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2016.04.27-信用2.0時代,信用利差頂在何方 明明】

一、信用利差結構=稅收溢價+流動性溢價+違約溢價

侷限性:

信用利差是以收益率曲線為準,在收益率曲線的確定中,樣本券中流動性較好券種的成交價格所佔權較高,這導致收益率曲線對市場收益率系統性的低估。(樣本券成交收益率散點圖與對應的等級收益率曲線對比可得,收益率曲線一般都在樣本券成交收益率的下界,更精確的應該是計算全市場債券的估值中樞)

本文信用債估值中樞指中債中票AA5y,5y國債的利差

1. 稅收溢價:營改增推高信用債估值中樞15BP

「營改增」後,國債與地方債的利息收入免徵增值稅,其他債券利息收入繳納增值稅,所有債券的資本利得繳納增值稅。

如果金融機構在營改增之前沒有對債券交易的營業稅進行單獨覈算,營改增後,稅率會從0%上升到6%,假設平均票息為4.5%,對應稅收影響是27bp;如果已經對債券交易營業稅進行覈算,則稅率從5.5%上升到6%,僅2bp.考慮到眾多機構內部的稅收和算上不明朗,保守估計營改增對稅收利差帶來15bp影響。

2. 違約溢價:違約事件愈演愈烈,推高違約溢價27BP

2016年下半年產能過剩行業債券對付高峯期,在年內預計將有60次違約項目,目前存續產業債大約有7017支,違約概率約為0.86%

考慮到多筆債券在出現巨大的信用風險後,其股指收益率都跌倒了50%左右,粗略估計違約發行人的預期損失率為50%(預期損失率與實際回收率之間有較大差異,目前大多實質違約債券都懸而未決,未來市場可能對預期損失率重估)

估計這部分違約溢價是0.86%*50%=43bp,相比2015年16bp的違約溢價,2016年或將推高信用債違約溢價27bp(不同等級違約率、順勢率、違約溢價大不相同,此為粗略處理)

3.流動性溢價:利率反彈推高流動性溢價15bp

我國債市違約歷史較短,信用利差是以流動性溢價為主導,表現為信用利差與基準利率通向變化:牛市收窄、熊市走擴。

信用利差雖然體現了一部分違約溢價,但是與基準利率波動帶來的流動性溢價相比,影響相對微弱。

經濟增長數據信貸數據判斷利率債收益率走勢企穩

基準利率的上行帶動信用利差的走擴,疊加流動性變局,導致信用債流動性溢價進一步提高。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