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我們走過一步步歷程,留下一段段印記。回頭細品,電在其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正是越來越可靠的電,為我們帶來越來越多的精彩。

今天,就從這些年我們精彩的「娛樂生活」說起吧!

NO.1 關鍵詞:收音機

@於金瑩 生於70年代末 教師

小學的時候家裡沒有電視,只有一臺收音機,每天定時收聽小喇叭廣播是我童年的美好記憶。那時只要一聽到節目開始時清脆的童聲——「小朋友,小喇叭開始廣播啦!」大家都會激動且自覺的坐在收音機旁,安靜認真的收聽。

「小喇叭」於1956年9月4日開播,伴隨了近三代人的成長。曾是中國大陸覆蓋面最廣、影響最大的一檔少兒節目。

歌手蔡國慶錄製的開場音,可以算得上80年代中期以前出生的中國人童年回憶的一個符號。

「小喇叭」現在還在持續播出,隨時可以去聽聽哦!

NO.2 關鍵詞:露天電影院

@昨夜星辰 生於60年代末 工人

我的思想啟蒙是晚上觀看的露天電影。從電影裏我見識到了外面不一樣的世界。只要聽說哪裡晚上放電影,我們就會早早喫過晚飯,喊上夥伴們跑去看。父親認為晚上出去不安全,於是端著碗在大門外喫飯看著不讓去。當然我肯定是要死纏爛磨的,每次父親總是扭不過我,還是放我去了。

有時候為了看電影能跑十幾裏地,也不覺得累;有的電影甚至看過好幾遍,看了還想看。《地道戰》《渡江偵察記》《英雄兒女》等經典老片震撼了那時我幼小的心靈,懵懂中知道了祖國的概念,也萌生了愛國的情懷,千千萬萬的優秀兒女為了建立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的故事和場景,無不讓我熱血沸騰、心懷嚮往。

很多人對露天電影都有一種特殊的情懷。一塊幕布,一臺放映機,條件簡陋,但無論颳風下雨,都會場場爆滿。

NO.3 關鍵詞:春晚

@路易斯·商 生於80年代初 經商

小學時候村裡有鄰居家添置了電視,然後我就東奔西跑的去鄰居家蹭電視看。雖然最初看的大多是黑白電視,但一樣看的興緻勃勃,那時候家裡有臺電視,真可以算是非常富裕了。

印象最深一次是一個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在別人家熱乎乎的炕頭上看著春晚睡著了,父母挨家挨戶才找到我,把我揹回了家。

1983年中國電視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電和電視的普及為春晚的產生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正值改革開放初期人民物質生活逐漸改善,但文化生活始終較為匱乏,獲得信息的渠道很少,娛樂方式較為單一。

基於此,中央電視臺藉助電視為全國人民奉上了一道精美的文化盛宴。

NO.4 關鍵詞:電視劇

@天道酬勤 生於80年代初 醫生

我初中時候家裡一步到位買了彩色電視機,但是沒有裝「有線」。我平時住校,也就週末回家才能看上幾眼。那時候寒暑假是最開心的,因為終於可以有大塊時間看電視了。但是電視在父母的臥室,在中午午休和晚上的時候為了看電視我可是沒少挨爸媽的罵。由於是無線電視,漫長假期中每週二的下午,註定是最痛苦的時間。清楚的記得某個週二的下午,我為了追自己喜歡的電視劇,匍匐在鄰居家的窗檯下聽了一整集的《西遊記》,就因為他家安了有線,即使週二下午也是有電視節目可以看的。

收視率89.4%,重播超3千次,無法超越的世界記錄。請自動腦補上圖配樂。

那些年經典的電視劇、影視歌曲實在太多太多了,篇幅有限,小編這裡只先曬出86版《西遊記》,大家可以在留言區分享你最喜歡的影視作品哦~

註:文章開頭的影像就是每週二下午電視臺檢修設備時播出的畫面,如果你很熟悉,說明你暴露年齡了。

NO.5 關鍵詞:錄音機

@往事如風 生於70年代初 會計

「燕舞,燕舞,一曲歌來一片情……」90年代,音樂、卡帶記錄了我的青春時光。大家經常會在電視裏看到一位年輕的小夥彈著吉他邊舞邊唱,身邊放著一臺大得誇張的錄音機。這則廣告讓卡帶式錄音機在全國風靡了起來,好像誰家沒有一臺錄音機,用現在的話說就是「OUT」了。

以前聽收音機得提前掌握節目時間,一旦錯過只能留下遺憾。錄音機出現後,只要買盤磁帶,想聽什麼隨時都可以聽了。錄音機、磁帶的流行也把港臺文化帶到了我們身邊,《何日君再來》《夜來香》是那時候大家嘴裡常常哼唱的歌曲。

還記得你擁有的第一盤磁帶、電臺點播的第一首情歌、攢錢買的第一臺錄音機嗎?

歲月如歌,有沒有那麼一首歌,會讓你輕輕跟著和?

新世紀 關鍵詞:豐富多彩的娛樂生活

進入新世紀,國家經濟節節攀升,改革開放惠及全國——大家腰包鼓了、手機普及了、電視升級了、電腦出現了、網路時代來臨了...40年前的我們,誰又能想到,今天的生活會是這個樣子呢?

手機不僅僅用來通話了,變成了年輕人遊戲的主戰場;

電視頻道多的看不過來了,點播、回放,想看什麼隨時看;

電腦成為工作娛樂的必需品了,那些年沉迷電腦要捱打,現在不會電腦就要跟時代脫軌;

網路已經是時刻不能缺少的存在,文字、圖片、音樂、影像,一切的娛樂元素,都在WIFI和無線網路中匯聚成天空與海洋,等待我們去衝浪和翱翔...

來源:國網山東電力 部分有改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