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說裁員,光是市場部的投放預算都在大幅度縮減,而且我所知道的起碼有十家縮減到過去10%以下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流量紅利沒有了!以前一個APP下載新用戶成本十幾塊吧,勉強接受一下,還有投資人買單,到了2015年末,某些海淘電商的APP獲客成本已經500塊一個人了,你算算看,這賺得回來嗎?凡是背離市場經濟規律的事物,必然是不長久的。

流量紅利沒有了,還要那麼多人幹嘛,做什麼活動,費勁巴拉的,都再也帶不來過去的發展,人口紅利已經達到飽和,後來者沒有什麼突圍的機會了。盲目開拓帶來的人才泡沫,也是時候碾壓一下了,還有的是業務模式已經探索完畢,以前一個項目同時有四五個團隊在拼,誰先做出來誰就存活下來,剩下的團隊就打散再去做新的項目。現在模式已經很清晰和穩定了,類似的團隊也不需要養著了。

你自己想想你每天會使用的APP還有幾個,其他的APP公司每天都在幹嘛呢?濱江區那邊好多去年的當紅炸子雞的IOS團隊已經倒閉了,別說裁員潮了,倒閉潮不來臨就是萬幸了。

也因此,資本才會一窩蜂地湧向直播,共享單車,內容創業,其他的互聯網創業模式,一地雞毛。這也不再是拿一紙PPT就可以路演忽悠到投資人的時代了,小公司不行,大公司也不行,現金流現金流現金流,是現在高層頭上的緊箍咒,錢從哪裡來先不說,節流也是一招棋。

要我說,這纔是正常和合理的現象,當泡沫散去,互聯網回歸到它本身的工具價值,它只是一種媒介和載體,最終會改變我們人類生活的還是實業,實業興邦,走互聯網+模式纔有未來。

工作不順心的人也別像去年前年那麼浮躁了,隨便跳跳就翻倍的好日子,到頭了。


裁員潮,這是一場人生的戲劇

種因得因,種果得果。

2014年-2015年,我記得這是互聯網行業最亢進瘋狂的時候,資本像喫了春藥,M2和通脹像是催情的酒,而房價和丈母孃的鄙視鏈,刺激每個屌絲從北方電腦學習班畢業後就湧入了互聯網的大潮,美其名曰:IT男。一畢業,3個月的實習經歷,張嘴就是15K,稍微有點經驗的,帶過小組的,基本30K開外了。

IT男們掏空了6個紅包,在燕郊付了首付,月薪30K的基本條件下,算算扣掉貸款,堪堪每個月還有兩萬富裕,終於可以迎娶女神,走向人生巔峯。可是這巔峯有點短到了2018年,燕郊房價折了小一半,公司裁員裁員裁員,每個月房貸房貸房貸,孩子剛出生,喫穿用度都是錢錢錢。

每個人都為這波資本的瘋狂付了首付,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是永遠的贏家,例如房價,例如你、我、他!

從熱潮到退潮,我們要思考什麼?

潮退之後,只有真的金子才能留在沙中成功上岸,過去那種大水漫灌,人人得利的情形,恐怕會常態化的不復存在!焦慮感是我最近聽到最多的,昨天一位朋友還在和我討論,他是去一家收入相對較低的國企還是去拿到OFFer的一家互聯網創新企業,那裡工資更高,我還是推薦他去國企,因為:

寒冬將至,我們要思考如何過冬!

房價、裁員、倒閉、萎縮都是表象,真相是什麼不言而喻。資本寒冬下,那些拿慣了高薪,職業變來變去,缺乏核心能力和資源,且過去履歷又缺乏亮點和產出的他們,在如今的情況下,不知不覺就成為了「容易遭人嫌棄」的一羣人。

是時候學會靠譜的工作和生活。

從今天起,做一個靠譜的人,找一個靠譜的行業,一家靠譜的公司,一個靠譜的老闆,關注細節!如果一個老闆張口就是行業大勢和各種偉大模式;如果你周圍的人,還是張口閉口都是「區塊鏈」「社交2.0」「互聯網醫療」「社羣經濟」和「網紅經濟」;如果你還在每個月為了30萬以上的車還著一個月6000的貸款。

我建議你,冷靜下來,及時的清醒和審慎的生活!

寒冬之下,不如靜下心來多學學落下的知識,關心下身邊的被你忽視的人,想想工作能為客戶解決了哪些真實的問題,換一臺混動車,不要再買用不到的奢侈品,重新為自己做做規劃!

你就會發現,原來。。。。。。。。你還是找不到工作!哈哈哈哈哈哈哈!


王興說,2018年是最近十年最壞的一年,但是是最後十年最好的一年,所以是說經濟的形式會越來越難過。

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裁員和市場部收縮預算就不時被提及,多個公司爆出了同樣的新聞,包括阿里巴巴,華為都傳出了收縮招聘的新聞。網易的遊戲部門和門戶部門也先後裁員,趣店裁員90%,鬥魚裁員30%。

1、京東股價大跌

京東最艱難的可能就是2018年了,京東股價被拼多多超越,股價暴跌,從50美金下跌到20美金,跌去了60%的市值,市值從巔峯時期700億美金跌至目前不足290億美金。

此後,劉強東深陷性侵事件,京東陷入困局,劉強東已經逐漸喪失了京東的控制權,現在已經由徐雷掌控京東發展。

2、趣店花樣裁員

趣店裁員讓人覺得有點滑稽,花式裁員讓人扼腕,趣店想要將總部搬家到廈門,但大多數人肯定不願意,而趣店竟然騙員工到了廈門,說出差兩個月去廈門,當200個員工真的去廈門不久,被告知北京公司整個都撤銷了,廈門出差的員工發現,要麼離職要麼留在廈門,最後一半人離職了。

你認為2019年裁員會更厲害嗎?

經濟寒冬來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應該首先感到寒風凜凜的是房地產企業,他們早就在佈局轉型,萬科鬱亮曾經說,如果在未來萬科還是一家房地產企業,將是一件比較悲慘的事情。萬科應當做未來美好生活的服務商。

王健林早在2016年率先打包拍賣各種房地產項目,萬達要做輕資產企業。

互聯網公司每一次機遇,都是金錢砸出來的。雷軍說過,如果你趕上風口,即使你是豬,你都能飛起來。

想想過去5~6年,我們飛起來的豬有多少?網約車、共享單車、團購、外賣方方面面涉及我們的生活。像比較奇葩的共享充電寶和共享雨傘,原來也能得到數以百萬千萬的融資。印象比較深刻的還有預約暖牀服務。

其實,就是因為資本的瘋投,才把互聯網的泡沫吹起來的。

沒有多少經驗的程序員,入職起薪都能達到8000到1萬。跳槽幾次,月入兩三萬是很正常的。西二旗的程序員們月入五六萬仍然過得很苦逼。

在互聯網行業,月薪百萬比比皆是。可是當大潮退去,究竟誰在裸泳纔能夠看到?小黃車這個冬天有可能被凍死。年薪百萬的清華畢業生失業以後,還不起每月75000元的房貸了。

其實是泡沫,總歸該破裂。畢竟我們的社會基礎支持不了這樣大的泡泡的。當人們普遍月薪只有三四千元的時候,社會怎麼能夠維持一批穩定的月薪四五萬元的人羣呢?

經歷這一次之後,互聯網企業的工資也漲不上去了,至於想回歸到合理區間,那麼需要看互聯網新時代人才的培養了。互聯網遍地是金子的時代,必將過去。它也會跟未來的房地產一樣的。


就目前最新消息來說,2018年冬天又到了,隨著天氣的降溫,目前互聯網行業也感受到了這個寒冷,而且今年由於貿易戰的原因,溫度尤其的低。

裁員無非就兩個原因:公司沒錢、業務臃腫!

裁員、優化很常見,今年特別多!

別說是小公司,就連Microsoft、Oracle、IBM這樣的大企業,也曾經上演過裁員的戲碼,這都是很正常的,並沒有什麼大驚小怪。

不過今年的冬天,確實溫度異常低,很多企業確實都不大能扛得住,沒有錢企業就很難活下去,只有壯士斷腕尋求活下去的機會,對於企業、對於員工其實都是不好形勢下的最好的選擇,這是沒辦法避免的。

就目前全行業的來看,各方面都在縮緊HC或者裁員優化結構,比較出名的企業也不少,阿里巴巴縮緊HC、網易裁員、滴滴凍結HC、愛奇藝結構優化、京東凍結HC並且伴隨著裁員,除此之外,小公司比如知乎、鎚子科技、鬥魚等企業也分別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裁員,當然一般企業肯定不願意承認裁員,都把這個叫做業務調整,或者業務優化。

都要裁員的企業或者部門,你現在不跑更待何時?

我一直認為,要裁員的企業,基本上要麼是公司覺得你沒有價值了,或者公司的某項業務沒有價值了,或者說公司自己就扛不住了,沒有足夠的現金流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轉,是不得已而為之。

既然是這樣,你不走還留著幹嘛?如果真的是業務調整而已,那麼相信公司會安排你轉剛到其他部門,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會裁員,畢竟如果是人才,公司也沒有什麼壓力,一般企業也捨不得放,畢竟招個人也不容易,現在想招個合適的人成本太高了,這個在做企業或者自己部門招人的都應該有感觸。

誠然是這樣的情況,我認為早點走也是跳出火坑!

看部門、看能力,能力強的不要怕

你的部門是公司的核心業務或者戰略業務,你認為公司會對這樣的部門下手嗎?舉個例子,百度會裁AI部門的員工嗎?阿里會裁阿里雲的員工嗎?騰訊會對微信部門的同學下手嗎?位元組跳動會對今日頭條部門的員工優化嗎?

如果你是核心部門的員工,你認為你會被淘汰嗎?如果你自己的KPI、OKR都不錯,你認為公司捨得你嗎?如果你的能力出類拔萃你認為公司會從你開始優化嗎?

光講賠償變相年終獎的企業是不良企業

不過有的企業做得就很過分,裁員以後有「n+1的補償」,不過如果入職時間不長,那麼年底裁員對於員工傷害就太大了,很多企業還直接變相喫掉了員工的年終獎,何況本來年底工作就不好找,而且事先不通知直接上來就一對一聊了以後說你被踩掉了,這屬於無良企業,據說某問問題公司就是這種企業,對於這種行為我覺得應該強烈譴責。

我覺得作為一個企業的負責人,即使不能帶著自己的員工走得更遠,也應該最大限度的保障好自己員工的利益,畢竟兄弟們跟著你混不容易,有的還拖家帶口的,至少也應該提前通知給人家一兩個月的時間緩衝找工作,年終獎、補償盡量都發給人家,作為一個創業者,我不能苟同某些企業的做法,而且我不認為這樣的企業能做大。

不過大多數企業,其實都還是好的,比如騰訊、位元組跳動、百度、以及Google、蘋果、亞馬遜這樣的知名外企,至少現在還是過得不錯的,有錢的企業還是沒問題的。不過也奉勸各位職場人,任何時候都要學會保護自己的權益,更重要的是,讓自己的能力讓領導無可挑剔,讓企業離不開你,這纔是最重要的。


每年的年底,都有企業的員工被裁掉,這已經是常規了。但是,今年好像是互聯網公司裁員特別多。前幾天在一個論壇裏,京東的一名員工之前還表示,裁員季的到來肯定輪不到自己。沒過幾天,他就被企業裁掉了。原因是京東的股價大跌,市值大縮水,而且業績增速滑坡,年末裁員也是迫不得已。

目前國內的就業形勢比較令人擔憂:一邊是,明年應屆畢業生860萬人,為歷年來之最。另一邊是,由於企業經營困難,都在縮招甚至還裁員。之前曾聞得證券公司減少招人,後面是地產公司減少招人。而現在,又聽聞阿里,京東、網易,樂視,蘑菇街等互聯網公司都在年末裁員。

對此,一些專家給出的答案是,全球經濟不景氣,美國的通信巨頭裁員、汽車巨頭也裁員,中小企業日子也不好過,全球經濟下行,中國經濟也有下行壓力,在全球裁員潮的背景之下,中國互聯網公司裁員也不奇怪啊!

但是,我們認為,具體到互聯網公司,問題可能還沒這麼簡單:首先,部分互聯網公司是靠燒錢來維持運行的,比如滴滴打車、共享單車等,這些互聯網企業似乎並沒有在主業上賺到什麼錢,而是通過A輪、B輪、C輪等融資來補血的。但是投資者也不是傻子,時間長了就不太願意再把錢無謂的往坑裡砸了,於是這些靠燒錢存活的互聯網企業,生存都難以為繼,也只能在年終時推出大規模裁員計劃。

再者,像一些互聯網企業,在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業務拓展之後,已經遇到本行業的天花板,業績要想大幅提高,除非是轉型升級,找到新的業績增長點。既然業績增速已經大幅放緩,那隻能通過降本增效來縮減成本了。而裁掉臃腫的機構和冗雜的後勤員工,這也是必然的。

再次,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大,實體經濟又發展不好。老百姓在電商、遊戲、打車、生活服務等消費需求逐步回落,不及前些年那些強烈。那麼,互聯網往往便成為重災區。在業績增速快速下跌的情況下,互聯網企業裁員也是無奈之舉。

最後,可能有人會問,互聯網企業為啥不在平時裁員,非要在年底前推出裁員計劃呢?社保歸入稅務系統2018年7月20日,《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方案》正式確定了社保費用將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並將於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新政方案。

本來一些互聯網企業,特別是電商平臺,在網上做業務,無需繳稅或者可以避稅的,但是國家這項政策導致互聯網企業都要依法納稅了,這會使很多電商的成本大幅增加,本來微薄的利潤被進一步擠壓,甚至無利可圖。為了在惡劣的競爭中能夠生存下去,互聯網企業裁員求存恐怕也是唯一的選擇方向。


感謝悟空小祕書邀請!

最近網傳很多互聯網公司正在裁員,或者變相裁員,其實並不是多大的事,只是互聯網經濟已經到了一個十字路口,向左還是向右?這是一個問題!

現在有很多互聯網創業公司,但是,試想一下,還會誕生BAT這樣的互聯網企業嗎?還會有小米,頭條、美團這樣的後來者嗎?答案是很難了,越來越難了。

一旦有一個互聯網企業找到一個創新點,立刻被巨頭們收編,或者被模仿而超過,最終走向淘汰,聯眾遊戲,人人網,噹噹網,凡客,都已成為過眼雲煙,互聯網企業不裁員又如何呢?

包括阿里、騰訊、京東,它們同樣面臨著新形勢的考驗。阿里為什麼下大氣力發紅包?騰訊和京東為什麼向金融科技轉型?因為新的增長點很少,也很難找。

我認為,如果一個企業開始脫實向虛,從做實業轉向玩資本,可以說這個企業基本走到頭了。現在的互聯網巨頭,那個不再玩資本呢?

網商銀行、支付寶、餘額寶、微眾銀行、騰安基金、京東金融、小米順為,都是有頭有臉的互金高手,都曾經有改變銀行的雄心壯志,但是,這註定只是一個夢想。

比特幣好不好?好!哪個國家的央行會承認它?沒有!因為一旦承認了它,就等於把自己的經濟決定權交給了別人,誰也不會這麼做的。

所以,我認為,區塊鏈玩玩可以,想做法定貨幣,不可能。「淘金記」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金礦沒了,淘金的人也就沒了。

互聯網企業裁員,或許不是一件壞事,經過互聯網的洗禮後,離開的人可能會締造出更優秀的創業案例。

共享互聯網金融紅利,歡迎關注互金直通車!


本來,2018年會是中國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年,國家通過政策調控,將房地產市場進行了相當強的管控,並且準備將中國的製造業進行升級,從中國製造升級為中國智造。而全國性的產業升級肯定會伴隨著陣痛,如果給中國時間,那這個陣痛可以是微弱的,給中國10年時候,中國可能就慢慢的完成了這次產業的升級轉型,從而成為世界級的強國。

當然,這一些肯定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而美國的現任總統——川普,區別於以往的所有總統,他不是一個政客,而是一個商人。可以說,他為了美國的國家利益,做了很多政客做不出來的事情,當然,站在國家利益的角度,他沒有錯,也因此,一個強大的中國並不是美國願意看到的。

於是,中美貿易戰就此爆發。

貿易戰和互聯網公司裁員有關係麼?

不僅有關係,而且關係還很大。

著名的金融評論家吳曉波說過,「今天,全世界最大的泡沫是什麼?人民幣。中國的經濟總量只有美國的一半多,人民幣的發行總量等於美元加歐元的總和。」

但泡沫不一定就是壞的,我們要看如何來利用這些泡沫。

人民幣的泡沫,其實就是中國金融的泡沫,而中國人在此之前,最喜歡投資什麼?房地產。也因此,這些人民幣的泡沫也就是房產的泡沫。沒有人會覺得中國的房價會跌,就和30年前,日本認為自己可以買掉整個美國一樣。

作為中國政府,肯定是不願意房地產出現這樣的情況,不然就是第二個次貸危機。因此,房市被嚴格的管控了,限價限購。也因此,很多的民營小房地產公司幹不下去了,紛紛推出了市場。

於是,就出現了兩條路,一條是用人民幣去國外買東西,收購一些企業,借錢給一些國家改造基礎設施等等。還有一條,就是投資互聯網,互聯網是燒錢的,能燒出一個壟斷,那就是賺錢。

但是,大部分的互聯網公司都有一個通病,就是不賺錢,靠融資活著。但是,當貿易戰爆發,作為人民幣的發行機構——央行,為了避免人民幣出現問題,肯定會加強對貨幣的管控,以應對美聯儲的一些措施。

原本可以通過想銀行貸款融資來生存的互聯網公司,現在就會遇到壓力了。在這種情況下,裁員就是最能夠釋放自己風險的一個方式。

當然,裁員的不僅僅是互聯網公司

其實,房地產行業和製造業的裁員是更加的嚴重的。

據富士康內部的一些消息稱,去年的11月左右,富士康還有14-15萬工人每天在加班加點的進行生產。但是富士康的人員流失率非常大,所以,一有人離職,就會馬上進行補充。但是今年的同期不一樣了,大概只有8萬不到的工作在進行生產,而且,每天都會有人離職,但是並不會再補充新的工人。

而富士康已經是大廠了,有自己的品牌,也代工其他品牌,可以說抗風險能力很強,但都是出現了這樣的局面,中國沿海的一些小廠是什麼狀況可想而知。

中國的製造業在升級,在進入中國智造。可能中國的互聯網也需要升級,改變燒錢模式,進入賺錢模式了。


先用一句話來總結:互聯網行業的密集裁員,是:移動互聯網時代進入尾聲+互聯網泡沫破滅+社會消費萎縮的必然結果。

1、移動互聯網時代進入尾聲。人類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從2007年開始,標誌是蘋果推出了iphone,2008年,中國開始3G試商用,智能手機(移動終端)+3G數據網路(移動寬頻),中國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此後,我們見證了以華為、小米、OV為代表的智能手機廠商羣的迅速崛起,電商、社交、移動支付、o2o、出行等各個生活場景逐一被移動互聯網佔領,移動互聯網的用戶數也在逐年增加。到今天,

(1)全國10億部智能手機保有量,智能手機基本實現國民全覆蓋;

(2)人們的生活場景基本被各類APP全覆蓋;

(3)人們從多裝App變為多刪APP;

(4)移動互聯網創業已很難找出新的賽道。

這都意味著,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接近尾聲,互聯網行業進入成熟期。而進入成熟期的結果,就像大家看到的現象一樣,就是從百花齊放走向行業洗牌,各個細分賽道都在走向寡頭化。行業集中度提高的必然結果就是吸納就業的減少。

2、互聯網泡沫正在破滅。以小米、美團、美圖、蔚來等一大波互聯網企業的爭先恐後上市為標誌,互聯網行業的泡沫開始破滅。其實這些企業一改初衷著急上市的原因也正是因為看到了這個趨勢。互聯網行業近十年來在美國nasdaq科技股牛市+美元風投基金的推動雙重作用下,風口頻現,飛豬滿天。流行的邏輯是「羊毛出在豬身上,狗來買單」的「互聯網思維」。以致互聯網企業盲目追求用戶數和流量,卻忘了做企業最大的初心——盈利。一切不能盈利的商業模式最後都會被市場拋棄。狗為什麼會來買單?是因為覺得後面會有更多的狗來接盤,但接盤狗和韭菜不是無限供應的。因此,當市場中找不到接盤俠時,這個泡沫就破滅了。小米在香港的破發,騰訊在港股的持續下滑,360在A股的腰斬,都是這個破滅過程的外在表現。這種情況下,BAT地主家都沒有餘糧,何況本來就缺乏盈利能力的OFO、鎚子、知乎? 不能開源,只能節流,那就得裁員。

3、社會總消費的萎縮。社會總消費的增速減緩已經持續了兩三年了,但今年呈現快速下滑狀態,這背後有比較複雜的各方面原因,就不細說了。只說現象,可以看兩組數據:

(1)2008年時,中國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曾高達22.72%,即使到2013年,這一增速也在15%以上,此後,這一數字不斷降低,2017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僅為10.2%。2018年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0359億,同比增長8.5%,低於市場此前預期的9.6%,也低於上月的9.4%。

(2)汽車是人們家中最大的消費品(住宅算是投資品),其銷量應是一個重要的風向標。今年10月,中國汽車產銷量增速持續回落,較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0.1%和11.7%;11月份銷量同比大幅下跌16%,已是連續第5個月下跌。2018年的汽車總銷量將出現近20多年來第一次年度負增長。

綜上所述,凜冬已至,大家不要心存幻想,調低預期,準備過冬吧。


感謝您邀請來回答問題


互聯網企業涉及的行業面很廣,你提及的阿里、網易、樂視、蘑菇街等電子商務平、影視傳媒、信息傳媒、智能大數據的、包括從前幾年行業最喫香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從高薪挖人,P2P、O2O 平臺投行、借放貸的,上市公司規模資金鏈龐大, 從券商到基金,從保險到銀行,各個子行業的從業人員倍感壓力,大幅降薪、加大考覈、部門被撤、整治員工兼職網約車、摩拜、小黃車,直接炒魷魚……花樣舉措頻出,衝擊力最大的投資放貸,因資金掉鏈了,被迫宣佈破產,資不抵債,關門的企業一波接一波,影響了市場,2018年的寒冬註定不平靜。

據來瞭解,金融行業可能今年面臨多頭壓力應最大,放貸回收點低,銷售業務人員,管理層沒有業績提成,只能靠管理費。好幾家老牌私募,規模一直沒上百億,這幾年也沒賺到錢,最近都在大幅降薪,特別是規模在50億以下的私募,管理費收入都覆蓋不了團隊成本,自然要降薪裁員。其中一傢俬募組長級別的投研負責人說,年薪已經從60萬降到48萬,降薪幅度20%。公司一般會先降薪,逼人走,然後再裁員,畢竟裁員的成本比較大。

之前從事在金融行業的後端,提供對消費金融外包服務也受到衝擊,催款業務,失蹤人員,有的根本就是聯繫,各種方式的查找,也無法尋得蹤跡,高額的利潤提點也逐年一步一步下降,利潤點降低,人力招聘還要不斷招聘,因為提成點不高了,業務量雖還有那麼大的空間和量,但人員留不住,走一批再換一批,招人培訓,再走人,再招人,周而復始,累跨金融行業的人力招聘,招聘渠道還得不斷去挖掘,去突破,這就是工作。

阿里從年招聘人員5000人左右,調至控制在500人,下調幅度都達到10倍,就是在創新開拓行業新領域,也在不斷發展不同的產業鏈和項目投資。AI智能機器的問世近年還不一定這麼快衝擊到,也是過幾年智能開發更穩定和成熟,那麼中國打工們,你的職位是否可被取代了,這已不是降薪的問題,而是直接被可怕的市場淘汰了。


有學習能力者,儘快的收心,增強自已的業務能力,尋找突破口,不要為今年沒有加薪或降薪,而自嘆自怨,認為上天的不公平,運氣不好等,應趕緊用年底過年這個過渡期,找到另一個出口,機會不是在等人,而是你做好準備了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