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7日,在面對越南方面不斷武裝侵擾中國邊界地區時,中國軍隊即日起將被迫展開自衛反擊。3月5日,中國軍隊全部撤回。這場持續不到一個月的戰爭,最終以中國軍隊的大獲全勝而告終。事實上,當時中國軍隊的撤軍舉動,在很多國家的眼中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但在中國的立場之上,確實顯得尤爲重要。中國對越南的作戰,是一種被迫的反擊作戰, 以“懲罰與教訓”爲主要目的,而並非是以佔領他國領土爲頭號目標。

  對於79年的這場中越戰爭,也被人成爲是“局部熱戰”。畢竟當時的大環境是美蘇的冷戰爭霸,開始向“局部戰爭”過渡,而中越之間的這場戰爭也是被算作“局部熱戰”之一。事實上,當時的中方對越南的戰爭策略,僅僅是打擊蘇聯在全球的霸權主義。恰逢當時的國際局勢,是蘇聯開始在全球擴張,而至於美國,則因爲在越南戰爭中元氣大傷,再加上本國經濟危機的刺激,致使以美國爲首的對抗蘇聯陣營,暫時處在一種“守勢”。

  在美國改變全球策略的同時,中國適時地對越作戰,很大的原因是打越南的臉給蘇聯看。畢竟當時的中蘇反目,而越南也選擇綁在蘇聯的戰車之上,企圖在東南亞地區實施擴張行動。中國的被迫反擊,在打擊蘇聯霸權主義的同時,也在彰顯中國的國力與能力。更重要地是,讓“兩極爭霸”中的另一極“美國”,重拾信心,再次對抗蘇聯。而中國,則能藉此機會再次贏得一段發展的黃金時期。

  事實上,在中國決定反擊越南的時候,相關領導人也在國際社會中,走訪調查,並將“教訓”“懲罰”之意傳達給蘇聯,而蘇聯卻不以爲意。至於中蘇之間的關係,其實早在珍寶島一戰後,便已經是一種水火不容的態勢。故而,中國在考慮反擊越南的同時,得時刻提防蘇聯是否會在中蘇邊境展開爭端。但中國在軍事方面上的應對,也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中國軍隊充分考慮到蘇聯進攻方向與可能性,以“南打北防”的策略來應對蘇聯。

  而這些其中最重要的一環,便是蘇聯是否會聯合越南奪取中國南海的西沙羣島。畢竟越南對西沙羣島的覬覦之心由來已久,對此,中國軍隊組建一支特別的南海艦隊,以拼死一戰的態度來應對蘇聯與越南的進攻。但當戰爭開打以後,蘇聯也是有點力不從心,在其出動部分海軍的同時,美國的艦隊也隨着採取行動。蘇聯在考量自身因素與越南的整體條件下,還是決心放棄奪取西沙羣島,畢竟得不償失。而越南當局,卻在滿心歡喜之餘沒有盼來老大哥蘇聯的幫助,頓時心情低落無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