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對於曹操而言,這一年是個特殊的年份,因爲這一年他的愛子天才少年曹衝因病去世,而這一切最後都化作了史書上寥寥一句:“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親爲請命。及亡,哀甚。”曹衝死了,曹操悲痛之餘,對其他兒子道:“這是我的不幸,卻是你們的幸運。”,而這些其他兒子中就包括後來成爲帝王的曹丕,於是後世有人推測,如果曹衝不死,也許後來登上帝位的就不會是曹丕,歷史也將被改寫。然而,這種觀點筆者卻並不認同,爲何?且往下讀。

也許是曹衝稱象的故事流傳太過廣泛,總之,曹衝在民間幾乎是家喻戶曉的名字,而在這個名字的前面還有一個形容詞——天才。曹衝很聰明,而且很仁慈,據說有一次曹操的馬鞍放在庫裏,結果因爲庫吏疏忽導致被老鼠啃了。當時曹操刑法嚴峻,負責的庫吏很害怕被殺,曹衝知道了後告訴他:“這件事你先不要說,你的三天再去給我父親彙報”。然後,曹衝自己用小刀把衣服刺破小洞,弄成老鼠啃咬的樣子,然後裝出一副不開心的樣子,跑到曹操那訴苦,說新衣服被老鼠咬破了他很不開心,曹操正安慰着曹衝的時候,庫吏這個時候進來彙報。結果曹操就笑道:“我兒子的衣服在身邊都被咬了,更別說放在庫房的馬鞍”於庫吏便躲過一劫。

然而,以上僅僅是曹衝的一面而已,事實上,當初年少的曹衝,除了聰明仁慈之外,也還有少年意氣風發,鋒芒過露的另外一面。當年赤壁之戰,曹操敗走華容道,好不容易撿回一條命逃回許都後,因西涼刺客還逗留於許都,故召集百官和自己的幾個兒子詢問對策,而接下來幾個兒子的表現,可以說是各不相同,曹彰提議緊閉城門,抓捕刺客並把他們碎屍萬段。曹植則認爲,可以發動羣衆,給他們賞金,讓刺客無處藏身。曹丕沒有提出任何意見,只是說,我贊同兩位弟弟的辦法。而曹衝則建議打開城門放刺客逃離,利用他們放出許都給西涼軍帶消息,令西涼軍知道曹操已經安全回到許都,以此威懾他們。

曹操四子的回答,對比之下,曹衝顯然提出了最好的解決辦法,然而,筆者卻認爲,在這件事中,最聰明的不是曹衝,而是曹丕,爲什麼呢?因爲曹衝雖然提出了最好的解決辦法,大出風頭的同時,卻也讓其他人相形見絀,而曹丕,他心中明白,曹操老謀深算,不過是藉此機會試探兄弟幾個罷了,於是他以一句話輕鬆退出這場測試的同時,也全了其他兄弟的面子。而筆者想,這就是曹丕與曹衝最大的不同,他們都聰明,但曹丕的聰明是政治家的聰明,而曹衝的聰明是少年的天真。

縱觀曹操比較著名,最爲人道的幾個兒子,曹植最有文采,一首《洛神賦》流傳千古;曹衝最聰明,天才少年的名聲響徹古今;而曹丕呢,相較之下他是最不起眼的,論文才比不過曹植,論天賦比不過曹衝,論在曹操心中的地位也比不過其他人,他不是才子,不是天才,但他卻是一塊當政治家的好材料,他與曹操看似最不同,實則最相像。曹植低調,不露鋒芒,可他的身後有司馬懿的輔佐,有軍權;他不與人爭,兄恭弟敬,孝順父母,無論這是不是作秀,至少體現出了曹丕作爲一個政治家的基本素養。

亂世之中,曹植的書生意氣註定了他無法再政治鬥爭中脫穎而出,而曹衝的聰明與缺乏政治經驗也註定了他無法立足於朝堂之中,曹操對此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他雖然喜愛這兩個兒子勝過曹丕,但他用心磨鍊的兒子,想要培養成政治人才的兒子卻只有曹丕。

曹衝的早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甚至是一種幸運吧,如果他順利成人,只怕也難逃一死,以他的性格不會願意爲人所用,而他的聰慧又會令人忌憚。文行至此,就不得不提到與曹衝交好的另外一位天才少年周不疑了,在曹衝死後,曹操將他殺之,原因便是此人太過聰明,而又不願爲人所用,即使爲人所用也難以駕馭,留着是個隱患。周不疑如此,倘若曹衝活着,曹丕上位之時,曹衝亦是如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