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死體驗的後效應

約有80%的瀕死體驗者提到,瀕死體驗經歷使他們的生活發生了永久性的改變。通過科學調查,研究者有了驚人的發現——經歷過瀕死體驗的人,並不只是會以更積極的狀態面對生活,而是他們的整個身心都會受到深刻的影響,無論兒童、少年還是成人,都是如此。

過去幾年,許多研究人員都試圖對些變化進行分析,雖然缺乏研究資金,但是大部分學者都認為目前的研究進展已足以表明一些瀕死體驗的後效應模式。瞭解這些信息不僅有利於瀕死體驗者本人,也有助於其家人朋友擺脫由瀕死體驗後效應帶來的可能的困擾。

瀕死體驗的後效應可以分為心理和生理影響兩大類,詳細介紹如下:

主要的心理變化特徵:

? 瀕死體驗經歷者通常會無條件關愛他人,他們認為自己應當以同樣的溫情關愛所有人,並且會由衷的欣賞別人性格中美好的一面,願意成為一個博愛者。他們的家人通常覺得這種變化很奇怪,誤以為他們變得性格冷漠,不再關愛家裡的人了。還有些人會把他們這種「無條件」表達欣賞和關愛的方式(即依心意表達,而非依對象表達)當做三心二意,一些極端情況有可能會導致離婚。

? 瀕死體驗使生活發生巨大變化的原因之一是,體驗者現在有了新的生活重心。瀕死體驗帶來全新的價值觀,因此過去的行為模式可能會改變或者完全消失。這種價值觀的變化可能會使體驗者表現的像個孩子,因為他們常常不在乎一些成人世界的規範和標準,他們也可能不再處處謹慎,審時度勢,這有時會讓他們被騙或者被卷進意外事件中。不過他們一旦認識到這個問題,他們就會恢復一些自我保護意識。

? 大部分體驗者會有一種「永恆感(sense of timelessness)」,並且對「活在當下」這句話有著更深刻的理解,而不太在意未來。別人往往會覺得他們很「超脫塵世」,他們會盡量的忽視瀕死體驗者的這種變化,但他們往往無法完全忽視。許多瀕死體驗者也把瀕死體驗看做他們生活中的分水嶺,把他們從前的生活和現在的完全區分開。

? 有一些瀕死體驗經歷者往往會有更靈敏的「第六感」,而且一些神奇的精神體驗也不時發生,例如:短暫的意識離體、感覺自己以一種純精神體的形式存在、「想起」將來的事、在別人開口說話之前就知道他們要說什麼、「聽到」植物和動物「講話」等。這些行為不僅讓他們的親朋好友擔心,連他們自己有時也會被嚇到。宗教信仰並不能轉變或壓制這種變化,不過當體驗者學會了怎麼去控制這種能力時,他們往往能從中受益。

? 一些生活中的苦惱和瑣事現在都有了意義。例如在別人都在譴責某事或指責某人時,瀕死體驗經歷者的態度往往更寬容。一些激進分子和極端唯物主義者可能突然變成隨和的哲人,而那些以前很隨性的人可能會突然變為

「活躍分子」,立志要改變世界。這種性格的變化在人和人之間並不完全相同,往往取決於每個人的內在成長需求。體驗者的家人們最開始可能感到困惑,但他們很快就會驚奇於這種變化,這種使得瀕死體驗變成了家人之間的「共同經歷」。

? 通常,瀕死體驗者會把自己視作「居住在物質實體中的不朽靈魂,在地球逗留以獲得生命體驗」,他們認為自己不僅僅是一具肉體而已,許多人因此接受了生命輪迴理論,這讓他們感覺生命本身和生命體驗更加珍貴而獨特。他們不再懼怕死亡,但也不會因此而想去死,他們知道自己是永恆不朽的,所以會珍惜今生的體驗生活的機會,哪怕是身處逆境也可以從容面對,而不再感到絕望。

? 過去陌生的現在變得熟悉,曾經熟悉的現在變得陌生。雖然周圍的世界還是一樣的,瀕死體驗者卻變得不同了,因此,他們說的話往往更具有文學色彩,有時甚至有點抽象不容易理解。如果得到一些訓練和輔助,他們的溝通能力可以提升。生活最終可以回到正軌,但是體驗者仍可能會和一些旁人聽不到的「聲音」對話(這種現象可能持續終身)。

主要的生理變化特徵:

? 瀕死體驗者對光線和聲音更加敏感,甚至生活方式也因此改變。大多數體驗者都不喜歡暴露在陽光下,也有少數人可以接受日光直曬。不過幾乎所有人都格外反感噪音,他們受不了搖滾音樂,而更喜歡古典音樂、純音樂和自然聲,並且熱衷於音樂療法。

? 許多人會感受到有一種能量場在身體中活動,並且可以在身體周圍「發光」。研究人員把這叫做「Kundalini」(梵語術語,意思是「環繞在脊骨底部的能量」)的釋放。據說Kundalini能量和靈性能量(spiritual

energy)是相同的,但是這種觀點背後的理論尚未被證實。讀者若想獲得該方面的研究進展,可以聯繫Kundalini研究中心(地址:c/o Dale Pond, R#5, Flesherton, Ontario, NOC IEO Canada)

? 電磁敏感現象,指的是某人對電子設備周圍電磁場敏感,並且會影響身邊電子設備的工作。這種影響偶有發生,部分體驗者會發現,自己手錶不走了,音響發出嘯叫,錄音機卡帶,電視自動換臺,燈泡爆掉,電話打不通,電腦突然死機等等。相比仍在調整適應期的瀕死體驗者,那些已經適應了新變化的人一般較少遇到這類事件。

? 生理變化加上心理狀態的改變,常常會使體驗者改變他們對待健康、就業、財務、生活方式和人際關係的處理。許多人說他們好像需要重新學習使用自己的身體和大腦,然而一旦度過調整期,大多數人都會過上更健康、更高效的生活,比以前更快樂、更有精神、更富活力。如果刻意的對抗或壓抑瀕死體驗的後效應,可能會導致人感覺自己「不完整」,並有可能在將來引發一些不必要的後效應「突然爆發」。

總之,瀕死體驗的後效應是很真實的,沒有人能完全掩飾這種效應在自己身上產生的影響,無論你是否意識到了這一點。你可以適度的弱化這些影響,但是不能無視它的複雜程度,和它從此改變你生活的能力。所以,無論瀕死體驗帶來的影響多麼不可思議,這些後效應都會成為人們價值觀重建的基石。


本文翻譯自《國際瀕死體驗研究協會》發布的報告,英文原文鏈接如下:

Aftereffects of near-death states.

國際瀕死體驗研究協會(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Near-Death Studies, 簡稱IANDS)是一傢俱有科學普及性質的非營利機構,致力於為大眾提供有關瀕死體驗的高質量信息,是世界上該領域的唯一國際性組織。

國際瀕死體驗協會:【國際瀕死體驗研究協會】是什麼組織?

協會剛剛建立了針對中文區的微信公眾號,會定期推送一些授權自協會的、關於瀕死體驗的特徵、原因、解釋等科學知識,以及世界各地經歷瀕死體驗的人們談自己的經歷,也可以幫助有過瀕死體驗經歷的人解答困惑或建立交流,有興趣的話,可以搜索公眾號名稱並關注哦~

請搜索:瀕死體驗與科學 或 IANDS-Beijing


大概是變為有神論堅定支持者。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