篇討論廈門的文章,一方面認同你的看法,一方面也回想起我10年來的廈漂生活。

2009年大學畢業進入廈門,月薪3K,我不是985,連211都不是,我只是一個二本非熱門專業畢業生,3K的月薪符合我的期望。

那時候,廈門的房價8K多,彼時買房子的概念在我腦海里是0,一是根本不可能,二是還沒想那麼遠。

這10年下來,我的奮鬥和付出得到了肯定,我的收入從最初的月薪3K,到現在一年實際到手能拿到20W,漲了7倍多。

沒背景沒爹可拼沒回扣沒貪污,靠自己的努力做到中層管理人員,得到自己該得的報酬,算可以了吧。

這10年廈門的房價呢,看到報道說現在均價4.4W,從10年前的8K多漲到4.4W,漲了5倍多。

我沒辜負自己的奮鬥,我的工資漲幅跑贏了房價漲幅,可是又能怎麼樣呢?我還是買不起房,而且是更加買不起,因為工資和房價的絕對值差距越拉越大。

我今年虛齡34歲,3年前結婚,現在孩子1歲了,基本上,我已經以廈門為家。

這10年時間,我為買房的事掙扎過兩次。第一次是5年前,當時父親催促我,到了該結婚的年紀了,終身大事不能不考慮,他的意思無非兩個,一是和對象的關係確定了沒有?二是房子呢?

對象的關係已經確定,同事介紹的一位也是來自外地的姑娘,我們三觀一致合得來,當時已經住在一起。至於房子,我跟父親說在廈門肯定買不起,就暫時不考慮了。

我老家是閩北的農村,這些年農村的經濟還可以,父親當時說他給我準備著20萬,我和女朋友再湊個20萬,這樣還付不起首付?我父親是個不識幾個大字的老農,他哪裡知道廈門的房價當時都快上天了(不過和現在比,還是地板價,呵呵,當時要是咬牙買了,現在至少翻倍)。

當時2.5W一平米的價格,我和女朋友去看了不少樓盤,也反覆算過,按買80平的,總價200W,首付60W,就算有家裡支持,也還是不夠,關鍵是140W的貸款每月的按揭很喫力,一番掙扎算計之後,我和女朋友取得一致意見,認為沒必要那麼累。

所以當時我纔跟父親說房子暫時不考慮,終身大事過兩三年再辦,不急。

轉眼又過了兩三年,父親又提結婚的事,我和女朋友也認為該結,就決定把事辦了。

這時候父親又說房子的事,他說他找親戚再借點,這回能給30萬,問能不能買,我說更買不起,雖然我和女朋友這回能湊到6、70萬(這兩三我的工資也飛漲),但此時(2016年底)廈門的房價更上天了。

父親這次說那回老家縣城買,他找人算過,我和女朋友的70萬加上他的30萬,然後再貸點款,可以在縣城買一套聯排別墅,很能給他長臉的事。

這確實很誘人,只是對我和女朋友意義不大,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都在廈門,買老家的房子沒什麼用。

不過這回我做了妥協,我出20萬加上父親的20萬在老家縣城買了一套80平的兩房給父親和母親住(後來他們也沒住,租出去了),然後結婚時又花40萬入手了一輛中級車,有房有車,我們的婚禮還是很給父親長臉的。

在廈門,因為沒有房子,我覺得我們還是廈漂,雖然我和妻子早就都取得了廈門戶口。我們的收入水平不符合申請廉租房的條件,但好像可以申請購買保障性商品房(價格只是普通商品房的一半左右),不過手續有點複雜,還有房子的地段不方便我們上下班,所以也就沒特別認真去了解。

妻子常調侃說我們是廈門的輕資產家庭,我的調侃則是無房有車的偽中產階級,我和妻子現在一年到手的收入能有30來萬,算是中產階級吧?不過沒有房子,底氣自然就差點,我只能說我們是偽中產階級,要不心有點虛,呵呵。

囉囉嗦嗦講了一大堆,不知道有沒有說明白,也不知道在廈門有多少人和我有一樣的經歷?

可能有人會問我(其實我身邊就有不少人問),在廈門沒買房子不覺得遺憾嗎?

通常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分兩個層次,一是問我的人是說沒買房子錯過資產增值的機會,二是沒房子,那在廈門奮鬥了10年有什麼意義?

第一個層次,確實這些年只要在廈門買房子,基本上都賺,而且賺大了,和奮鬥相比,這種躺著賺資產增值簡直就是彩票中大獎,這些年因為在廈門買房子資產增值幾百萬不是什麼新鮮事。

問題是我真的買不起房,既然買不起,那這個資產增值的事就是假議題,我並不遺憾,也不嫉妒別人。

第二個層次,為什麼沒有房子奮鬥就沒有意義了?有了房子,我們的生活會非常拮据,我覺得這更有可能打擊我繼續奮鬥的熱情;我們現在沒有房子,可是我們過著中產階級的生活,寬裕的生活讓我奮鬥的腳步從沒歇息。

所以,為什麼一定要有房子?房子是中國人的命根子,這是過去傳統的看法,為什麼要被這種看法綁架,然後降低生活質量呢?

至於說沒房子就沒面子,那到底是面子重要還是把日子過好重要?

當然,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房子關係到以後孩子的上學,這個問題我和妻子討論過,現在廈門的小學上學難這麼嚴重,一定是政府前些年的前瞻性規劃不夠造成的。這兩三年開始政府在拚命補課,看著吧,頂多3年,廈門這種上學難的情況就會緩解。

我們有一個預測,3、5年之後,廈門的上學難,可能島外會比島內壓力大,因為島內的落戶門檻比島外高得多,而且廈門未來的發展重點都是島外。我一點都不擔心我的孩子在島內未來的上學問題。

選擇在廈門奮鬥生活,一是這裡的環境好,二是這裡對我的下一代來說是一個更高的起點。

小時候,縣城對我來說就是大城市,現在說老家的縣城,只是小城鎮而已;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回縣城生活,未來我的孩子會覺得廈門是大城市,北上廣是天外天;她現在在廈門生活,未來北上廣對她來說只是比廈門大的城市而已。一個人的成長,起點是和視野正相關的。

我是學經濟學的,我有限的市場經濟知識告訴我現在的高房價一定不正常,只不過誰也不知道這種不正常何時會回到正常軌道。

在這種不正常面前,做一個正常的自己,理性、不抱怨、不攀比、努力奮鬥,好的機會也許就來了,我始終相信如此。這一點,和在廈門漂著的人們共勉吧。

一個廈漂10年的人

2019年7月20日

PS:

這位「一個廈漂10年的人」,我相信未來他在廈門一定會有房,他的理性和智慧配得上在廈門擁有房產。

他給我們發的這則留言,本身就是一篇文章。

我們只想補充一點,並告訴在廈門漂的人們:

如果你在廈門奮鬥生活,你沒有廈門戶口也沒有房子,你住在城中村,或者住在破敗的老城區,這些都不是大事,這是大多數人的現狀。你應該做的是:第一、把居住證辦好;第二、把社保交好(個人也可以參保),大多數市民能享受的待遇你都能享受得到,未來甚至也可以申請廉租房等各類保障性住房。

最不好的是你在這裡奮鬥生活,什麼也不辦,甚至以不辦這些保障享受市民待遇的簡單手續標謗自己與眾不同(這樣的愣頭青不少哦),那真是傻得可以,然後還槓精、噴精一樣拚命跟著別人抱怨、吐槽這座城市,實在奇怪得很。

廈門這座城市現在房價很高,高讓它高去,你在這裡奮鬥生活,你讓自己活得明白、快樂一點,這纔是王道。

你的廈漂故事是怎樣的?期待著你也來分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