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3日)上午,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一中院)舉行新聞發佈會,向社會通報該院在類案裁判方法總結工作機制建設方面的探索成果,併發布10篇類案裁判方法總結。上海一中院劉力副院長、申訴審查庭董禮潔審判長在該院新聞發佈中心參加現場發佈,發佈會由研究室鄭天衣副主任主持。上海一中院黃祥青院長、上海交通大學楊力教授在法治天地頻道演播室對發佈會進行解讀。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呂紅兵在發佈會現場接受了律新社的採訪。

  圖爲發佈會現場(拍攝者:龔史偉)

  凸顯四大價值

  力促實現司法公正

  發佈會現場首先播放了介紹上海一中院類案裁判方法總結工作機制的視頻短片《改革·傳承·提升》。據悉,2018 年8 月,該院出臺《關於審判委員會提煉總結推廣審判經驗及類案裁判方法的規定(試行)》,截至2019年3月底,已出臺10 篇類案裁判方法總結,內容涵蓋虛假訴訟、民間借貸、政府信息公開、非法集資等類案。

  發佈會上,劉力副院長從四方面介紹了類案裁判方法總結的價值:

  有助於迴應人民羣衆新期盼新要求,實現司法公正目標類案裁判方法總結通過對類案裁判方法的規制來推動“類案類判”,使同類事實獲得相對一致的法律評價,增強當事人對裁判的可預測性,提升當事人對裁判的信服度。

  有助於統一裁判尺度,探索法學“臨牀學”對一類裁判方法進行歸納,形成法官羣體的共識和主導性思維,統一類案審理思路。經過系統梳理的司法“臨牀”經驗實踐性、應用性和針對性強,可進一步完善應用法學方法論研究。

  有助於凝聚最優裁判共識,提升案件質量和審判品質將經過實踐檢驗的、最優秀的審判經驗智慧進行總結提煉,變成其他法官在類似案件審理中可普遍使用的裁判方法,力爭爲人民羣衆提供最優質的裁判產品。

  有助於強化法官專業化的裁判思維,提高法官的能力素養。幫助法官羣體短時間內形成審理思路,掌握審理要點和難點,提升法官駕馭庭審、查清事實、正確裁判的能力,有效推動優秀審判經驗的傳承,實現傳幫帶的規範化和常態化。

  建立長效機制

  匯聚最優裁判智慧

  據劉力副院長介紹,爲確保類案裁判方法總結質量,上海一中院致力於工作機制的長效化建設,從清晰界定類案內涵、嚴格規範總結程序等方面進行改革探索。

  在界定類案內涵方面,該院對刑事、民事、商事、行政的主要類型案件進行了系統化梳理,將具有同類特徵要素的案件進行歸併整理,如將勞動爭議案件細分爲確認勞動關係糾紛案件、追索勞動報酬糾紛案件、工傷保險待遇糾紛案件等8類。通過明確案件的主要類型,確定各類案裁判方法總結的適用範圍。

  在規範總結程序方面該院制定了嚴格的選題、撰寫、討論、審覈流程。每篇類案裁判方法總結均由理論功底深厚的法官或年輕碩博士在資深法官和研究室的指導下進行選題和撰寫,並通過專家法官會議等形式徵求法官意見,經反覆論證修改後逐級報請庭領導、分管院領導審覈,最後提交審委會討論後通過,可謂是匯聚該院最優秀的裁判共識,體現該院最優質的裁判水平。

  發佈會上,董禮潔審判長作爲《民商事申請再審案件要素式審查要點》的牽頭人分享了該篇類案裁判方法總結出臺的過程及參與撰寫的體會。她談到,這篇類案從選題到最終出臺,匯聚了申訴審查庭全庭的智慧,撰寫時間跨度長、專業性強、幾易其稿,讓她的審判能力、調研能力等有了一次跨越式提升。

  圖爲發佈會現場(拍攝者:龔史偉)

  加大傳承推廣

  提升整體裁判質效

  律新社瞭解到,已出臺的10篇類案裁判方法總結除上海一中院法官人手一份外,還發送至7家轄區法院,並將其作爲法官審理類似案件中普遍適用的辦案指引、青年法官司法能力培養的教材、轄區法院業務指導的載體。

  在談及下一步工作規劃時,黃祥青院長表示,上海一中院在對各業務庭主要案件類型進行梳理的基礎上,制定了《類案裁判方法總結三年規劃》,涵蓋刑事、民事、商事、行政和執行,共計98 類案件,力爭三年實現類案裁判方法總結覆蓋各業務庭主要案件類型。該院還計劃通過微信公衆號、法律搜索平臺、出版書籍等方式向社會公衆全面推送、擴大傳播,以期在加強司法公開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全國律協副會長呂紅兵在接受律新社採訪時指出,上海一中院的類案裁判方法總結工作很有實踐價值,對律師辦案也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可以推動律師與法官就法律的理解達成一致,以此來提升法律適用的可預測性。

  簡言之,可以概括爲“三個有利於”:第一、有利於提高審判的工作效率,指導法官辦案,對律師的工作也有重要意義;第二、有利於法律適用的統一性,減少類案異判、誤判,從而推進司法公正,努力讓人民羣衆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第三、有利於對司法規律的認識,從類案進而提煉爲文案、教案、提案,最終成爲法案,有利於發揮法官及整個法律職業共同體推進完善立法的不可或缺功能。

  “律師按照這種規律性的審判思路來推進自己的代理工作,抓住問題的本質,有助於案件的審判效率,也有助於認識和把握案件的規律。法官關注的爭點,也是律師代理的重點,律師應把握法官的審判思路,大家共同努力纔會促進案子公正裁判,而且在事先可以提升當事人與律師對案件的可預期性,這一點對維護司法秩序非常重要。在深化司法體制的改革當中,上海市一中院的類案裁判方法總結工作是完全值得推廣的,它不僅針對客觀的需求,也符合問題的導向,即在強化法官主體地位的同時,更應兼顧法律適用的統一性和類案裁判的類同性。而且,這也是落實人民法院組織法,優化審委會職能的制度性安排。”呂紅兵在接受律新社採訪時表示。

  呂紅兵認爲,在司法實踐過程中,對類案的規律性認識還可以再提煉,推進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的完善,司法解釋本身就是針對某類案件推出的。在司法解釋在實踐中進一步適用的基礎上,推進我國法律的進一步完善。對於人民法院來講,這是推進法治建設的義不容辭責任,法院掌握着審判大數據和最爲豐富的案例,這是任何機構都無可比擬的。

  楊力教授認爲,類案裁判方法總結可以引導當事人或社會公衆對法律實施形成良好的訴訟預期,對法學院校的應用法教學同樣很有指導借鑑意義,可以進一步深化應用法學的深度和寬度。

  責任編輯:Susan

  版面編輯:Neiko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