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最近,大家是不是又被英文版《射鵰》刷屏了一次?

圖:Instagram @maclehosepress

這本著名的金庸武俠小說,今年2月發行了第一部的英譯本。各種人物、招式,熟悉的中文名稱被別(你)具(在)一(逗)格(我)地翻譯成下面這樣,瞬間讓國內小夥伴對這本熟悉的武俠經典有了新的好奇:

圖:英國那些事兒

而在這本英譯本的亞馬遜頁面,歪國讀者們則是一本正經地表達著自己對它「沒看夠」的痴迷……

「雖然有的地方有點難懂,但它對喜歡武俠小說的人而言絕對是必讀,而且能用史詩級的打鬥情節和超贊的人物抓住你的心。」

圖:Amazon UK

看到這裡一定有中國朋友忍不住了……說半天,吸引外國人還是靠的「武俠」這個老一套?

搜了一下發現……還真不是啊!

除了《射鵰》外,時間上比較近另一個例子,就是英國獨立出版社Head of Zeus牽頭出版的《三體》。

圖:Schwarzman Scholars

這部由劉慈欣寫就的科幻巨作,2006年開始陸續發布英文譯本,2014年獲得了「星雲獎」提名,2015年還拿到了雨果獎最佳小說獎!

當然,歪果仁能看懂英譯版的「三體」,也跟它的神翻譯脫不了關係。

圖:上觀新聞

而負責發行《三體》英文版的出版社,是有著「英國最佳獨立出版社」之稱的

「宙斯之首」(Head of Zeus)出版社

也許是從《三體》的出版經驗里發現了英文讀者對中國小說的如饑似渴,這家出版社最近再下一城,從近10家英文出版社中「搶」到了另一本著名小說的英譯本發行權,那就是

麥家的《風聲》

沒錯,就是那個在2009年被翻拍成電影的《風聲》原著!

圖:騰訊娛樂

當年這部電影有多火,就不用多講了。國內票房在接近十年前就達到逆天的2.7億人民幣不說,還讓李冰冰、周迅在當年金馬獎雙女主一起提名,最後是李冰冰拿到了獎。

再想想現在的兩人,李冰冰當女主扛起了好萊塢票房大片《巨齒鯊》,周迅的《如懿傳》也是正在熱播……時間過得也是有點快啊!

左圖:IMDB;右圖:新浪娛樂

扯遠了,講回《風聲》小說英譯本……

總而言之,就在10月9日,全球最重大的書展法蘭克福書展(Frankfurt Book Fair)在德國如期開幕,主辦方當天就舉辦了

「麥家之夜」,重磅發布麥家的第三部長篇小說《風聲》的國際版權

來看現場:

麥家和海外代理譚光磊及海外出版人

「麥家之夜」全場合影

麥家夫婦及英國出版人Laura、英國代理Georgina

光看圖片也許體會不到現場的火熱,那就用10秒小視頻和動圖來感受下……

話說這場「麥家之夜」,其實聚集了來自20多個國家的近100位專業出版人,來自美國、法國、義大利、德國、西班牙、俄羅斯、荷蘭、捷克、匈牙利、羅馬尼亞、瑞典、芬蘭、土耳其、以色列……

而前面提到的「宙斯之首」Head of Zeus,用誠意滿滿的報價打敗了近10個競爭對手,拿下的也是最具有含金量的英譯本發行權。

圖:Head of Zeus官網

話說回來,為什麼歪國出版社對麥家《風聲》的外文出版發行如此看重?

原來麥家的作品,早就已經是外國讀者的心頭好了,2014年的《解密》發行之後,他們早就等著麥家又一部作品英譯本的問世啦!

麥家小說《解密》英譯本封面 | 圖:Wikipedia

當初《解密》的海外發行有多轟動?

2014年在英國舉辦的倫敦書展上,《解密》也是成為了頭號明星書!現場各種外文出版社搶著簽約也就算了,西班牙Planeta出版社的版權經理,甚至還親自給《解密》打起了廣告,告訴別國同行:「大膽簽約就對了!」

麥家《解密》部分國家譯本封面

來看當年外媒對《解密》的好評,也是堪稱史詩級打call了……

美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麥家的小說極少給我們展示真實的解密或間諜工作。它最吸引人的地方——真的是讓人愛不釋手——來自對容金珍的心理分析以及扣人心弦的情節、詭異的氣氛和誇張的細節。」

圖:紐約時報(https://www.nytimes.com/2014/05/04/books/review/decoded-by-mai-jia.html)

美國《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一位中國小說家就此走向國際。」

「有『中國丹·布朗』之稱的小說家麥家的諜戰小說《解密》(Decoded)英文版上月在美國和英國上架,不同於以往中國暢銷小說常常沒落國際的境遇,麥家的這本書在英美受到了廣泛好評。」

圖:華爾街日報(https://blogs.wsj.com/scene/2014/04/25/a-chinese-novelist-goes-global/)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

「《解密》是一部耐人尋味而又異乎尋常的小說。它用獨特的方式,採用多視角以及需要讀者破譯的複雜方法,但又讓讀者能完全陷入作者編織的密碼寓言當中。作者本人用自己擅長的密碼學打開了一個神奇的數學密碼世界。」

圖:衛報(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14/apr/05/decoded-by-mai-jia-review)

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把它與毛姆、007、《諜影重重》的原著小說一同納入

「史上最傑出的20部間諜小說」

「《解密》延續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敘事傳統,它撲朔迷離,如夢似幻,卻又枝節繁生,但最終你會迫不及待渴望去破解它的奧秘,就像書中的主角對待他的密碼一樣。」

圖:每日電訊報(https://www.telegraph.co.uk/books/what-to-read/the-best-spy-novels-of-all-time/decoded-by-mai-jia-2002/)

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將《解密》評為

「2014年度全球十大小說」之一

「終於有一本不需要歐美讀者對中國有特別了解就能讀懂的中國作家作品,由前情報部門人員創作的這部小說,因其很好的節奏和新奇的故事脫穎而出。」

圖:經濟學人(https://www.economist.com/books-and-arts/2014/12/04/page-turners)

也就是說,正是有了《解密》當年海外發行的轟動效應「鋪路」,麥家的《風聲》這次外文譯本的出版發行權歸屬,才如此受到外國出版社追捧,甚至多家一起「下手」來搶。

有趣的是,《風聲》小說的問世,本來也是麥家在《解密》《暗算》兩部前作基礎上進一步攀登的文學高峰。

三部麥家經典小說,《解密》於2002年問世,《暗算》2003年,《風聲》則是2007年出版。

2007年《風聲》剛出版後不久,麥家曾經到新浪嘉賓聊天室。當時他就解釋過這部全新的小說與前作《解密》之間的關係:

「《風聲》的誕生過程就是因為有了《暗算》它才有《風聲》。」

「是有人看了《暗算》以後,這個潘教授,我小說里是這麼寫的,一個潘教授看了《暗算》的第三部之後來找我,他首先問你那個《暗算》第三部捕風者的故事怎麼來的?我說那是虛構的,我憑空捏造的,他說我跟你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當聽完以後你發現,他講的這個歷史上真實發生的故事和我這個虛構的故事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風聲》給我的感覺是我虛構的東西在現實當中找到了原型,這個相似還是套路上的相似,但是裡面很多故事,很多情緒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麥家

雖然從內容和題材上,《風聲》可以說是《解密》和《暗算》的延續,但形式上,麥家卻又通過它嘗試了新的敘事結構。

看過電影版《風聲》或者對原著小說多少有些了解的人可能知道,這部小說講的是抗戰期間特務把5個人關進一棟小樓里,試圖找出誰是卧底「老鬼」的故事,等於是一部密室小說。

而《風聲》最有趣的一點就在於,它分為「東風」、「西風」和「靜風」三個部分,每一個部分都在推翻之前的敘事,不斷挑戰著讀者對於「真相」的認知。具體情節這裡就不過多劇透啦!

2009年電影《風聲》| 圖:豆瓣電影

《解密》和《風聲》的另一處傳承,則是在於英譯本的譯者米歐敏(Olivia Milburn)。

她一開始翻譯麥家作品,不過是為了給自己的爺爺看

(她爺爺二戰時候還是阿蘭·圖靈的同事呢!)

,卻機緣巧合吸引住了她的大學同學、英國漢學學者朱麗葉·拉弗爾,然後又通過麥家的海外代理譚光磊接觸到了企鵝出版社,《解密》的英譯本發行才成為了現實。

《解密》和《風聲》譯者米歐敏 | 圖:中青在線

前面提到過的《射鵰》也好,《三體》也好,其實能夠在外國讀者中獲得那麼大的流行度和好評度,精準又不失趣味的翻譯,顯然是一大功臣。

類似的,米歐敏也儼然成為了麥家作品與英文讀者之間一道穩健的大橋。

她之前翻譯的《解密》《暗算》,都被《經濟學人》評價為「翻譯界的瑰寶」。

在這次《風聲》翻譯的問題上,被問到它和另兩部已經翻譯完成的麥家作品有什麼區別,米歐敏這樣說道:

「三本書的翻譯在難度上都提出了不同的挑戰。」

「《解密》和《暗算》中,有大量有關解密密碼的技術信息,在翻譯時必須確保正確。翻譯《風聲》時,挑戰更多的是如何在翻譯中保留故事的細微之處和含蓄之意,而不致過度翻譯,使讀者始終保持緊張感。」

今年8月,麥家同米歐敏以及另一位翻譯家克里斯托夫·佩恩(Christopher Payne)等在北京出席文學沙龍活動。| 圖:引力資訊

而在情節內容上,米歐敏也認為《風聲》相比《解密》《暗算》而言是獨特的,並且會讓英文讀者即使不了解歷史背景也能沉浸其中:

「這是一個所有證人都在撒謊的犯罪故事。麥家本人將這部作品稱之為是他自己版本的「密室之謎」。英語讀者可能不熟悉歷史背景,但我認為這不是很重要:因為它是一個謎題故事,讀者會沉浸於嘗試去發現有什麼事情發生。 」

2009年電影《風聲》| 圖:豆瓣電影

麥家的海外代理譚光磊也這麼說道:

「現在已經有了《解密》的基礎,喜歡麥家的外國讀者和出版人就更有動力、也更願意去瞭解《風聲》相對複雜的歷史文化背景。」

「另一方面,《風聲》是密室推理、也是羅生門的多角敘事,這都是西方讀者熟悉的元素,但麥家的筆法又與西洋作家截然不同,這樣『熟悉中帶著陌生』,就是文學最引人入勝之處。」

譚光磊

另外,今年4月,麥家與哈佛大學教授王德威在哈佛進行的一場對話中,當王德威講到《風聲》原著其實比翻拍電影更複雜、更精彩,麥家的一番回答,更是講明白了《風聲》能讓外國讀者沉浸其中的一大重要原因:

「《風聲》這個小說它其實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密室逃生遊戲,現在很流行。」

「我覺得這也是有一路小說都在寫的主題,比方說《東方快車上的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無人生還》等等,都是把環境封閉起來,賦予人物一個任務去完成,這是這種小說的一個套路、」

麥家

現在《風聲》的英譯本在法蘭克福書展上再次證明了中國小說對歪果仁的巨大吸引力,也是real好奇裡面那些滿滿的都是年代感的詞句和細節,到底如何通過英文呈現……

坐等翻譯版內容曝光啦!

作者:Moo

海外中文媒體從業人員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