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刺卡喉不是啥新鮮事,

可卡魚刺險些動開胸大手術,

這就有點嚇人了。

近日,

福州40多歲的房大姐怎麼也沒想到,

因爲一根魚刺卡喉

自己差點要開胸,

還驚動了醫院的五個學科、多位專家

一起找這根魚刺,

最終……

福州大姐被魚刺卡喉 竟要開胸才能取出

2周前,房大姐喫魚時不小心吞了根魚刺,剛開始她並沒在意,想着魚刺會自己消失。可等了3天,喉嚨還是異常難受,房大姐不得不到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就診。

CT檢查顯示魚刺已經嵌入食管壁。雖然耳鼻喉科醫生及時進行了緊急處理,但因爲魚刺刺入時間已久,且魚刺很脆,只能取出外露的一小部分,其餘部分斷在食管壁內無法取出。

糾結的問題來了——

不及時取出:這根魚刺有可能刺破食管腔,引起嚴重的內臟損傷。

取出來:傳統的方法是行開胸大手術,在食管壁下找出魚刺。

可是,爲一根小小的魚刺做開胸大手術,房大姐一家表示很難接受。

五個科室、多位專家齊齊出動“抓魚刺”

猶豫再三,房大姐最後來到附一消化內鏡中心尋求幫助。

“此時魚刺已經刺入2周了,刺入的部位已完全癒合,內鏡下見到的食管黏膜已十分光滑,未留下任何蛛絲馬跡。”消化內鏡中心莊則豪主任醫師告訴記者,“魚刺太細,且可能不斷移動,儘管有CT圖像輔助,但仍無法直接幫助內鏡定位,用內鏡在黏膜下層尋找,無異於大海撈針。”

多學科專家會診決定在食管開“隧道”

爲此,耳鼻喉科、麻醉科、超聲科、影像科和消化內鏡中心的專家們組織了多學科討論,決定採用氣管插管麻醉,以內鏡隧道技術聯合術中超聲內鏡進行食管黏膜下切開探查(隧道技術即在食道的粘膜層和肌肉層中打洞,深入內鏡探尋魚刺)。

手術遠比想像中更爲困難,內鏡中心多位醫生輪番上陣,經過長達數小時的地毯式搜尋,終於發現魚刺的蹤跡。

爲保證魚刺完整,醫生們採用了一種新辦法:在魚刺遠端的食管黏膜再切開一道深度接近肌層的小切口,然後自魚刺近端建好的黏膜下隧道再次進鏡,終於將這根長約2.4cm的魚刺完整地從遠端的切口裏“推趕”了出去。

歷經千辛萬苦,這根魚刺終於取出來了

術後房大姐恢復迅速,隔天就出院回家,恢復正常飲食後無任何不適,懸着的心終於落了地。

未及時取出異物後果嚴重,千萬別用偏方!

莊則豪提醒,除了魚骨外,雞骨、鴨骨之類的小骨頭以及棗核也非常容易卡喉,對食管造成傷害。每年都有接診因誤吞異物未及時取出,而不得不行開胸大手術的案例。

異物卡喉一定不要採取吞米飯、塞饅頭、喝醋、咳嗽等偏方,卡喉初期,異物一般不會太深入,很容易取出,越是按着偏方折騰,只會讓異物深入,對食管的傷害越大。

異物在體內停留的時間越久,消化道穿孔、大動脈破裂出血、難以控制的縱隔和胸腔感染、頸部膿腫致呼吸困難等嚴重併發症的機率越大。

所以,一旦發現異物卡喉,記住不要隨便吞飯喝醋!應迅速去醫院處理。

大家一定要小心!最重要的還是

喫飯時一定要少說話,少打鬧

避免異物吞入!

轉發提醒更多人!

尤其是家裏的老人和孩子!

福建衛生報記者:劉偉芳

通訊員:吳旻慧、王君璽

編輯:小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