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論壇歡迎晚宴,臺北市長柯文哲與上海市副市長周波互贈紀念品。(圖/記者林敬旻攝)

▲雙城論壇歡迎晚宴,臺北市長柯文哲與上海市副市長周波。(圖/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曾俊豪/臺北報導

《ETtoday新聞雲》為讀者整理兩岸今年發生的十大新聞事件,前一篇聚焦大陸對臺的政策方針,六到十大新聞事件則著重民生與經濟,包含歷時20多年研商的金門泉州通水儀式以及在九合一選舉後舉辦的2018臺北—上海雙城論壇,也都是本年度值得關注的重大兩岸新聞。

六)雙城論壇

2018臺北—上海雙城論壇,雙方再簽署三項合作備忘錄,總計雙城論壇九年來,兩市已經簽署33條協議。根據《ETtoday新聞雲》最新民調,76.4%網友對2018雙城論壇的成果表示滿意;有超過8成的民眾支持兩岸持續交流。

今年雙城論壇受到矚目的原因之一,是其舉辦的時間點在九合一選舉後,面對選後藍綠版圖翻轉,「城市交流」已被認為是民進黨執政下,兩岸交流的「新常態」。除了藍營縣市首長希望登陸招商,陸方也敞開雙臂歡迎臺灣更多縣市參與兩岸城市交流合作。

七)金門通水

歷時20多年研商的金門、泉州兩岸通水儀式在8月5日正式舉行,儘管受到兩岸局勢影響,金門通水典禮出現中央、地方不同調的情況,但這項措施卻著實解決金門民眾的民生用水,改善水資源缺乏的問題。

事實上,為解決金門水資源問題,金門縣府曾評估過從高雄送水,但1度成本卻高達280元。也因此,纔有了2014年覈定的「金門自大陸引水工程計畫」,並於2015年與福建省政府簽約興建海底管線,將水從廈門引到金門,購水契約期限30年。

▲福州:大三通兩岸空運直航直飛儀式舉行 全體空姐身著旗袍亮相。(圖/視覺中國)

▲福州:大三通兩岸空運直航直飛儀式。(圖/視覺中國)

八)大三通十週年

兩岸「大三通」於12月15日滿10週年,也代表兩岸直飛、海運直航以及全面通郵已有10年歷史。據統計,十年來,廈門港的兩岸航線貨物輸送量累計達1.24億噸,集裝箱輸送量累積達347.74萬標箱,廈門航空運送的兩岸旅客數超過200萬。

值得一提的是,大三通是由已故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與大陸時任海協會長陳雲林於2008年簽署,只可惜,江丙坤在週年前夕因病辭世,無法見證歷史性的一刻。

九)團團圓圓來臺十週年

大陸在2008年12月23日贈送一對大貓熊「團團」與「圓圓」給臺灣,然而,這對「國寶」來臺的過程卻是一波三折。原來,當初大陸發起貓熊命名投票,選出來「團團」與「圓圓」,因為名字太過「統戰」使得當時執政的民進黨政府拒絕接受,一直到國民黨重新執政纔出現轉折。

「團團」與「圓圓」最後在2008年12月23日來臺,並在2013年7月6日生下「圓仔」。今年已經五歲、達到適婚年齡的「圓仔」,由於遲遲沒有對象,其婚姻大事已經成為兩岸「熊貓迷」最關注的一件事。

▲▼大熊貓團團與圓圓。(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大熊貓團團與圓圓今年來臺十週年。(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十)臺港澳辦整併

今年3月大陸全國兩會期間,曾傳國臺辦將與國務院港澳辦整併,組建「國務院臺港澳事務辦公室」,撤銷國臺辦和港澳辦。雖然最後未能成真,但山東省10月公佈《山東省機構改革方案》,確定將臺港澳辦整合,組建「山東省委臺港澳工作辦公室」;時隔一個月,福建省也宣佈將臺港澳辦整合,並掛牌成立辦公室。

然而,臺港澳辦整併不代表大陸對臺政策的轉變,因為省級的涉港澳、涉臺工作多為經貿文化等事務性工作,不牽涉政治決策;但從名稱上的排序,顯示大陸對臺工作仍在港澳之前。

其他)

除上述事件外,包含金庸辭世、吳寶春統獨麵包爭議等突發新聞事件,也都在兩岸引起極大關注度。至於兩岸的交流活動中,針對網路新媒體的「兩岸網路新媒體大陸行聯合採訪」則是大陸官方首度針對網路媒體搭建交流平臺,也可看出其重心轉移。

而九合一選舉後,藍綠執政版圖轉變,「城市交流」勢必成為2019年兩岸交流的新顯學;甚至在「韓流」帶動下,在陸臺商會不會真的返臺投資,也都是後續值得關注的焦點。

▲▼馬雲悼念金庸。(圖/翻攝自鄉村教師代言人-馬雲微博)

▲馬雲悼念金庸。(圖/翻攝自鄉村教師代言人-馬雲微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