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艦跳蟲Starhopper終於燥起來,熱情噴火第一跳!

美國中部夏令時4月3日19:56,北京時間4月4日8:56,位於美國德州南端博卡奇卡SpaceX發射基地,星艦第一款原型機Starhopper首次點火,啓動猛禽發動機(裝配唯一一臺),短短幾秒鐘,漂亮完成一次繫繩跳躍。

馬斯克第一時間發推文稱:Starhopper completed tethered hop. All systems green. 大意是說,星艦跳蟲完成了繫繩跳躍。整個系統都挺順利(一路綠燈)。

這次繫繩跳躍離地僅僅幾英寸,目測根本看不出來,這段實況視頻循環播放數次,仔細觀看還是無法察覺。

不過,這次小小一跳,卻意味着SpaceX下一代飛船關鍵一跳。

因爲有了跳蟲,接下來纔會未來——全尺寸星艦原型機,全尺寸星艦,星艦+超重鷹——纔會實現SpaceX使命:成爲跨星際文明的先驅者。

難怪頻換twitter頭像的馬斯克,最近換上了星艦+超重鷹渲染圖,寓意很明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爲了打造未來版星艦,眼下爲Starhopper星艦跳蟲加油!

據悉,就在跳蟲幾英里外,SpaceX已在悄悄建造第一艘全尺寸星艦原型飛船,同樣採用301全不鏽鋼,但比Hopper船身薄了2/3。

之所以選擇全不鏽鋼,而非主流的碳纖維航天材料?

在馬斯克看來,301全不鏽鋼優勢很明顯,碳纖維劣勢很突出:

碳纖維材料每公斤135美元,301不鏽鋼只要3美元,價格顯然太貴;

打造箭船時報廢率高達35%,相當於每公斤增到200美元,太浪費;

高熔點性差,碳纖維裏的樹脂熔點低,讓這種材料只能承受200°C,不鏽鋼則高達800°C以上;

延展韌性差,低溫狀態下添加鉻鎳的不鏽鋼會增加12~18%的延展性,整體強度會增加50%,比碳纖維堅固得多。

簡單梳理一下,SpaceX箭船開發時間表:

2011年,公佈重鷹開發計劃,2018年2月實現首飛

2016年之前,箭船系統被稱爲火星殖民運輸系統MCT

2016年9月,變成星際運輸系統ITS

2017年7月,改成大獵鷹BFR

2018年11月5日,提出迷你版BFR

2018年11月20日,更名BFR,推出超重鷹+星艦組合

2019年1月,建成小星艦:跳蟲

2019年4月初,跳蟲測試第一跳

2019年內,預計首飛軌道版星艦原型機

2020年,計劃全尺寸Starship星艦首次試飛

2022年,計劃超重箭+星艦貨運首飛火星

2024年,計劃超重箭+星艦首次載人飛往火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