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ents meeting.jpg

 

昨天去學校開了一年級的家長會,老師開始的第一句話就是,班上目前學習的第一個優先重點是:
Learning to behave respectfully, being considerate and managing emotions

學習尊重,學習體貼,和管理情緒

英國一年級的孩子,年紀才不過五、六歲,這樣的課題,會不會太深奧難懂?老師要怎麼教導他們呢? 我心裡有著這樣的疑問。

學習尊重,尊重不同的個體,不同的家庭背景文化。

孩子在這個年紀,都是自我中心的,總是先想到自己,所以必須要適時從小引導,也培養他們未來進入社會應該有的涵養。

在教室裡有一幅很大的世界地圖,老師根據每個小孩的家庭背景,在世界地圖做出了記號,並標註上名字。利用時間,配合課程,跟全班介紹這些不同國家的地理位置,語言和文化。教室裡的書,也有不同文化的繪本,書籍。更有趣的是,他們會慶祝每一個文化裡重要的節日,德國聖馬丁節,法國聖尼可拉斯節,還有我們的中國新年。不僅讓有這些背景文化的孩子,替他們自己的文化感到驕傲,也讓其他的孩子了解不同的文化。

我曾經就被邀請到孩子的班上,去講解中國新年的由來,教孩子們一些基本的中文,和做勞作。很多班上的孩子,雖然對台灣在哪裡還是懵懵懂懂,不過他們都學到了一些有趣的文化,而自己的孩子也對他們身上有著一半台灣的血統,感到很驕傲。

學習體貼,體貼關懷,樂於分享

當孩子進入團體生活,週遭的每個人,事,物,都變得更息息相關,而世界也不再以你為中心,每個獨立的個體都同樣的平等,重要。學習如何跟朋友互動,相處,都是在團體生活裡很重要的一環,而孩子彼此之間的互動狀況,也會影響他們以後的學習態度。 所以,孩子經由生活當中,學習體貼,關懷同學,幫助同學。

小朋友在班上有固定的學習 Partner,Partners 之間都會互相幫忙,互相照顧。
有些小朋友們,年紀還太小,所以上體育課時,不太會換上體育服裝,他們的學習partner 就會互相幫忙,換衣服,穿鞋子。莉莉有時候回到家,就會跟我說,他的鞋帶是他的朋友幫她綁的,她也幫她朋友把換下來的衣服,翻回正面。

分享,也是群體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環。有家長問老師,要是遇到小朋友不願意分享,老師要怎麼處理? 老師說,他們絕對不會強迫小朋友一定要立即放棄手上的東西,交與對方一起分享。但是會跟孩子溝通,你先玩,等你結束了以後,請你把它交給這位小朋友,好嗎? 因為他也好想玩這一個玩具。老師會看看孩子們的反應,再決定應該怎麼樣引導孩子分享。

情緒管理,分辨自己的歡喜,憤怒和傷心,做出適合當下的選擇。

這個年紀的孩子,常常都不能分辨自己的情緒,進而控制自己的情緒,常常因為餓了,累了,就容易發脾氣,影響學習的狀況,更會影響班上的其他同學。老師經由很多認識自己的活動,讓孩子們了解,生氣,傷心,高興都是正常的情緒,傷心的時候,可以走到教室角落,抱抱教室角落的玩偶,或是跟老師說自己很傷心。

生氣的時候,小朋友會有語言上或肢體上的衝突。做出選擇,是老師交給孩子們的一項任務,幫助孩子認識情緒,轉移情緒,勇於負責。生氣的時候,選擇言語和肢體衝突,接下來的一連串結果,都會是讓自己更不開心,更生氣的。要是選擇慢慢冷靜下來,請老師幫他們處理,接下來發生的,都會是比發生衝突更好的結果。

做出正確的選擇,很不簡單,大人常常都無法適時作出最正確的選擇,不過,我深信,小時候的學習對未來有很深遠的影響,就像老師說的,先學習做一個社會人,對社會週遭能夠關懷,尊重,抱持正面的態度,然後講求知識的追尋,才是我們學校和家庭教育的重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