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在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爲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爲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後來,因爲寒食和清明離得較近,人們乾脆將二者合在一起只過清明節。實際上,清明是農耕節氣,寒食節則是民俗節日,二者並非一碼事。

起源

一般認爲,寒食節的由來與介子推有關。據史籍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爲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勵精圖治,終於成爲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爲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但也有人認爲,介子推的“割股奉君”是民間傳說,並非歷史事實。由於文學作品中對介子推的故事“添油加醋”,最終致使介子推的形象離《左傳》的記載也越來越遠,並且與寒食節、清明節掛鉤。

習俗

禁火

寒食節古代也叫“禁菸節”,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因國人追憫先賢之情執著,從東漢到南北朝屢禁屢興,唐代皇家認可並參與。蘇軾的《望江南 超然臺作》中的“且將新火試新茶”說的就是寒食之後詩人煮茶的行爲。山西民間禁火寒食的習俗多爲一天,只有少數地方仍然習慣禁火三天。

拜祖

寒食節掃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爲“野祭”。到了唐代,寒食拜掃則成爲官方認同並倡導的吉禮之一,後演變爲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廟先賢、百姓上墳等。

飲食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麪、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飲品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

晉南地區民間習慣吃涼粉、涼麪、涼糕等等。晉北地區習慣以炒奇作爲寒食日的食品。

插柳

早在南北朝《荊楚歲時記》就有“江淮間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門”的記載,安徽、蘇州等地還盛行戴芥花,佩麥葉來代替柳枝。據各地史籍記載:“插柳於墳”、“折柳枝標於戶”、“插於檐插柳寢竈間”、“亦戴之頭或系衣帶”、“瓶貯獻於佛神”、“門皆插柳”,故民間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紅顏成白首”之說。

踏青

也叫踏春,盛興於唐宋。宋·李之彥《東谷所見》載:“拜掃了事,而後與兄弟、妻子、親戚、契交放情地遊覽,盡歡而歸。”可謂盛極。

鞦韆

寒食節前後,春光明媚,適合踏春遊賞。而盪鞦韆則成了女孩子喜聞樂見的遊樂活動。如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 “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

詩詞

寒食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

四海同寒食,千秋爲一人。

深冤何用道,峻跡古無鄰。

魂魄山河氣,風雷御宇神。

光煙榆柳滅,怨曲龍蛇新。

可嘆文公霸,平生負此臣。

——唐·盧象《寒食》

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唐·韓翃《寒食》

寒食

雨中禁火空齋冷,

江上流鶯獨坐聽。

把酒看花想諸弟,

杜陵寒食草青青。

——唐·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

寒食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唐·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寒食

粥香餳白杏花天,

省對流鶯坐綺筵。

今日寄來春已老,

鳳樓迢遞憶鞦韆。

——唐·李商隱《評事翁寄賜餳粥走筆爲答》

寒食

洛陽城裏花如雪,陸渾山中今始發。

旦別河橋楊柳風,夕臥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復春。

野老不知堯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唐·宋之問《寒食還陸渾別業》

寒食

入門堪笑復堪憐,

三徑苔荒一釣船。

慚愧四鄰教斷火,

不知廚裏久無煙。

——唐·伍唐珪《寒食日獻郡守》

寒食

拜掃無過骨肉親,

一年唯此兩三辰。

冢頭莫種有花樹,

春色不關泉下人。

——唐·熊孺登《寒食野望》

寒食

獨把一杯山館中,每經時節恨飄蓬。

侵階草色連朝雨,滿地梨花昨夜風。

蜀魄啼來春寂寞,楚魂吟後月朦朧。

分明記得還家夢,徐孺宅前湖水東。

——唐·來鵠《寒食山館書情》

寒食

寒食將吾族,相隨過石溪。

冢花沾酒落,林鳥學人啼。

白水穿蕪疾,新霞出霧低。

不堪回首望,家在赤松西。

——唐·貫休《寒食郊外》

寒食

早入公門到夜歸,不因寒食少閒時。

顛狂繞樹猿離鎖,踊躍緣岡馬斷羈。

酒污衣裳從客笑,醉饒言語覓花知。

老來自喜常無事,仰面西園得詠詩。

——唐·張籍《寒食看花》

寒食

寒食時看郭外春,

野人無處不傷神。

平原累累添新冢,

半是去年來哭人。

——唐五代·雲表《寒食詩》

寒食

過盡徵鴻來盡燕,故園消息茫然。

一春憔悴有誰憐。

懷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見說江頭春浪渺,殷勤欲送歸船。

別來此處最索牽。

短篷南浦雨,疏柳斷橋煙。

——宋·趙長卿《臨江仙·暮春》

寒食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

——宋·楊萬里《寒食上冢》

寒食

滿衣血淚與塵埃,

亂後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

幾家墳上子孫來?

——明·高啓《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寒食

闌風伏雨催寒食,櫻桃一夜花狼藉。

剛與病相宜,鎖窗薰繡衣。

畫眉煩女伴,央及流鶯喚。

半晌試開奩,嬌多直自嫌。

——清·納蘭性德《菩薩蠻》

寒食

萬點猩紅將吐萼,嫣然回出凡塵。

移來古寺種朱門。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細幹柔條才數尺,千尋起自微因。

綠雲蔽日樹輸囷。

成陰結子後,記取種花人。

——清·顧太清《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

寒食

朝作輕寒暮作陰,愁中不覺已春深。

落花有淚因風雨,啼鳥無情自古今。

故國江山徒夢寐,中華人物又銷沉。

龍蛇四海歸無所,寒食年年愴客心。

——清·屈大均《壬戌清明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