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同一種行情,為乜別人能賺錢而你卻虧了? 財經 第1張

Nial Fuller

文/Nial Fuller 職業交易員、首屆百萬美元交易大賽獲獎者

關於交易,我發現一個很奇怪的地方:在同一個圖表的前提下,兩個交易者會產生非常不同的分析和交易結果。即便這兩個交易者的知識、交易經驗、獲取的信息都咁上下,結果依然可能存在很大的偏差。

這種觀察來自我和朋友的一次討論,當時市場行情對我倆都不利,但是我們對於接下來的行情預測完全不同。於是我猜想,是不是我們倆的倉位大小不同,虧損較少的那一個心態會更淡定呢?

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導致大家想法不同的因素有很多。我認真調查了一下交易者們的普遍心態,列出來也許會讓你有“原來如此”的熟悉感,然後能考慮一下是否應該多留意自己的交易心態,是否對市場可以有更多的觀察角度。

倉位過重、風險過高

我一直認為,一筆交易的風險越高、投入的資金越多,交易心態就越無法保持客觀。你的倉位過度,犯錯誤的可能性就會越高。

也因此,兩個交易者在同樣的時間交易同樣的行情,資金風險更高的那一個對價格波動的反應一定會更強烈。每一個對你不利方向的波動都會讓你神經緊張,即使是盈利的交易,你可能也會比其他人更早的退出。

這比遭遇虧損要好得多,但是事後你一定更沮喪,長期如此也會干擾你交易的心態。這是交易者因為倉位過度而導致對市場解讀不夠客觀的一個例子。

交易同一種行情,為乜別人能賺錢而你卻虧了? 財經 第2張

空倉vs持倉狀態下的偏見

僅僅是交易者正在持倉、抑或空倉,兩種狀態下對同樣的市場行情都會有不同的解讀。即使交易中你是完全遵照自己的計劃和風險管理來執行,也難免因為自己辛苦賺來的錢在市場中有虧損的風險而受到一些影響。這亦是讓交易變得艱難的原因,不只是交易者不夠堅強的緣故。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模擬交易時很多人能做得更好。畢竟交易使用的資金不是自己的。從這一點看,交易者最好時常忽略資金,不要過度在乎資金的得失,情緒才能保持更淡定。

對交易結果的“近期偏見”

還有一種因素,被稱為“近期偏差”,它指的是你會因為近期類似的經歷而形成某種看法、感受或偏見。

比如說,一個交易者之前曾經看到類似的價格波動場景,他當時虧損了;另一個交易者之前曾經看到類似的場景,當時卻盈利了。當這兩個交易者再次遇到類似的價格波動時,作出的交易決定就會產生偏差。

最近發生的事對我們人類的影響,比長時間的過去發生的事更深。這是我們的天性。在交易中,這既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壞事。

對市場投入過度、或執着於先入之見

交易者過度投入到交易中,並不僅僅是資金投入導致。有些交易者可能一直在研究某一種市場模型或交易策略,當他們入場時,就傾向於認為正在交易的市場符合自己的認知領域。他們甚至會在網絡上找各種言論和故事,來支持自己對於某種行情的解讀。

這是典型的自大,他們的心態嚴重影響到交易行為和決定。故此說,交易者過度投入也可能來自於他們不願承認自己是錯的,或者說不願相信此前長期的研究都沒效果。

多重指標vs 簡潔圖表

造成兩個交易者對同一個圖表有完全不同見解的一個顯見原因來自指標。

有的交易者中意使用各種各樣的技術分析指標,這些分佈在圖表中的指標讓界面看起來像一幅復雜的抽象畫。而中意簡潔圖表的交易者則主要從價格走勢來分析行情。後者對市場的觀察肯定和前一種交易者不同。

跟隨趨勢vs逆向投資

和上面一種情況類似,兩個交易者如果交易策略本身就有區別,自然看圖表的角度亦是不同的。

比如說,對於上漲行情,逆向投資的交易者會選擇做空,尤其是在關鍵價位做空。他們不中意隨大流。而跟隨趨勢的交易者就會選擇做多,因為他能因此得到盈利。

不能說哪一種交易策略更好或者更壞,只看個人更擅長哪一種交易方式。應該說,大多數交易者更偏向於跟隨市場。總之,這兩種類型的交易者看到的市場價格波動是一樣的,卻有着截然相反的交易決定。

結語

大多數時候,兩個交易者對同一個圖表的解讀不同還是因為缺乏原則性。有些人投入的資金風險太高,交易中更多的是期待市場往對自己有利的方向變化。很多交易者知道遵守原則的重要性,但就是做不到一致。這是每個交易者需要自我反省的問題。是否能從圖表中看出市場的波動規律,尋找到盈利的機會,還是在於你個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