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記者 姜東良 徐鵬

  近日,部分媒體對中澳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澳集團)破產清算案件進行了報道,引發社會關注。

  上述報道稱,中澳集團董事長、實際控制人張洪波被某排行榜評爲“德州首富”,資產超百億,其於2017年6月4日被警方帶走,在之後3天裏,公安機關對其刑事拘留,法院裁定中澳集團破產重整,同時法院還繞過了選拔程序,直接指派了中澳集團的破產重整管理人,並將3000畝土地賤賣。

  那麼,中澳集團資產是否超百億?法院爲什麼裁定破產重整?破產重整管理人的選擇是否合法?3000畝土地是否被賤賣?企業控制人張洪波是否涉嫌刑事犯罪?帶着這些問題,《法制日報》記者趕赴山東省慶雲縣,對相關部門、企業及有關人士進行了採訪。

  慶雲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殷金明介紹說,中澳集團發展過程中,因經營管理不善、盈利能力差,長期依靠銀行貸款高負債運營,持續處於虧損狀態,多個企業相互交叉擔保。由於中澳集團兩年多的時間停止還本付息,引發域內企業開始跟風,金融生態環境急劇惡化,已成爲引發區域性金融風險的重大風險點。

  “債權人向慶雲縣人民法院申請對中澳集團進行重整,縣法院經審查裁定受理該案,並依法指定了管理人。根據債權人申報確認,中澳集團的債務高達30.82億元,經過權威機構評估,其固定資產在破產清算狀態下估值僅爲2.16億元。”慶雲縣人民法院院長牛慶華介紹,由於重整期限屆滿,沒有企業參與重整,縣法院裁定宣告中澳集團破產。

  記者瞭解到,對於張洪波涉嫌刑事犯罪問題,目前案件正在辦理中。

  中澳集團生產規模小效率不高

  記者通過啓信寶搜索發現,中澳集團成立於1998年4月14日,位於山東省慶雲縣,註冊資本爲13500萬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爲張洪波,持股比例爲99.98%。

  公開報道顯示,中澳集團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主要從事肉鴨的育種、繁育、養殖和深加工,其主營產品是“中澳”牌鴨肉系列製品。

  在慶雲縣經濟開發區,記者分別來到了中澳集團的辦公場所和一處較大的生產廠區。發現偌大的廠區中車間佔地面積並不大,其餘全是樹木、草地和閒置土地。而在辦公區域,記者發現除了一處辦公樓外,樹木和花草是這裏的主角。

  那麼,一位肉鴨產業的資深企業負責人王敬業(應採訪對象要求,此處爲化名),從產業角度分析,表示中澳集團的生產規模不大,生產效率並不高。

  “聽說中澳集團要重整,就過來看看。我覺得,它的外觀、環境乍看還不錯,但生產規模太小,鏈條分割車間小,速凍庫只有6個,一個月的生食屠宰量七八十萬只,一天也就3萬隻左右。”王敬業介紹,它的工人1000多人,在行業內,這樣的工人量怎麼也得一天宰殺5萬隻左右才能收支平衡,所以說生產效率並不高,而且還不能進行細分割。

  後來,中澳集團停產後,王敬業又來考察了兩次,覺得規模還是太小,並且改造生產車間和設備的投資太大,此外,處理污水要到五六公里外的另一個廠區,成本太高。

  “我們覺得這個地方就是個‘雞肋’,外部環境雖然搞得不錯,但是生產不行,最終還是決定不參與了。”王敬業說。

  中澳集團欠債不還 各大銀行紛紛預警

  危機開始於2015年3月,中澳集團對各家銀行貸款陸續停止還本付息。

  工商銀行慶雲支行行長範吉民說,他們與中澳集團的合作一直很正常,付息都很及時,然而一筆2億7千多萬的貸款卻在2015年出現了問題。

  “那是5月20日,我記得很清楚,因爲每月20日是固定的收息日,原本還息很正常的中澳集團,卻在這天沒有還息,打電話問財務人員,說是第二天還息,到了第二天也沒還上,我們着急了,上門去找卻被明確告知還不上了。”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慶雲縣支行和中國農業銀行慶雲縣支行,兩家的遭遇與工行類似。據瞭解,中澳集團共涉及36家金融機構債權人,債權總額29.94億元,這導致慶雲縣金融不良率一度高達16%,其中中澳集團佔比近90%。

  “中澳集團及關聯企業在我行共貸款4億8千萬,它們欠息不還直接導致我們行的不良貸款率達到了50%以上,所以我們的精力都放在了不良資產處置上。”說這話的是中國農業銀行慶雲縣支行行長韓修德,“除此之外,還導致慶雲支行在全市農行系統的考覈排在末位,員工收入減少,隊伍不穩定。”

  “對各家銀行是不能承受之重。”某債權銀行負責人說。

  “損失太大,情節太惡劣,影響後期我們銀行在這個縣、市的貸款投放。”一位不願意透露名字的銀行行長說。

  據統計,從2010年5月到2017年6月,中澳集團被起訴到北京、濟南、濱州等多地法院,標的總額23.88億元,僅慶雲法院就受理以中澳集團爲被告的案件84件,中澳集團主要資產均被查封。

  “自2015年3月,中澳集團先後對多家銀行停止付息。更可怕的是,自2017年4月開始,金融債權人得不到中澳集團的正常接待溝通,尤其是多家債權人多次反映了張洪波轉移資金資產、銷燬賬冊憑證等情況。”慶雲縣金融業發展中心主任呂建平說。

  “因2015年4月中澳融資債券到期後無力償還,縣政府平臺公司借支2.148億元幫助企業解困,以維護企業與區域信用環境,借款至今未能償還。”慶雲縣財政局局長劉福明介紹,但中澳集團在脫困後對借款不予認可。張洪波對縣政府招商重組企業、維護完整產業鏈的提議,一方面表示配合支持,另一方面以賬冊憑證丟失爲由不予配合。

  “我記得很清楚,當時張洪波多次攜帶土地檔案找到我,說銀行的錢可以不還,要求縣政府幫助他把開發區的工業用地變更性質爲商住,開發房地產。”據慶雲縣人民政府縣長孫洪昌介紹,在當時嚴峻的形勢下,引入戰略投資者,加上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對企業進行改制重組是最好的出路,但是張洪波放棄了這一選擇。

  記者瞭解到,這36家金融機構債權人主要包括上海浦發銀行濟南分行、交通銀行德州分行、渤海銀行濟南分行、威海商業銀行濟南分行、中國銀行樂陵支行、中國建設銀行慶雲支行、中國民生銀行濟南分行、中信銀行青島分行、中信銀行濟南支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慶雲縣支行、山東省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省分公司、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省分公司、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省分公司、山東禹城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德州陵城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夏津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平原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樂陵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齊河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

  11家企業因擔保遭遇破產危機

  其實,遭受中澳集團債務危機的不止金融機構債權人。記者瞭解到,慶雲縣內外11家重點企業受中澳集團影響遭遇擔保圈危機,導致多家企業被查封、拍賣、甚至破產,涉及金額21.25億元。

  採訪中,記者見到了慶雲縣鼎力集團法定代表人劉玉林。“誰能想到呢,一切都太突然了。”劉玉林無奈道。曾經是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鼎力集團,因爲陷入對中澳集團的擔保危機,所有的資產、土地和賬戶被查封、凍結,到去年6月底,終於撐不住了。

  “其實,我對張洪波和中澳集團接觸並不多,張洪波在本地的時間並不多,很難見到他,我們和中澳集團互相擔保,彼此合作很好,我們給中澳集團擔保了7億5千萬,一直以來平安無事。”劉玉林說。

  但是,在2015年4月20日,由於中澳集團拒不支付銀行利息,導致銀行都去找到鼎力集團。“這真是一場噩夢啊,沒想到張洪波這麼不講信用,我做企業19年了,沒想到走到今天這般地步,算下來,我們企業已經給中澳集團代償了近兩個億。”說到這,劉玉林頓了頓,“不過,幸虧縣委、縣政府及時幫助,爲我們協調擔保、協調銀行貸款,幫着引進合作企業。”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令人遺憾的是,債權總額佔97%的金融機構竟沒有一家通過重整程序追索債權。

  牛慶華介紹,爲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借鑑浙江台州處置殭屍企業的經驗。2017年5月17日,慶雲縣地方稅務局作爲債權人向慶雲縣人民法院申請對中澳集團進行重整。

  來源:法制日報

  編輯:席鋒宇 張博 範琳鬆 羅聰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