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說起日本的衛生間,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馬桶蓋。但去日本旅遊過的人,特別是住過民宿的人,應該都會有這種感受:那就是衛生間雖然小,但是五臟俱全,而且整潔清爽。

那麼日本衛生間都有什麼特點?

勝利即正義1劇照

我們先來看一段視頻,這個視頻是一個混血小女孩來到日本生活後,分享了她日式衛生間喜愛的12大理由。

一個衛生間可以供幾個人同時使用。

除了一家人泡同一缸洗澡水、用泡完後的洗澡水來洗衣服這些“奇葩習慣”外,相信裏面很多超級人性化的設計都讓大家歎爲觀止了吧~比如日本衛生間最大的特色“分離式”。

淋浴用的蓮蓬頭可以隨意調節,既能讓身體不好的人坐着洗澡,也爲清理浴室提供了大大的方便。

日本人似乎有一種泡澡情結,因此對浴缸和配套設施也特別講究。恆溫裝置(廚房洗碗池邊也有)、通話裝置、緊急呼叫裝置一應俱全。

步履不停劇照

當然最讓大家心動的應該還是這個衣物烘乾裝置。

碰上下雨天或者是沒有陽臺的小戶型房屋,這樣一個烘乾區應該是所有人都夢寐以求的吧!

當然,後面幾個軟裝設施其實和風靡一時的智能馬桶蓋一樣,都可以通過購買配件或者適當改裝得到,操作起來也不算複雜。

日本的衛生間真正與衆不同,甚至可以稱爲“靈魂”的地方,就是分離式設計。

那今天就來具體講一講,所謂的“日式分離式”設計到底是什麼吧~

日本衛生間的區域分離是以“幹區”和“溼區”爲邏輯進行的,所以也叫“乾溼分離”。

具體做法就是把產生水汽的洗浴區域、乾燥的如廁區域、和洗漱洗衣區域分別分開,形成“三式分離”。有的戶型也會把洗漱和洗衣區再進行劃分,形成“四式分離”。

爲什麼要乾溼分離?

平常在家用衛生間的時候,大家碰到最多的問題肯定是這幾個:

衛生間每次只能一個人用,如果家裏只有一個衛生間,那“早晚高峯”就堵上了:刷牙洗臉的要等着上廁所的、急着上廁所的還要等裏面在洗澡的;

接在洗完澡的人後面用衛生間,一定會迎來一臉撲面而來的熱浪和水汽。而且衛生間從牆面到鏡子再到所有傢俱,都是潮溼的;

容易弄亂、容易弄髒、不好打理、而且很容易產生異味。

而日本的衛生間把空間按照功能劃分後,上面這些問題幾乎都能解決了。

四式分離

四式分離的空間排列順序一般是洗浴洗衣更衣洗漱如廁

這種設計是目前衛生間精細劃分最科學的方式。

從主門直接進入洗漱收納區,想要上廁所時向右轉,要洗澡就向左轉。一間衛生間可以同時供三個人、甚至四個人使用,大大提高了使用效率。

洗手檯

獨立廁所

洗衣區邊上一般還會放置髒衣簍

淋浴和浴缸

四式分離的特點是把洗衣區單獨劃分開來。從洗澡的動線來看,進入衛生間更換髒衣服沐浴這一系列的動作就可以進行地非常流暢。 由於分區細緻,四式分離衛生間的面積也相對較大。一般來說一個配置標準的四式分離衛生間所需面積在8㎡左右。

三式分離

三式分離和四式分離最大的區別就是把洗衣區和洗漱收納區合併在一起,簡單說就是把洗衣機移到洗手檯邊。

現在大部分日本衛生間都是採用三式分離的設計。

衆所周知日本地方小、人口多,四式分離佔地面積比較大,很多小戶型捨不得拿出這麼多空間,所以就會選擇捨棄相對不那麼重要的獨立洗衣空間。

同樣,如果去掉浴缸、廁所裏的洗手檯等非必要設施,三式分離衛生間最小面積可以達到4.5㎡。

這個配置即使放在國內普通的兩室一廳、三室一廳的戶型也是足夠一家人使用的,而面積和相同戶型的中國衛生間比其實是差不多的。

從上面的介紹不難看出,和國內大部分戶型的衛生間相比,分離式衛生間的好處確實要多得多:

一個衛生間三個人用,洗澡、洗手、如廁互不影響;

洗澡產生的水汽能鎖在浴室裏,再也不會到馬桶和洗手檯那兒“串門”;

收納空間更充足,再也不擔心衛浴用品存貨沒地方放,衛生紙也不用受潮了;

蓮蓬頭可以到達浴室的任何角落,清潔浴室再也不是難題

當然,除此之外,優秀的水循環系統、人性化的動線安排、對於細節近乎苛求的設計纔是讓日式衛生間在世界範圍內如此出名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