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8月7日重啟對伊朗制裁後,特朗普再喊話,這次警告對象不只是伊朗。在歐洲企業紛紛撤離之下,迫逼伊朗接受更嚴協議的算盤能否打響?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8月7日正式重啟經濟制裁,並揚言美國會封殺與伊朗做生意的企業。

制裁實施當天,特朗普在推特上发出警告﹕「這是歷來最嚴厲的制裁,到十一月會提升到另一層次。任何與伊朗做生意的人,美國都不會和他做生意。無他,我是在尋求世界和平!」

伊朗外長扎裡夫 (Mohammad Javad Zarif) 反擊,斥責特朗普鼓吹單邊主義﹕「國際關係不是選美比賽,陳腔濫調地冀盼世界和平。這已不是第一次有戰爭販子以世界和平之名发動戰爭。」

在伊朗問題上屬鷹派的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放話,伊朗避免制裁的唯一方法,就是與特朗普對話並接受更嚴厲的協議。他認為,縱然歐洲政府仍想盡最後努力抱著原來的核協議,但制裁明顯已經對歐洲企業奏效。

退場自保?

雖然英法德等主要盟友以及中俄都一致反對,但美國仍不顧勸說退出核協議。歐洲國家希望伊朗繼續遵從核協議,並承諾會游說企業留在伊朗,以減少制裁為該國帶來的沖擊,但現實證明這很難實現。現在許多歐洲企業已經撤離伊朗,因為他們無法冒險丟掉美國的生意。

目前在伊朗有生意的美國企業為數不多,因此華府這次制裁影響的主要是歐洲和亞洲企業。已經決定暫停投資計劃的大型企業包括﹕法國石油企業道達爾(Total)、汽車製造商標致雪鐵龍(PSA)、德國汽車生產商戴姆勒(Daimler)等。

而伊朗的鄰居伊拉克,雖然表明不同意美國制裁,但聲稱仍然會遵守有關措施以保障自身利益。伊拉克總理阿巴迪(Haider al-Abadi)說﹕「原則上,我們反對在區內實行制裁,封鎖和制裁只會摧毀社會,但不會削弱政權。」

這次重啟制裁影響伊朗金屬交易、煤礦、工業用軟件、地毯、航空和汽車業等,而針對伊朗石油出口的部分則會在11月實施。8月7日制裁上路當天,國際石油價格上升,反映市場憂慮制裁導致供應減少。

李芊/夏立民 (路透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