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鞋跟人一樣,看鞋跟我們看人一樣,

大家都是先從外觀上找尋線索,然後再產生自己的看法。

對於工廠來說,要做出什麼鞋子都可以的,根本難不倒他們。

也就是跟人一樣,你想像長相多好看的人其實到處都有。

再進一步地說,你要工廠模仿,做出一雙跟頂級品牌一模一樣的鞋子,

根本不是問題,因為要模仿太簡單了,

要做出一雙看起來像oo的鞋,讓你(外行人)幾乎從外觀上也看不出差別。

你要模仿別人,讓自己的外觀看起來像孔劉也好,林志玲也罷,那都不難。

你要找到跟他們很像的人,其實也不難,因為長相美好或是刻意打扮美好的人太多了。

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鞋跟人一樣的,外在條件是最容易滿足的,

內在幾乎不可能辦到跟別人一模一樣。

為什麼?

生產的過程由不同人進行,結果就會很不一樣;

鞋子的材料從選購、上色、加工到製作運用,都不會跟你模仿的一樣,

而你也不會知道他們到底怎麼辦到,除非你成為模仿對象的一部分(但也還是不一樣)。

天分不一樣,有些鞋子在某些地方做,特別好;

那個地方有那些技術、人、環境,缺一不可。

模仿者的條件跟原作完全都不一樣,所以再怎麼模仿永遠不會一樣。

人也是,

一個人生來的背景、天分、內在已具備的人格特質、產地等條件,

這些都是你模仿不來的。

或許外觀上可以搞得很相似,但是內在卻不可能成為那一個你想要仿效的人。

如果你想要仿效的人(鞋子),

屬於高層次類別,例如: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領導者、明星等,

那就更難,或,幾乎不可能。

這個地球上,蔡英文只有一個,不會有第二個。

而高雄也只有一個花媽,不會有二個或三個。

鞋子也一樣,這世界上只會有一個Manolo Blahnik,

要做出看起來「像他風格」的鞋子太簡單,

但這世界上只有一個他,他當初做鞋跟到現在一路走來的過程,

建立起這個品牌到成為全球知名的精品鞋,

這是沒有人模仿得來的。

今日的有感,與買不買鞋、賣不賣鞋無關;

純粹是對於鞋子與人性的有感而發而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