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是一個漢字詞語,本意是房屋或園場的障壁,“石牆”顧名思義是以石頭爲主要原材料砌成的用於隔開內外的建築物。“掛壁(公)路”在釋義上是在峭壁(懸崖或高峻大山)上開鑿出來的奇險(公)路,而這掛壁(公)路背後總有一個曾經與世隔絕的村子,所以這條路又被定義成脫貧路、致富路。然而,就在杳無人煙的廣西大山裏,卻出現神祕的古石牆、掛壁路。

這座大山是廣西金秀聖堂山,聖堂山山高險峻,主峯高度1979米,是桂(廣西)中(部)第二峯,這裏常年霧鎖重山,植被茂盛,各種大小山澗、瀑布隨處可見,空氣中感覺像飽含着細小的水滴,越往上,水汽越大,霧氣越濃。

山下有幾間小樓房,走進其中的一間商鋪,無論是地板還是牆壁,抑或是櫥櫃上的玻璃,都掛滿了水珠,老闆說,他基本不住在這裏,太溼了,對身體不好。

來聖堂山之前,天氣是晴好的,但是通往山頂的所有石階就好像剛剛從水裏撈出來一樣,上面沾滿了水,還長滿了青苔。此時的霧氣淡如薄紗,輕輕的,柔柔的,因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極高,雖然上山的臺階有點陡,但也沒感覺到特別喫力。

越往上,霧氣越濃,走在前面的夥伴也漸漸只剩下了點影子。不久我們就來到一個山門前,這個就是聖堂山上神祕古石牆的隘口山門。

這是一面用巨石砌成的石牆,高3米多,據說最寬的地方達6米,有介紹說這面石牆總長300多米,也有說總長達1000多米,但它確實把上山的通道全部隔絕了,山門成了唯一上山的通道。有說這是當年的土匪窩,這裏土匪修建的山寨,也有說這裏是當年瑤族義軍躲避清剿的避難場所,具體是什麼,至今還沒有最後定論。但從那些斑駁的石頭上可以看出,這石牆確實已有很長一段歷史了。

從山門及城牆的構築上看,這裏的每一塊石頭都經過精心的挑選、打磨,每一塊石頭安放的位置也有嚴格的規定,每塊石頭的體積及重量都非常可觀,石牆的整體結構非常整齊、有序,感覺是個精心策劃的工程,非一般的人力、財力、週期所能及。

石牆背後是一塊稍微寬敞點、平坦點的地方,林木依然特別茂盛,附近也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山洞。想想,要在這種地方安營紮寨確實是件不容易的事,三兩天還行,時間長了,身體肯定受不了。今天景區將靠近山門邊的石牆牆頭進行平整,並安放了幾張椅子供登山者休息。

聖堂山位於廣西最大的水源林位置,這裏是珠江水源之一,豐富的水資源,茂密的植被,讓聖堂山常年被植被蒸騰的水蒸氣形成的霧氣籠罩着。過了古石牆後,霧氣更濃,能見度也更加底,生活在附近的人告訴我,一年中能看清聖堂山全貌的機會並不是很多,也就那麼幾天。

聖堂山終年溼潤,植物種類居廣西之首,其中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7種,二級保護17種,國家一類珍貴樹種4種,二類珍貴樹種11種。巨石、地衣、苔蘚、灌木、喬木、大霧,共同構成了聖堂山最美的小仙境景觀。

從未被污染的聖堂山,爲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間,山裏陸棲脊椎動物多達300多種,昆蟲資源也極爲豐富,而隨處可見的菌類就多達200多種。

過來石牆,很快我們就來到聖堂山的第二謎:掛壁路。越往上,山體變得更加陡峭,登山的路都是貼壁而鑿,走起來的感覺是繞着山體慢慢盤旋向上。這條道感覺就是從堅硬的石壁中硬摳出來的,又窄又小,很多地方只容一個人通過,甚至要彎着腰扶着山壁慢慢通過,而路邊上就是深不見底的懸崖。爲了保障登山者的安全,景區在掛壁路邊上安裝了鐵護欄。

聖堂山是冰川時代的遺蹟,古冰河期寒凍風化使巨大的石峯崩解、剝離,形成非常獨特的石河、石海景觀。有些崩裂的巨石依附在崖壁上,前人就將掛壁路開在巨石下,形成人造的風洞效應。

在其他地方,掛壁路是爲了讓曾經與世隔絕的村民能與外界溝通,但是在這條通往山頂的掛壁路,山頂上除了一家近期修建的,供登山者住宿飲食的雲頂山莊外,再也看不見有其他人類生活過的痕跡,那麼前人花這麼大的工程修建這條掛壁路,意義是什麼呢?

霧鎖重山、萬畝杜鵑、聖堂飛瀑、神奇石海......這些都是金秀聖堂山非常值得一遊的美景,如今再加上這兩道不解之謎,是否又爲聖堂山增添了幾分魅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