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放下了工作去大理玩兒了一把,充滿商業化的古城讓我過早地有了想要逃離的想法,於是便決定租輛車去看一看向往已久的巍山古城和幾年不見的雙廊。還是那句話,之前我的確是對smart這種車無感的,但看了看其它稍微大一點的車,再看了看錢包,最後還是選擇了一輛2018款的smart fortwo,畢竟一天的租金只需260元,這在大理當地算是比較便宜的了。一切就緒,該去浪了……

  短小的smart並沒有微型車的呆笨

  從大理古城到巍山有一大段蜿蜒的山路,在拐過了幾道彎之後,我開始發現這輛車帶給我的樂趣,也正是這一段路“誘發”了我的“職業病”……

  其實我起初對這小傢伙的要求並不高——過彎不要有明顯的側傾就行。讓人意外的是,在各種上下坡拐彎的過程中,smart一直都很如我願,整個出入彎道的過程都比較平穩,側傾幅度不比我試過的10萬級別多數車型大。

  但人都是貪婪的,smart打消了我心中最初的顧慮後,我便對它的方向和底盤有了期許。經過幾十道彎的進進出出,我最終發現,即使在經濟模式下,smart的循跡性也是很有安全感的,不過這樣的感覺還談不上運動。6速雙離合變速箱的表現也很讓人滿意,入彎時並不會出現降檔頓挫的現象。

  過完了大山,還要繼續行進三十多公里的省道,減速帶是真的多。小樣兒,終於讓我給逮着缺點了,這小東西碾過減速帶時你甚至能感覺到屁股和公路在硬碰硬。前後輪很直接的“哐當”兩聲,濾震什麼的,基本上沒有。在筆者經過多番測試後發現,以40公里左右的時速通過時,車內人員的顛簸感是最低的(當然,龜速通過除外)。

  整個行程完畢,smart在山路中的平穩和順暢表現讓我消除了最開始對它的略帶嫌棄。雖然對較大障礙物的減震並沒有多大作用,但掌握到技巧後還是能減少一部分不適感。就其微型車的定位而言,smart的操控和路感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

  加速性不強,但smart會營造速度感

  回到古城的酒店後,第二天便是沿着環海路去雙廊了。這一路上直路較多,速度限制也沒有山路那麼多,便可以找一找smart在速度上的樂趣。

  一臺1.0L的三缸自吸發動機,最大輸出71匹馬力,峯值扭矩91牛·米,這些數據看上去都會讓人打不起興趣。不出意料,smart的加速感的確沒有帶給我任何驚喜,起步加速直接踩地板油,能看得到速度表在上升,但推背感什麼的幾乎一點也感受不到。發動機嗡嗡的聲音聽上去倒是挺有陣仗,不過這完全是三缸機的“功勞”。這種“曲兒小,腔兒大”的表現雖然沒有速度的狂野,但耳朵還是能夠達到高潮。

  而在60公里/小時之後再繼續加油,整臺車似乎進入到了一個“smart”狀態,時速60-80公里/小時這段速度上升得倒是很快,會明顯感覺到車子的速度起來了。比起之前軟綿綿的感覺,第二段的速度感還是能讓人尋得一些刺激的。在時速80公里/小時後繼續跟油,便會發現速度上升就開始慢了下來,到115公里/小時後,基本很難再加速了。

  客觀地說,對於一款只有71馬力的微型車而言,行駛平穩纔是其本職工作。而smart能在速度上來之後給人些許刺激,這種速度感的營造也算是一種意外收穫,也是區別於同級別車型的一大特點。

  寫在最後

  和smart親密接觸了近兩天的時間,筆者發現這小傢伙似乎懂得如何討好人。smart車身雖然短小,但它會營造安全感,帶給駕乘人員還算不錯的路感,還會營造一點有些意外的速度感。總之,它會呈現給你對一輛微型車期許之外的東西。這就是會耍“小聰明”的smart,與其說它是“精靈”,還不如說是一隻“小妖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