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8

记者邹景雯/特稿

对准今年是台湾的选举年,中国国台办刻意在二月二十八日公布的「对台三十一项措施」,从动机论,是非常典型的「买票」行动,台湾民间与官方有不少民调与研究持续在追踪其实际的影响,不过,从中国内部的讯息显示,一个意外的负面效应可能正在生成,恐怕是若干台湾人在觊觎之余,不能忽视的风险。

三十一项措施已经实施近八个月,截至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有二十三个省市配合中央政策推出了配套措施,但由于各地方本身的经济发展落差甚大,因此遭遇到了不少问题,并未如外界所想像的,极权国家一定是一声令下、贯彻始终。

根据中国自己的检讨,至少已经发现「各党政部门本位主义严重」、「国台办层级协调困难」、「各地配套『措施』细则落实程度不一,台企无所适从」、「为台民量身打造的『措施』执行排挤其他资源,其他党政部门杂音丛生」等等执行不良的现象。看他们的描述用语,可以充分嗅出气氛的冷峻。

在这些反弹之中,最严重的是,因为各省市「惠台」待遇不一,已经引起中国人民的相对剥夺感与排斥,甚至外商都提出了抗议。导致中国学者建议北京当局有必要建立应急机制,迅速处理各类涉台突发事件,防止民间排外、厌台情绪的蔓延。

也有中国学者从另外一个角度警告,「对台三十一项措施」中有关投资与经济合作的有十二项,只有三项是新的项目,未来外资与中国国企、民企迟早也可望享有同样待遇,届时对台三十一项将出现淡化效应;尤其用语不规范可能引起违反WTO「反补贴协定」,将涉及更广泛的国际公平贸易问题。

面对这些情况,中国的对策又是什么?迹象显示并不乐观,他们不脱人治的老套,不外就是运用大数据、民调搜集资料,然后透过各式媒体强化宣传,再责成各地台办设检查组评比成效,并要求在明年二月二十八日公布周年执行成果。换言之,还是粉饰太平,麻痺其人民,根本没有对症下药。

大家已经普遍相信,美中贸易大战将是一场长期战役,在中国屈服前,一年半载停不了。在如此敏感的时刻,片面的对台措施若在中国社会成为累积民怨的情绪,很容易就让台商、台生沦为中国转移施政不力的代罪羔羊,至少也会让这些所谓的措施究竟能执行多久,增添了更大的变数。

别忘了,中国自己人,再大的名号都可以一夕之间化为乌有,何况是外人,还是摆明去靠他们吃喝的伸手牌。

  • 中国已有二十三个省市配合中央政策推出「对台三十一项」配套措施,但由于各地方本身的经济发展落差甚大,因此遭遇到了不少问题。图为上海台办六月初公布「关于促进沪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实施办法」。(中央社)

    中国已有二十三个省市配合中央政策推出「对台三十一项」配套措施,但由于各地方本身的经济发展落差甚大,因此遭遇到了不少问题。图为上海台办六月初公布「关于促进沪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实施办法」。(中央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