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在此(英文),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進去看看喔!

今天分享一篇我覺得很中肯的文章,雖然文章沒有點出「哪種鞋類領域」,

(鞋類領域分工精細)

但是針對品牌鞋類經營這個觀點做出的評論,目前為止我認為作者寫得非常誠實。

文章的一開始就說了,鞋子一直被認為是很重要的(跟服裝一樣重要),

也有些人基於這樣的想法不顧一切投身鞋類零售領域,

但有更多人用更快速的方式從這個零售市場中消失(比成立的速度還快!);

到底發生什麼事?怎麼會這樣呢?不過是賣個鞋子,有人賺錢,卻有更多人賠錢。

文章作者精簡列出下面四點,值得思考:

一、鞋子(身為一種產品)本身複雜度難以想像的高

作者指出,以製造來說,一雙鞋子至少由32個不同物件組成,而這些物件平均牽涉到至少20個不同產業;換句話說,如果你要做出一雙能在市場上推動的產品,你就必須要能夠把所有的複雜材料通通弄到手,把它「組」起來才可能變成真正的產品。而許多人誤以為經營鞋類自創品牌只需要賣鞋就好,當他們必須面對複雜的鞋類製造流程,許多人著實傻眼加驚嚇萬分。

賽西莉亞補充這裡舉的例子應該指的是一般的女鞋(女性跟鞋),如果是運動鞋類的產品,製程就更複雜了,牽涉到的產業領域會更廣。但總體來說,製鞋是一門非常高技術的領域沒錯。

二、有效率的供應系統是必要條件之一

一個穩定的供應鏈可以確保你的生意不會斷軌,該有東西賣的時候讓你有東西可以賣,不開天窗。不過呢!這裡作者也提到(跟我想說的是一樣的),就算工廠在該交貨的時間乖乖交或給你了,也不代表這樣你就完全沒事了。因為,等你拿到貨之後,你還有一大推後續的工作要做,而這些部分也往往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部分,像是:尺寸合腳問題、關稅、沒料想到的支出...等都可能莫名其妙的吃掉你的獲利

 賽西莉亞補充自創品牌最困難就在這裡,如果有此經驗的人或許還可以應付,沒有經驗的門外漢真的不建議涉及鞋類製造的部分,如果是批貨、批發還可以,要「自己設計自己找工廠生產」需要強大的經驗跟資金。

三、「完美品管?」幾乎可以說,沒這回事的存在...

作者說,幾乎很難找到一間可以做出完全符合你100%要求的工廠,作者說,好啦!就算讓你找到一間做的不差的工廠,你要知道一件事,那就是「鞋廠本身也是在做生意」並不是閒閒沒事在那等你來找他們,如果一間鞋廠的品質與做工都不錯,那表示很多人想找他們。換句話說,當你的品牌處在初始狀態,很不巧的你又沒有打算要買那麼多,那你就要有心理準備,鞋廠可能把你的訂單排在「大客戶」的後面,當然,服務上面速度就會有差了;更不用提,很多時候,工廠可能也會誤會或搞混你的東西,或把你的品牌跟別人弄錯。

賽西莉亞補充出錯誰都會,工廠出錯是難免的,只不過有經驗的人知道怎麼處理,而沒有經驗的人就會覺得險象環生或氣沖沖(或繳學費學經驗)。你可以說工廠「大小眼」,但是,對於任何生意來說,都有所謂的「優先順序」問題。如果你是個買的多的大客戶,當然任何公司都不得馬虎,對你的要求當然是小心應付,因為跟大客戶做生意的風險比小客戶高太多。而你身為小客戶也不要因為自己的訂單不夠壯觀就忘記你其實也是客戶,你也有權力針對產品跟服務作要求。

四、在市場競爭中,你必須要能異軍突起

這裡指的是,在一片競爭當中,你的產品必須要能吸引人,有自己的獨特性,否則在現今如此飽和的鞋類零售市場裡,你若忙著賣跟別人一樣的東西,則很難滿足追求多變的消費者。

賽西莉亞補充產品的「獨特性」我認為,指的並不是只有「外觀上」的獨特,在機能、材料...等方面都要有相當的下功夫,外觀上的模仿是最容易做到的(無論是對設計者或製造者而言都很容易),因此,好產品確實不多也不容易,在這方面的努力也會耗上不少時間跟成本,沒有耐心的人就不容易做出好產品。最後,消費者不怕你貴,就怕你的東西不夠好

文末,作者點出「找到對的合作對象」是相當重要的,無論是合作或幫你工作,你都需要多方專業的努力與協助,大家一起共同的解決問題才有可能站穩市場。所以,如果你有需要產品的顧問,歡迎與我聯絡。

賽西莉亞的Email: [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