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信息?

新聞資訊

8 月 1 日,蘋果公佈最新一季財報,財報顯示,大中華區營收為 95.51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 80.04 億美元增長 19%。

在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蘋果高管們證實,除日本以外所有地區的營收都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蘋果在日本的營收同比增長了 7%,在中國增長了 19%,而亞太其他地區增長了 16%,歐洲增長了 14%,美洲增長了 20%。蘋果預計下個季度的總體增長在 16% 到 19% 之間。庫克在電話會議一開始就指出,iPhone 在第三季度的表現非常強勁:在轉換陣營者、首次購買者和現有客戶的推動下,iPhone 激活率增長了兩位數。iPhone X 再次成為該季度的銷量冠軍,客戶滿意度達 98%。

蘋果應用商店營收已經超過了蘋果最瘋狂的預期,今年迄今為止,其收入已經達到谷歌應用店的兩倍。蘋果流媒體音樂服務 Apple Music 增長了 50%,AppleCare 也在增長,雲計算服務同比增長了 50%。via 騰訊新聞

蘋果發新財報:應用商店收入是谷歌2倍,iPhone X很暢銷?

new.qq.com圖標

相關問題

蘋果 2018 財年第二季度的財報中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信息?


原文:

Jesse Chan:蘋果 18Q3 財報:服務強美,硬體興中?

zhuanlan.zhihu.com圖標

面對自身時刻緊繃的「中年危機」,蘋果選擇了用兩個方法來應對。一是圍繞 iPhone 打造更強大更先進的功能,推出更多的配件,讓用戶掏出更多的錢,這個方法在中國非常奏效。二是圍繞自家一切的硬體生態,利用自己的優勢,儘力去推自己的內容、服務,這個方法在美國已經結出了果實。


(本文首發於TechCrunch 中文版,一切包括但不限於轉載在內的版權事宜請聯繫 TechCrunch。)

蘋果今年已經接連帶來 3 次喜報了。自 2017 年的一季度開始,收入增幅一季比一季高。到這個季度,總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增長 18%,達到 532 億美元,成為蘋果史上最強 Q3,成功突破了 2015 年 496 億美元的記錄。

iPhone 仍是蘋果最強勁的發動機

從一季度的 13%,到二季度的 14%,這個季度,iPhone 的銷售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 20%。

銷售額的增長,並非因為 iPhone 賣得更多了,在銷售量上,同比僅僅增長 1%,其核心因素還是因為 iPhone 更貴了,或者更直白一點,iPhone X 發力了。iPhone 的平均售價已經來到了 724 美元,iPhone X 也是這個季度賣得最好的 iPhone。

庫克在評價這件事的時候說他不認為智能手機產業已經進入「末期」,這個市場太大了。的確,僅僅是在正常的 iPhone 更新之餘,發布一款 1000 美元的 iPhone X,就可以為蘋果帶來 50 億美元的收入提升,這充分展現了智能手機市場還存在著的無窮潛力。

而從地理區域上來看,拉動 iPhone 銷售最強勁的地區,無疑就是大中華區。庫克稱,去年發布的 iPhone 8、8 Plus、X 三款 iPhone,在上個季度都進入了美國、英國和日本手機銷量排行榜的前五。但在中國,它們則直接瓜分了前三的寶座。

而圍繞著 iPhone,蘋果所做的還不只是漲價,相關的配件也賣得非常好。AirPods、Apple Watch 強勢引領「其他產品」板塊繼續保持著 37% 的增長。而在之後的細節報告中,蘋果也透露,這兩款可穿戴設備相比去年同期的銷售額增長了 60% 之多。作為男士耳環的 AirPods,和終於開始有了更強大能力的 Apple Watch Series 3,正與 iPhone 一起,成為蘋果業務增長的最強勁發動機。

Mac 和 iPad:WWDC 上未發新品帶來的一絲陰影

相比移動設備的高歌猛進,Mac 和 iPad 板塊就有點略顯悽涼了。

iPad 因為春季的新款 iPad 發布,在銷售量上同比略微上漲了 1%,銷售額卻下降了 5%,顯然是因為去年這個時候 iPad Pro 賣得更好。而到了今年,萬眾矚目的,之前估計會在 WWDC18 上發布的新 iPad Pro 卻沒有如約而至。這導致 iPad 這一塊積蓄了一部分需求,等待著秋季新品的引爆。而考慮到秋季發布的「全面屏」iPad 可能會引發用戶的追捧且很有可能漲價,iPad 的高光時刻需要等到下個季度甚至下下個季度再見了。

Mac 就更慘了,銷售量同比下滑 13%,但因為平均售價的提高,銷售額和 iPad 一樣,下滑 5%。原因自然和 iPad 有相似之處,太多 Mac 產品都亟待更新,消費者對那些不僅是設計老,配置也老的 Mac 提不起興趣。在 Q3 的末尾,蘋果對 MacBook Pro 產品進行了更新,所以下個季度可以期待 Mac 有一個相對更好的表現,但 Mac 最終的大考,或許是明年 Mac Pro 更新之後的表現吧。

內容與服務:蘋果的穩定器和新的增長藍海

這一季度的財報裏,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數據。蘋果在美國的業務不僅僅是以 20% 的同比增長在各地區中領跑,更重要的是,在 Q3 這個傳統的銷售淡季裏,美國區的營收相比上個季度,環比僅僅下降了 1%。而歐洲、中國、日本這幾個地區,環比都是兩位數的下降。同時,「內容與服務」板塊,也沒有受到淡旺季的影響,連續六個季度營收上漲,達到 95 億美元,再創新高。

而最近的市場調查顯示,Apple Music 在北美,已經取代 Spotify,成為了市場佔有率第一的流媒體音樂服務。蘋果也在用分成上的優惠督促開發者,將收費模式轉變到「訂閱制」,用戶訂閱某個軟體服務,所收上來訂閱費,第一年蘋果會分走 30%,而第二年之後,蘋果將只收取 15% 的分成。

訂閱制的服務收入,正成為蘋果抹平淡旺季之間收入差距的一個「穩定器」,而美國區正是這部分業務開展的排頭兵。現在一共有 3 億用戶在蘋果的平臺上付費訂閱了點什麼東西,而 Apple Music 用戶也突破了 5000 萬。蘋果剛剛收購的數字雜誌訂閱服務,以及傳聞中即將推出的視頻訂閱服務也風雨欲來。

內容和服務板塊的收入已經遠超 Mac 和 iPad,成為蘋果內部僅次於 iPhone 的第二大現金牛,而其未來的發展空間,更是遠比 iPhone 更大。

總結

相比於亞馬遜 39%、Alphabet 26% 的收入增長,蘋果無疑更像是一個進入「中年」的公司。其在可見的未來中,已經沒有什麼爆炸增長的空間了。而面對自身時刻緊繃的「中年危機」,蘋果選擇了用兩個方法來應對。一是圍繞 iPhone 打造更強大更先進的功能,推出更多的配件,讓用戶掏出更多的錢,這個方法在中國非常奏效。二是圍繞自家一切的硬體生態,利用自己的優勢,儘力去推自己的內容、服務,這個方法在美國已經結出了果實。但這一切,只是在蘋果現有的基礎上錦上添花而已。

如果我們看向更遠的未來,如何在硬體上進一步推動變革,在 3-5 年內拿出一個 AR 眼鏡這樣的革命性產品,這將會是蘋果能否真正煥發第二春的關鍵性因素。庫克說已經在路上了,應該不會遠了。


感謝各位朋友邀請,正如 Tim Cook 所說,2018 Q3 的三大驅動引擎是 iPhone X、服務、可穿戴設備。

這個季度一般是 iPhone 銷售疲軟的時候,iPhone X 能賣多少幾乎決定了 iPhone 今年的進步。單從設備數量看,41.3M 也沒有太大的提升,而華為也超越了 Apple 成為第二大手機生產商。當然我們知道此前有消息稱在美國 iPhone 8 Plus 是這個季度最熱銷的機型,但從財報看,iPhone X 改變了一切。$724 的 ASP,與上一季度相差無幾,證明 iPhone X 需求依舊強勁。考慮到 Apple 在今年尚未發布任何 iPhone,這份成績更是彌足珍貴。

需求強勁歸強勁,但正如我們所看到的,iPhone 所在的是飽和、高度成熟的智能手機市場。Tim Cook 毫不否認智能手機市場趨於飽和的事實,但他同時認為這個市場「非常健康」。儘管用戶換機週期在延長,但智能手機終歸是一個大市場,也是相當長一段時間內 Apple 的最大收入來源。

如今的我們也大可不必為 iPhone 短期的漲跌而或喜或悲。此前常常被提到的 iPhone X 的所謂「超級週期」存在,但它顯然被嚴重高估。在短期的未來,我們也不應期待 iPhone 創造 Apple 的下一個增長點,這很不現實。如 Neil Cybart 很早就指出的那樣,Apple 財報層面的增長在未來將主要依靠可穿戴設備和數字內容。

Apple Watch 依舊歸類在 Others 項,但 Cook 聲稱 Apple Watch 和 AirPods 獲得了 60% 以上的同比增長。

Apple Watch 從 2014 年公開以來,已經四年。四年間,從「科技奢侈品」向「移動生活與健康」的定位轉變相當成功,特別是具有 LTE 單獨運作機能的 Apple Watch Series 3 的推出,標誌著 Apple Watch 進入了新階段。同樣,不久之後,疑似擁有新設計(屏幕佔比將變大,電池將改善)的 Series 4 就將問世,Apple Watch 將繼續向你手腕上那個實用、多功能的「生活助理」的目標前進。AirPods 則是 Apple 對無線未來一次成功試水,未來將會有更多的設備融入我們的生活。

最有意思的是服務。App Store 的增長超越了 Apple 最瘋狂的預期;當然你可以說 App Store 最近開始每隔幾天就來一次 30% off 的促銷,但我們看到的是實打實的增長,也間接證明瞭 iOS 11 對 App Store 的重新設計帶來的成功。訂閱服務方面,Apple Music 已經擁有超過 5000 萬付費訂戶,並在北美地區超越 Spotify。也許 Spotify 更加易用,但 iOS 的生態系統無疑為 Apple Music 提供了強大的競爭力。

未來,Apple 必然會在視頻與圖書內容方面複製 Apple Music 的成功。「訂閱」是一個很迷人的東西,它為商業公司帶來了可觀而穩定增長的現金流,但支撐訂閱模式的雄厚內容註定了這是「大玩家」的遊戲。Netflix 已經是先行者,而 Apple 此前已經請來 Jamie Erlicht 和 Zack Van Amburg 兩位從業者,他們在未來將會為 Apple 的電視內容注入一股全新活力。對於 Apple 挾 iOS 生態「強勢參戰」的未來,我們十分期待。

PS:Mac 小跌。喂,Cook,該動手了!

謝邀。

從整體財報來看,是因為服務收入的提升和iPhone X的上市。

首先來看看蘋果各地區市場、各主要產品營收狀況。

單以銷量而言,蘋果第三財季表現並不出色。iPhone和iPad僅銷量上漲1%,Mac甚至有13%的下滑。蘋果之所以能維持良好的營收、利潤,是憑藉iPhone X的高價策略,以及服務、AirPods等配件產品的高速增長。

iPhone的平均售價(ASP)為724美元,較市場預期高出25美元。這意味著蘋果賣出了更多的價格更高的iPhone X等產品,財報也特意指出,用戶對iPhone X的滿意度在98%以上。彭博社分析稱,若iPhone的ASP和去年一致,蘋果的第三財季營收增長將僅僅為6.5%。

服務收入已經成了蘋果的第二大支柱,而它的增長依然強勁。第三財季,包括App Store、iCloud、Apple Music在內的服務業務營收達到95億美元,增長31%,創造了單季最高服務收入記錄,其中Apple Music增長達到50%。庫克在隨後的電話會議上表示,2020年之前,蘋果服務業收入都將保持兩位數增長。

Apple Watch、Apple TV被歸為「其他產品」,它們帶來了37億美元的營收,同比增長37%。其中,穿戴設備增長速度更快,在電話會議上,蘋果管理層透露,包括耳機和Apple Watch在內的穿戴設備收入同比增長60%。

不過,根據同天發布的IDC報告顯示,蘋果已經不再是第二大智能手機製造商。

IDC最新報告顯示,蘋果二季度市場份額相比去年略有提升,錄得12.1%,但是被快速增長的華為超越。華為的市場份額從去年同期的11%提升到15.8%,排在第二,出貨量高出蘋果3成以上。三星市場保持第一,但市場份額也有所萎縮,從去年同期22.9%降至20.9%。

IDC報告,蘋果八年來首次跌落全球兩大智能手機製造商位置

過去三個季度,蘋果接連創造了史上最好財季、史上最好的Q2和Q3。這是高價策略的勝利,iPhone X在去年10月底(2018財年Q1期間)上市,大大提升了2018財年的營收、利潤。前三財季中,iPhone的銷量基本保持穩定,但該項營收均大幅增長。

但不可否認,來自華為、小米、OPPO等的競爭正在加劇。雖然三星的勢頭不振,但是中國的四大手機廠商——小米、華為、OV,不僅在國內的市場統治力越來越強,在海外市場也正快速地跑馬圈地。而新一代的iPhone如不能大幅提價並保持銷量的穩定,將對蘋果後續的業績造成壓力。

根據傳言,蘋果今年將推出三款iPhone,包括一款「廉價版」,同時會加入雙卡雙待功能。顯然,對於蘋果來說,銷量同樣是一件需要在乎的事情。


蘋果史上最好第三財季:萬元 iPhone 帶動手機營收,服務收入越來越穩了

庫克稱,蘋果第三財季業績主要得益於 iPhone、可穿戴設備的銷售及服務業務收入的強勁推動。

在 Facebook 令人失望的財報引發科技股普遍下跌的情況下,蘋果交出了一份有史以來最好的第三財季業績,推動公司股價上漲,直指萬億美元市值大關。

北京時間今日凌晨,蘋果公司在美股週二盤後公佈的這份 2018 財年財報顯示,蘋果第三財季凈營收達 533 億美元,同比增長 17%,凈利潤為 115 億美元,同比增長 32%,均高於市場預期。在大中華區,蘋果銷售額增幅為 19%,達到 95.5 億美元。

蘋果 CEO 蒂姆·庫克表示,「我們很高興能夠公佈蘋果有史以來最好的本季財報,並且我們已經連續第四個季度實現兩位數的收入增長。我們第三財季業績主要得益於 iPhone、可穿戴設備的銷售及服務業務收入的強勁推動。」

財報發布後,蘋果股價應聲開漲,在週二的盤後交易中上漲 3.7% 至 197.33 美元。北京時間今晚,美股高開,蘋果股價開盤大漲 4.3%,盤中一度刷新歷史高位至 199.26 美元,截至發稿,蘋果總市值最高達 9727.87 億美元,距離突破一萬億美元大關僅差 300 億美元左右。《華爾街日報》稱,蘋果有望成為第一家市值達一萬億美元的公司。

新品越貴越賺錢

作為蘋果的核心產品,iPhone 手機的銷售仍然是帶動蘋果營收的主要動力,並佔據了公司總營收的「半壁江山」。財報顯示,蘋果第三財季的手機銷售收入為 299.06 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 248.46 億美元,增長了 20%。

不過,蘋果當季售出的 iPhone 數量為 4130 萬部,僅比去年同期的 4102.6 萬部增長了 1%。在銷售數量未見大幅增長的情況下,近五分之一的銷售額成長主要得益於 iPhone 平均售價的提高。起售價為 999 美元的 iPhone X,將 iPhone 的平均售價從去年同期的 666 美元,拉高到了當前的 724 美元。

根據庫克的說法,iPhone X 在當季仍舊是公司最為暢銷的產品。據分析師此前估計,iPhone X 佔 iPhone 總銷量的四分之一。和手機的銷售情況類似,iPad 系列產品的銷量較去年同期僅成長了 1.1%,共售出 1160 萬臺,但因為低價 iPad 的推出,營收反而下降。Mac 方面,銷量較去年同期下滑 13%,共售出 370 萬臺,營收為 53.3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 5%。

蘋果其他硬體產品則取得了較高的增長。Apple Watch、AirPods 和 Beats 耳機等可穿戴設備的營收為 37.40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 27.35 億美元增長 37%。蘋果分析師 Neil Cybart 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其他產品」將不可避免地超越 Mac 和 iPad,成為蘋果僅次於手機、服務收入的第三大收入來源。

服務業務表現亮眼

蘋果服務業務的營收情況也同樣讓投資者分外關心。

包括 App Store、iCloud、Apple Pay、iTunes 和 Apple Music 等在內的服務業務,已經成了蘋果最大的增長引擎之一,是公司目前在手機業務之外最大的收入來源,增速已經連續多個季度超越「iPhone 們」,也因此被蘋果寄予厚望,計劃在 2020 年實現全年 500 億美元的服務收入。

第三財季的服務業務成績顯然沒有讓蘋果失望。財報顯示,蘋果當季服務業務收入達 95.5 億美元,同比增 31%,超過了華爾街 92.1 億美元的預期,也書寫了蘋果服務業務迄今為止最高季度收入的記錄。

庫克在與分析師召開的電話會議上說:「在大幅擴展服務業務的目標上,我們取得了巨大進步。」他表示公司對於服務業務的發展勢頭非常滿意。

值得一提的是,與蘋果財報幾乎同一時間引發業界熱議的,還有市場調研機構 IDC 最新發布的全球手機市場報告。報告稱,2018 年第二季度,華為的手機銷量超過蘋果,第一次登上了僅次於三星全球第二的位置。不過,考慮到第三財季是蘋果發布新品前表現最為平淡的一個季度,因此目前還很難對全年的銷量排名作出判斷。此外,從服務業務收入在財報中的亮眼表現以及蘋果公司所給予的厚望不難看出,在智能手機市場競爭不斷加劇的情況下,蘋果將更多地押注付費訂閱和軟體銷售等服務業務。

在華業務暫未受貿易戰影響在大中華區,蘋果的銷售額繼續強勁增長,達到 95.5 億美元,同比增長 19%,繼續保持了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態勢。庫克表示,蘋果目前為止還暫未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

但是,如果美國總統特朗普兌現前不久提出的「對約 2000 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稅」的威脅,蘋果仍可能會受到衝擊。

紐約時報此前披露稱,特朗普曾向庫克承諾,美國政府不會對在中國組裝的 iPhone 徵收關稅。但即便如此,一旦特朗普的 2000 億關稅付諸實踐,正在成為蘋果新增長點的 Apple Watch,仍然可能逃不過「中槍」的命運。庫克在與投資者的電話會議中說,公司已經在評估擬徵的關稅,以應對潛在的商業影響。

在財報發布後,有投資者已經表示出了對於中美新一輪的關稅戰可能影響蘋果未來在華商品定價及市場份額的擔憂。鑒於目前來自中國的銷售額已經佔到了蘋果總營收的 20%,有貿易專家稱,如果中國方面實施貿易報復措施,蘋果非常容易受到影響。即便如此,庫克依然宣稱對中美兩國間處理好摩擦抱持樂觀態度,因為在他看來,中美兩國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關係,「希望理智的頭腦能夠在兩國間佔據上風。」

雄心勃勃的第四財季蘋果預計,第四財季營收在 600 億至 620 億美元間,與去年同期相比將增長 14% 至 18%。分析師認為,這反映出蘋果有信心用即將在 9 月發布的新產品來提振業績。

目前流出的消息顯示,蘋果九月將發布三款新 iPhone,新版 iPad Pro 和 Apple Watch 也有可能現身九月的新品發布會。

針對蘋果的業績預期和第三財季業績,GBH Insights 分析師 Daniel Ives 說:「華爾街和科技投資者們終於在蘋果身上找到了一絲安慰。」

就在上週,Facebook 因其財報業績不及外界預期,股價暴跌 24%,創下歷史最大單日跌幅,並拖累美國科技股集體下挫。本週一,市值排名前十位的美國科技公司繼續遭重挫,在當日市值合計蒸發了 827 億美元。自 Facebook 公佈財報以來,科技股總市值已經蒸發近 3000 億美元。

在為財報季帶來一抹亮色的同時,蘋果股價也隨之開漲,市值已經超過 9350 億美元,僅需再上漲約 7%,就能達到萬億美元市值的門檻。

不過,蘋果也並非唯一一家衝擊萬億美元市值的美國科技巨頭,但卻是目前最為接近的。目前,亞馬遜的市值正徘徊在 8700 億美元左右,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的市值已經接近 8450 億美元,微軟的市值則是略低於 8150 億美元。

在備受關注的新產品近在眼前的時刻,蘋果正踏上沖頂萬億美元市值的征途。

責任編輯:宋德勝

頭圖來源:視覺中國參考:Apple nears a $1 trillion market cap as it clears another quarter ahead of expectationsApple delivers a strong earnings report and its shares popApple』s Q3 2018 earnings call: iPhone X and subscriptions drove growth

瀕臨倒閉前的垂死掙扎

再好看的財報也只是在增加被羅永浩收購時候談判的籌碼


今早,蘋果萬億市值,夢想已成


說明Apple又一次被民族的驕傲華為給吊打

華為銷量再此季度一舉超越Apple,如同賣白菜的銷量好過了賣金條的

簡直太棒了


因為iPhone X利潤高唄!

iPhone X利潤率35%,一臺可以賺取上千美元的利潤,

同比,華為平均一臺5美元,小米一臺2美元。華為第二季度銷量超過了蘋果,個人觀點:第一,得益於榮耀的低端機(暢玩7X,7C,7A等)和華為p20系列,任正非去年說的「重視窮人市場」,被很好的落實了。第二:蘋果每年第二季度都是銷量最差的時候,因為沒有新機,熱度太低。第三季度發布新的三款手機後,有極大機會追回來。

2010年第二季度,諾基亞在移動終端市場的份額約為35.0%,領先當時三星和摩托羅拉的市場佔有率20.6%、8.6%。

那時候如日中天的諾基亞正如現在的蘋果。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