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修身養性的,讀過後可以讓內心寧靜給人以啟迪和力量的,可以讓人變得看待人情世故可以更冷靜客觀的佛經


易燥,就不適合在沒約束的情況下讀經,因為經文你理解就很有意思,不理解就很枯燥。讀著讀著你就煩了,厭了,又沒有師傅壓著你讀下去,結果對你一點幫助也沒有。同理,也不適合抄經。

但聽是可以的,我以前就經常聽王菲唸的金剛經,吐字清晰,聲音清朗,很適合靜心靜氣。

聽多了,就會形成慣性,那種雲淡風輕的感覺會經常在心頭縈繞,消磨你的戾氣。這時候就可以去看看佛經,然後想辦法理解裡面的意思。

題主,您好!首先,個人不贊同 @火十三爺 的觀點。前輩認為您現在情緒存在問題無法理解佛經玄旨,不建議誦經(包括抄寫)。但,頌讀書寫經文之功德利益妙就妙在學人在堅持不懈的持誦過程中,不經意間消磨自身之習氣乃至開悟見性。一般佛經中都會有一分(一品),世尊專門講受持讀誦此經的功德,摘佛經為例:

《金剛經》——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佈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佈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佈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佈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法華經》中的
普賢菩薩勸發品等。

因此,題主大可安心,況且在此等心境下能想到抄習讀頌佛經,正說明題主福報不淺,應把握好此機會,焉知此是否為走上解脫道的契機?

同時,我很理解十三爺(簡稱,望見諒)擔心您讀不下去佛經又因不恭敬故,反而有害身心。因此,提出一個折中的方案——持咒。

原因如下:

一者,咒者,總持也,總一切法,持無量義。除了世尊外,無人能全解其意,而且每次世尊在解咒義時只能撿重要的說個大概齊,動不動就說什麼恆河沙數劫(很長很長時間,請考證黨幫忙)也解說不完。也不用糾結句意了~

二者,頌咒之功德不可思議,而且只要如法地去做題主自會有真實受用,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三者,雖然沒有必要執著咒音,但是研究研究悉曇古梵的發音也是蠻有意思的,咒音準確感應亦強。

下面推薦幾個咒語,供題主參考:

1、《大佛頂首楞嚴神咒》,咒中之王,一個咒有2k多個字,非常有挑戰性。。。在這裡提出來,並非有意攪和,只是作為一名佛弟子,《楞嚴咒》的重要性是其它咒語無法替代的,倘若沒有人再持誦楞嚴咒了也就真的到了末法時代了。其感應(例如消除戾氣)也最迅速強勁。持誦楞嚴咒加108遍楞嚴咒心是我每日功課,如有緣建議題主嘗試,如果真用心,一般一個月就能完全背下來。2、《大悲咒》,這是觀世音菩薩傳的,十分圓滿的咒語,也是咱中國人最喜愛持誦的,關於持誦該咒的感應實例俯拾即是。

3、《六字大明咒》,這個就六個字,可長期持誦,當題主感到躁動不安時,可提起該咒繫心一念,日久功深,題主便可真做主也。

此外,還有什麼佛教的十小咒都是很殊勝的,題主大可百度之。最後,關於理解佛經,我想說整日看游泳視頻學游泳,縱使可以把所有技巧說得天花爛墜地湧金蓮,不下水的話亦絕難學成。因此,對於題主當下的處境,與其糾結佛經句意,不若腳踏實地地去做,纔有真實受用(例如做自己的主人),他日回來再讀佛經時,只不過是將自己所證與之對比印證罷了。
建議先《心經》,循序漸進到《金剛經》。
前者讓你體空,後者告訴你如何善護念。


陰虛生內熱。
少欲無為 身心自在 得失從緣 心無增減 心凈則國土凈我個人覺得您適合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善財童子在請教如何修菩薩道過程中的堅持執著與不畏艱難,也許可以啟發您找到令您情緒不佳的原因。而善財童子參訪的五十三位善知識,有僧人,有國王,還有各種職業的人,他們都安住於自己的生活,盡最大能力利益眾生,行菩薩道,但卻沒有貢高我慢的思想。我覺得跟這些善知識不但可以學習如何行菩薩道,更可以學習他們安住當下的態度,努力過好每一天。
抄一些佛經讓自己平心靜氣,不如學習每天打坐靜心。推薦幾本修佛的經典好書籍:《心經》、《八大人覺經》、《佛教遺經》、《四十二章經》、《金剛經》、《壇經》、《法句經》。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