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總結道:這《石頭記》裏盡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世道亂象,咱們普通人讀懂的永遠是少數。

有時靠猜,有時也靠賭。

幾千年了,這種現象跟高昂的成本有關,也跟讀人是一件煉獄般的苦差事大有關係。

你菌爺的好友村口大爺盤腿坐在溝邊的石頭上說:“人們通常對事物的真相,並不鳥,因爲對熱鬧錶象的消費纔是眼巴前最要緊的”。

正如波雲詭異中國經濟,政策、市場、規律、情緒等多重因素打牌,誰在主導者終局,誰在推動着情節的進行呢?

混沌中,各方都入戲很深。

1

回到今天的主題,大家都不會辯駁, “大水漫灌”都說是個大壞蛋,現在你就是長一百張嘴都說不清。

此事,正應了那句話,說你錯,就是你的鍋,你反對,真是找抽。

但,真的是這樣嗎?

還記得小時候村口大隊喇叭裏廣播的“要想富,先修路”的真言嗎?基建也是一種商品,“基建短缺時代”,熱火朝天大幹一場,似乎也沒有什麼不對。

站在當下,過剩的時代,罵着短缺的時代:修那麼多路幹啥?生產那麼多塑料盆有球用?空調當初需要幹到世界第一嗎?

時空錯位了,除了情緒,跟事實真相沒有半毛錢關係。啥都缺的時代,多生產多賺錢,在工地搬磚壘牆的工資從10塊/天漲到現在350/天,好處短期顯而易見。

其實“大水漫灌”不是什麼罪人,只是特定歷史階段,常規的操作手法罷了。只是手裏有房地產洗臉盆的,接的水多一些;僅靠兩隻手去接的,除了溼了手之外,收穫確實不算大。

潮水奔騰的年代,差距拉開了。

08年之前,有誰知道M2是個什麼鬼?大家都窮,各自相安無事,待到有一批人趁着資產價格起飛了,眼紅病也就多了起來。

不就是靠着一堆磚頭嘛!有啥了不起的!論能力我比他強多了!

現實不平衡了,人們總是要找一個“物件”平衡一下,可能是一個狡辯,也可能是對他人的一種打壓,總之,心態平和了才能繼續愉快的玩耍。

失衡的貨幣,失衡的經濟,失衡的社會,失衡的人口等等,所有現象都是相伴而生的,既然選擇了市場,那麼失衡就會必然發生。

效率的底層是調動人性的貪慾。

2

知乎上最近有個段子叫:你娶不到媳婦,是因爲你的新娘都被大城市搶跑了。

這種婚姻失衡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一年365天,中西部地區的新娘們正在夜以繼日的千里奔襲到有希望的大城市。

有人說:“這樣失衡下去,人口該咋辦”?

涼拌。人往高處走的過程中,也是成本高牆越築越高的過程,圍牆內的人防守,圍牆外的人想方設法、造梯爬牆,哪還有精力去“造娃”?

村口大爺都知道,中國的債務水平較高,大量資金投在了城市建設上。和一個家庭一樣,如果欠錢過多會發生什麼現象呢?發工資那天,債主老張老王集體堵門討債,也就是你每月雖然賺了錢,但這些錢不可能拿去Happy,新錢永遠繞着老錢轉。

國家也一樣,“新錢繞着舊錢轉”就是這幾年的貨幣失衡,解決的辦法有兩種:要麼技術碾壓別人、實力發達了,憑本事賺更多的錢還了舊賬還有富餘;要麼借舊換新,附加利息,這是一個負循環,舊項目死氣沉沉佔用大量資金,新項目沒有錢。

市場經濟下,債務失衡是所有失衡的主線,國企與民企,高層與地方,城市與鄉村,老人與年輕人,皆是如此。

當基建從稀缺到過剩,當城市生活從稀缺到過剩,當大學生從稀缺到過剩,短缺時代大幹快上,過剩時代,人們說個什麼話都要加個“結構性”。

不是什麼時尚,被逼無奈罷了。

失衡的鍋就是自然而然的鍋,每個人都是參與者。

3

自從2018年之後,“大水漫灌”這個詞被永遠的訂到了恥辱柱上,“精準滴灌”這個詞變得越來越時尚正確了。

病了,就要喫藥。“精準滴灌”就是那個藥。

什麼是精準滴灌?

其實就是有定向的“社會孵化扶持操作”。

就像一個老漢有3個孩子,老大老二都30郎當歲了,腦子不行,還沒勁兒,啃老倒是都一個比一個厲害,只有最小的兒子,聰明有希望,爲了整個家族盤子的做大,老漢的存款肯定要優先孵化小兒子。

當我們吐槽當下的失衡現實時,很多人都怪房地產,說它壓榨實體產業利潤,掏空居民的存款,最後還讓大傢伙去不上媳婦,真是可惡。

這種說法,是對的。但可能還沒有關注到內在的本質聯繫,房地產發展跟實體產業發展之間不是負相關,或者說,在中後期之前,這兩個兄弟是能夠很好的玩耍的。只是到了城市化的中後期,房地產開始反噬實體產業了,究其原因就是房地產跑的有點快,拉開距離過多,實體產業掙的錢接不住。

我們的目的也很明確,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解決經濟失衡問題主要從兩個方面下手,一個是金融,一個是創新。

金融,主要是給天量貨幣找一個“大賭場”,這個主要涉及建“賭場”和“定規矩”兩個工作,建賭場很快,一句話的事,現在難就難在“定規矩”這件事,起碼錶面公平合理是要的。

創新這件事情是個長期工程,需要大規模的前期投入纔行,另外創新的產品變現還需要文化信仰在全球的高站位,技術+文化纔是潮流付費的基礎。

面對現實,創新的重擔誰來擔?

國企嗎?有壟斷利潤,日子好的很,不感興趣;民企嗎?比較窮,沒錢投。基建+房地產是短期腦迴路,創新需要慢慢磨,兩個路子。

老路的紅利喫幹喫淨,新路再坎坷也得上。

現在需要調動兩個積極性,讓國企感興趣,讓民企有錢投,混合所有制+資本賭場是一個很好的嘗試,但還需要觀察。

模式的轉變,思維的轉變,資本助力的水,運動員(國企+民企)準備起跑,未來的故事也會有不一樣的講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