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六:每天,都福杯滿溢!

第一天, 到萬神廟。是法國人的忠烈祠,要上課的,10:00~10:30:居禮夫人(曉芬)、傅科擺(史英)、盧梭(思妤)、伏爾泰(淑薰)、大仲馬(麗芬)、雨果(青蘭)。

留一個小時進萬神廟,出了廟門,再上課:回教與基督教的衝突(淑美)、伊斯蘭教的女權問題(喬蘭)、阿拉伯文化中心的故事(淑薰)。這是為前往阿拉伯文化中心舖的路,巴黎存在著種族的問題,希望有機會讓孩子們想想有色人種在歐洲的問題。(發現了嗎?我們這一羣老師們,很能講課、很愛講課呢!)

然後,我們真的往阿拉伯文化中心去了,不過,只在建築物外「到此一遊」了!累了,猜想,孩子的腦子裏塞下太多東西了,而我為了那5分鐘的講課,耗了不知有幾個小時,心裏掛意著孩子聽進了什麼?

雨果的遺囑?五萬法郎獻給窮人、全部手稿獻給巴黎國家圖書館、用窮人的靈柩車送他進公墓;還是,關於傅科擺;還是,居禮夫婦實驗室的那頭驢;還是,想像伏爾泰盧梭,夜半裏起來和對方的詰辯?還是…

沒問孩子了,走到這一天,每天都是福杯滿溢的感覺,但,今天還有身體的累了的感覺。

就徒步往聖路易島上採購巧克力禮品了,這是孩子們從第一天就放在心上的負擔,要買禮物給…給…給… 一早問孩子,在巴黎巿區的最後一天,要到哪兒才能心滿意足、高興到最高點?

答案是:艾菲爾鐵塔、香榭麗舍大道。

我這好為人師的,也自問自答:孚日廣場的雨果紀念館。

就各取所需囉!!

滿滿的一天,荷包框啷框啷,逐漸空了的一天。很晚纔回到旅館,11點半,才煮了一大鍋臺灣味的泡麵果腹。孩子們真的能喫苦!

想到,下午五點多,在孚日廣場,餵鴿子,旅遊書上說這兒是「歐洲最美麗的廣場之一」,有孩子堆著疑問:「老師,就這樣?!」

是的,孩子,我明白你的困惑,首先,旅遊書的確有可能會唬弄人;其次,如果想著150年前的雨果,為寫作《悲慘世界》,心疲了,手累了,就在這廣場來回跺步…。

會不會,你就能想像這樣的美了呢?!

這廣場,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物,這次我們沒能多閱讀建築的美,留著以後,你們再來巴黎時,再品味囉!

第二天, 決定到巴黎北郊,梵谷生前最後居住的小鎮Auvers-sur-Oise,這小鎮可以緩一緩旅人的腳步,及,暖暖地感覺梵谷。梵谷生命裏最後的70天在這兒,共創作了69幅畫作。將眼前的實景,與梵谷的畫作相對照,你真的會佩服法國人對於藝術的體貼!

梵谷和弟弟迪奧的感情極好,他寫給弟弟的信超過六百封,有一封寫著「…藝術帶給我們不少美的東西!只要能過目不忘,人就永遠不會空虛,不會寂寞,不會孤獨。」

另一封「…我總覺得,作詩比畫畫苦。雖然畫畫比較髒,比較麻煩,但畫家畢竟是沈默的。我倒比較喜歡這樣。…」

最後一封,還沒寫完,是未寄出的信:「…我以生命為賭注來畫畫;為了它,我可說是喪失了正常的理智。…」

1890年梵谷去世時,37歲,留下879幅畫,生前只賣出一幅。據說,在梵谷死後的50年,關於他的著述,超過700本…

在梵谷和弟弟迪奧的墓前,喬蘭和雋甡為我們唱了歌:
(兩人當場可是默背歌詞哦!)

就寫到這兒囉!

孩子們,一起生活的幾天裏,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因了你們纔有的甜美好味,留在我的心底;相信你也有的,留給你,和家人一起看照片時,說給家人聽;或者,用你自己喜愛的方式,紀錄你自己的巴黎愛智之旅。 

 

 

 

【附件】
美國歌手Don McLean(唐麥克林) 獻給梵谷的歌: Vincent

Starry, starry night
Paint your palette blue and gray
Look out on a summer's day
With eyes that know the darkness in my soul
Shadows on the hills
Sketch the trees and daffodils
Catch the breeze and the winter chills
In colors on the snowy linen land

Now I understand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They would not listen, they did not know how
Perhaps, they'll listen now

Starry, starry night
Flaming flowers that brightly blaze
Swirling clouds in violet haze
Reflect in Vincent's eyes of china blue
Colors changing hue
Morning fields of amber grain
Weathered faces lined in pain
Are soothed beneath the artist's loving hand

Now I understand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And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They would not listen, they did not know how
Perhaps, they'll listen now
For they could not love you
And still your love was true
And when no hope was left inside

on that starry, starry night
You took your life as lovers often do
But I could have told you, Vincent
This world was never meant
for one as beautiful as you

Starry, starry night
Portraits hung in empty hall
Frameless heads on nameless walls
With eyes that watch the world and can't forget
Like the strangers that you've met
The ragged man in ragged clothes
The silver thorn of bloody rose
Lie crushed and broken on the virgin snow

Now I think I know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Then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They would not listen, they're not listening still
Perhaps, they never will...


(以下,是從網站上摘下來的中文翻譯)

繁星點點的夜裡 調色盤上只有藍與灰
在夏日裡出外探訪 用你那洞悉我靈魂幽暗處的雙眼
山丘上的陰影 描繪出樹與水仙花 捕捉微風與冬天的冷冽
用那如雪地裡亞麻般的色彩

如今我才明白,你想說的是什麼
當你清醒時你有多麼痛苦 你努力的想讓它們得到解脫
但他們卻不理會,也不知該如何做
也許,今後他們將會明瞭

繁星點點的夜裡  火紅的花朵燦爛的燃燒著
漩渦似的雲飄在紫羅蘭色的霧裡  映照在文生湛藍的眼瞳裡
色彩變化萬千  清晨的田園裡琥珀色的農作物
佈滿風霜的臉羅列著痛苦
在藝術家憐愛的手下得到撫慰

如今我才明白,你想說的是什麼
當你清醒時你有多麼痛苦  你努力的想讓它們得到解脫
但他們卻不理會,也不知該怎麼做
也許,現在他們知道了  因為當初他們無法愛你
但你的愛依然真實

當燦爛的星空裡  不存一絲希望
你像許多戀人一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但願我能告訴你,文生
這個世界根本配不上一個美好如你的人

繁星點點的夜裡  
一幅幅的肖像懸掛在空盪盪的大廳裡
無鑲框的臉倚靠在寂然的牆上
配上一雙看遍世事且永不遺忘的雙眼
就像你曾遇見的陌生人  那些衣衫襤褸的人們
也像血紅的玫瑰上銀色的刺  斷裂並靜臥在初下的雪上

我想我已明白,你想說的是什麼
當你清醒時你有多麼痛苦  你努力的想讓它們得到解脫
但他們卻不理會,現在依然如此  也許,他們永遠不會……

 

 

 

【附件】 廣播節目教育新航線裡關於巴黎梯教案設計的訪談
朱朱的節目名稱是「教育新航線」,在教育廣播電臺播出,該節目目前已停播。

問:青蘭要談的是關於生命教育,請先說明一下,這個教案的設計。

答:暑假中我有機會帶孩子到巴黎進行教學活動,有一個特別的行程,是安排拜訪墓園。拜訪墓園,對在臺灣成長的孩子來說,是一個特別的經驗,所以,我想,也跟聽眾朋友們談談,在法國巴黎的墓園,我們進行了什麼樣的教學活動。

用意是,提供一個教學的方向,讓孩子們有機會談談他們對於人的生命的看法,以及,對於死亡的態度。這件事情,不論孩子在地球的哪個地方成長、生活,都是重要的話題,特別是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裏針對生命教育有很多的舖陳,所以,今天就來談談這個我們已經進行過的教學活動。 

問:那麼,這個拜訪墓園的教學,是怎麼進行的?

答:首先,是先引起孩子拜訪墓園的動機:當時我和孩子說的是「人的出生唯一知道的就是死亡」,這個說法,可以引起孩子的思考,我希望為孩子建立正視死亡的態度;有別於過去,將死亡視為禁忌話題。

接下來,談巴黎及墓園:巴黎墓園為什麼會成為觀光點?

a. 都巿的規劃和建設(拿破崙1805年)

b. 文學家的創作影響(巴爾札克與19世紀的法國寫實主義文學、人們的生活)

c. 巴黎匯集了許多歷代的文藝創作者,有人說巴黎的墓園可以說就是巴黎這個都巿文化史的最佳紀錄。(參閱小手冊p72「到巴黎為什麼要看墓園?」)

最後,才談,在巴黎的墓園裏,又有哪些人永久安息在這裏?這裏可以說的就是人的故事了。

 

 

 

問:那麼,在墓園現場,進行了什麼樣的教學內容?

答:這次我們拜訪了:

a. 蒙馬特墓園:左拉、小仲馬與茶花女、白遼士、奧芬巴哈、楚浮

b. 拉榭茲神父墓園:蕭邦、THE DOOR主唱、巴爾札克、德拉克洛瓦、莫迪尼亞尼、鄧肯、普魯斯特…

c. 萬神廟:伏爾泰、盧梭、雨果、居禮夫人

d. 巴黎北方的小鎮:奧維爾:梵谷

進行的內容,除了說人的故事,還有,這些人的創作品的故事。

在墓園裏,還要找地圖,練習辨識方位;學著問人;也讓孩子們自己說說認識的人的故事。

 

 

問:在墓園裏走動,孩子們會不會有恐懼的心情,現場怎麼照顧?

答:的確,孩子們會有一些害怕,就就地和孩子們談「害怕」,我的基本的想法是:害怕是人的生物本能的一部份,所以,從正向來看,害怕或恐懼可以讓人趨吉避兇,避免災害;但是,有時,不必要或過多的恐懼也會阻礙人的自由。

所以,在現場,我和孩子們談的是:他們在怕什麼、他們怕的那個對象,曾經出現嗎?這個對象有沒有可能是被想像出來,或刻意創造出來的?…

孩子們的反應很有意思,因為,表達了,被瞭解了,被照顧了心情,透過彼此的語言互動,可以明顯感覺到孩子們放鬆了許多。

排除了害怕的情緒,他們也看到,墓園裏有許多和我們一樣拿著地圖找墓碑的人,而且,巴黎的墓園,更像是一個雕刻品的展示公園。

 

 

問:除了剛剛談到的教學安排,是不是也和孩子談到了生死的問題?

答:人的故事有一個作用是讓孩子聽到這些人的生命歷程。人的軀體的消逝並沒有真的讓那個人從人類的文化史裏消失,而是用另一種形式,繼續和一代代活著的人對話,這一點,我想孩子們的感受很深刻。

另外,我們在拉榭茲神父墓園有一小段午餐談話:

我(和同行的張萍)問孩子,有沒有想過:希望別人怎麼照顧自己死後的身體?

一開始,孩子們的反應是笑說:老師怎麼問這個?!

只好,兩個大人自說自話,比較特別的是,張萍說,當檢察官的她的先生,說,如果能知道那一天到了,就往森林裏走去…

然後,我沒有想到的是,有兩個孩子將話題轉到自己曾經有過自殺的念頭,因為國中的課業壓力,或者,因為爸媽的情感…。(後來,我知道了,當場沒有言說的孩子,也曾經浮起過這個念頭)

關於孩子們有死的念頭,我並不訝異,那是孩子們在感受自己的生活所傳遞出來的諸多訊息中的某一種。但,我特別想提,是希望孩子們身旁的大人們(包括爸媽及老師們),可以更接納、體貼孩子的情緒,和孩子有更多好的語言互動,讓孩子們可以積極而愉悅地生活著,讓我們的孩子可以感受到:活著,真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