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裏-艾榮,今天28歲了。

  28歲的生日,仍處在複健階段的艾榮不止思考著自己的未來,也心繫疫情下的眾生。他公開承諾將個人捐款32.3萬美元,同Feeding America組織合作去解決新冠病毒導致的食物問題。與此同時,他也將為紐約地區捐贈25萬份飯食,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儘可能幫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3月23日出生的艾榮捐款32.3萬,數字背後的含義不言自明,但艾榮選擇這個捐贈金額還有別的原因——3+2+3=8,這幾個可以串聯成高比拜仁球衣號碼的數字,顯然是艾榮向追逐多年的偶像致敬的另一種方式。

  艾榮的善意與用心終於讓他能夠在這一天贏得輿論的支持,得到屬於他的最高評價:今天的凱裏-艾榮,沒得黑。

  “沒得黑”的艾榮在生日這天收到了各方祝福,其中著名美媒Bleacher Report列舉了艾榮的各項榮譽。最佳新秀,6屆全明星,NBA冠軍,史上最佳控球手之一,投進史上最關鍵的進球之一,最後B/R以一句“生日快樂,德魯大叔”收尾為這簡短的祝福畫上句號。

  這是徵戰聯盟九個賽季之後艾榮斬獲的榮譽單。2017年夏天他加盟塞爾特人,彼時如果為他總結生涯榮譽大抵也如上所述。一晃三年,注意,這並非普通的三年,而是艾榮打碎安逸決心成為領袖的三年,可他收穫了什麼?

  最佳新秀,控球最強,致命三分,德魯大叔……永遠避不開這些,似乎令艾榮成為了存在於回憶、集錦與電影裏的虛擬的人。正如同領著“最美小腿獎”的麥基迪聽著粉絲對待王者的歡呼,這種真實與虛擬對比下營造的尷尬對內心驕傲的天才球員們,不啻為一次強力的重擊。

  如今的榮譽不再歌頌榮耀而是提醒他的失敗,正是不斷積累的壓力令過去一年成為艾榮生涯迄今最難熬的一年。幾乎所有的不順都集中在這一季,讓他一次次被質疑聲淹沒。

  他不夠健康,此前兩個賽季頻繁受到傷病困擾的艾榮這一季出勤率跌至生涯最低,斷斷續續出戰20場後最終賽季報銷;場上貢獻寥寥的艾榮在場下還是不懂如何表達。替球隊打氣卻順帶諷刺隊友,輸波後建議球隊補充強力球員並忽略掉阿倫的貢獻……接連不斷的言論直接導致更衣室內風聲鶴唳。

  更大的爭議在阿特金森的離開,他與阿特金森漸深的裂痕人盡皆知,而艾榮心裡更早有代替後者的人選……所有這些不利於球隊團結的點都令艾榮招致外界的反感。

  這就是28歲的凱裏-艾榮。此時身處穀底的他,會後悔生涯最重要的那次決定嗎?

  三年前與騎士不歡而散成為了艾榮生涯的分割線。分割線的左邊是艾榮的成長。2011年他成為了狀元秀,懵懂中他摸索成了三年,直到佔士重返克利夫蘭他失去了鍛鍊抗壓的機會,卻得到了一條踏上成就自己的舞臺的捷徑。

  2016年總決賽,艾榮迎來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輪系列賽。甲骨文中心的第五場對於1-3落後的騎士退無可退,之後的每一場都是生死戰,每一球都是救命分。那場艾榮砍下41分同得到41分的佔士一起挽救球隊,第七場他最後時刻的一記三分親手粉碎了勇士本可能鑄就的歷史最偉大一季。

  然而艾榮沒有得到他想要的光環。他贏得這些對他的加成甚少,如果不做出改變未來很長時間都會隱藏在佔士的庇蔭下重複這樣的狀態。就在這樣的,艾榮在去與留中深思熟慮。2017年總決賽第四場,艾榮獨得40分避免了騎士被勇士橫掃的尷尬,算是他為騎士以及過去六年留下的最後一個禮物,然後他義無反顧的離開了。

  艾榮人生分割線的右側,展開在賽季開始2分鐘便失去希禾特的無助的困境裏。他帶領塞爾特人拚荊斬棘豪取令人敬畏的十六連勝。那段時間他身先士卒,攻防一體,關鍵時刻得分多達6分,命中率高達61%,是聯盟最強的關鍵先生。

  十六連勝期間是艾榮自我認同感的頂峯,獨自帶隊的他終於發出了壓抑已久的吶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但傷病讓艾榮跌落到平地,賽季報銷的他見證著不屈的球隊一路搏殺推開了東決的大門並和騎士大戰七場,他也看到了場上血勇無畏的戰友們並不依賴他。

  一個人若想在當下活得開心,關鍵就在於內心的期待能否得到滿足。艾榮的期待就是成為一名真正的領袖,可球隊的頑強打碎的不僅是外界的輕視還有艾榮剛構建起來的自信。新賽季回到場上的艾榮再難融入球隊,那一季缺乏交流與球權爭奪的背後,歸根結底還是在於他無法令隊友們信服。

  此時艾榮的心情無限趨近於“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的歎息,他一直渴望成為領袖,但直到淌過泥濘,他才真切體會到領袖有多麼不易。這最終讓艾榮時隔很久後再度同佔士敞開心扉,他也自我檢討不應該在媒體前批評隊友並向全隊致歉,但這還是無法避免艾榮脫下那身綠色的球衣。

  我們沒有必要妖魔化艾榮的離開,儘管兩年綠軍生涯算不上多麼成功,但隊友們不僅未在艾榮離隊後對其惡語相向,甚至還表達了一定程度的尊重。那無非是艾榮漫漫自我正名的長途中的一個驛站,可重要的是他要吸取教訓,有所收穫。

  可然後呢?

  面對阿特金森“網隊是一支平民化的球隊,沒有誰淩駕在團隊之上”的言論,艾榮置若罔聞;面對教練組也表達過對他出勤率的沮喪,他也不屑一顧。網隊時期的艾榮並沒有成熟,可事實如此,當一個球員連健康都無法保障他又何談去帶隊贏波?

  況且艾榮並沒有在有限的比賽表現的令人心悅誠服。他出戰的20場網隊戰績僅為8勝12負,而他因傷缺陣時丁威迪、勒韋爾各自光芒閃耀,網隊在杜蘭特賽季報銷的困境裏依然保有季後賽席位靠的不是傷病纏身的艾榮而是他的隊友們。

  隨後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彷彿命運的循環,艾榮再度陷入了塞爾特人時期的尷尬處境,曾自以為理解了何為領袖的艾榮又一次重蹈覆轍。

  而在心態與情商之外,艾榮的打法也決定了在這個時代他很難成為領袖。整個生涯他中距離出手佔比接近47%,儘管生涯最光輝的一刻由一記三分造就,可骨子裡的他還是略顯古典的得分手。他擅長中距離單挑同時需要大量球權,身為控衛的艾榮更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組織者,他也曾做出過努力用更多的組織代替個人進攻,但事實證明讓其強行全面,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九年,一直努力成為領袖的艾榮卻讓人生偏離了航向,從狀元淪為被人詬病的毒瘤。生涯下半場艾榮需要改變的太多。也有人說28歲的他永遠無法改變,只是未來的事我們無法斷言。

  探究如何成為合格的領袖,註定是一段漫長的學習過程。學習能力因人而異,對於堅信“地球是平的”的艾榮,他固有的思維與理解角度也許決定了他需要較別人用更多的時間去消化那些從挫敗與坎坷中總結出來的人生經驗,最終厚積薄發迎來破繭成蝶的那一刻。

  那或許是30歲那年的艾榮,又或者更遠一點,但此刻我只想祝他生日快樂。

  (薑子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