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家講一個發生在我們村裡的慘烈商戰,就會立馬明白這裡面的道理。

當然了,在我們村搞商戰的不是王老吉和加多寶,死的也不是和其正,主角是三家小賣部,三家小賣部的店名分別是老李家、老王家和老劉家。

老李家和老王家很早之前就在村裡開了小賣部,就在村部附近,兩家店毗鄰。因為開店早,那時候農村物資匱乏,當然也沒有什麼淘寶、京東。

因此,兩家生意都很好,雖是競爭關係,但都是同村人,兩家處得不錯。通過做生意,老李家和老王家在村裡的富裕程度不分伯仲。

看到這兩家的小賣部生意不錯,老劉家也開了一家店,賺得也比種地多得多。

後來,發生了一件事,讓老李家和老王家開始交惡。

有一天,村裡突然來了幾個工商人員,說是有人舉報老李家賣假貨,要對他家的店進行檢查,最終沒查出假貨,可老李家始終懷疑是老王家從中作梗。

於是,村裡的商業格局開始起了變化。

兩家店裡每每遇到熟悉的顧客,老李和老王都會隱晦地說對話的壞話,什麼東西質量不好啦,價格賣得貴啦等等。

後來,為了爭奪客源,兩家開始開始頻頻打折做活動。今天這家米做特價,明天那家買東西送雞蛋;今天李家在門口擺著卡拉OK,明天王家請人來放一場露天電影……

村裡首富之間干仗,最喜歡的當然是村民們,娛樂生活豐富了,也總能撿到便宜貨。

到後來,競爭進入白熱化,村民們有錢沒錢,都可以在兩家小賣部記賬先把東西拿走,等著家裡的農產品賣了之後再來結賬。

老劉家從沒想到,村裡商業格局的變化來得如此之快。起初,他覺得老家老店打仗,他這個事外人應該能從中受益,有可能後來居上。

為此,他也採取跟隨戰略,但沒過多久,老劉家就支撐不住了,賒賬的人太多了,資金無法回籠,連進貨的錢都沒有了,沒多久就關門大吉了。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我爸就是老劉。


就像滴滴和快的干架後,都聽不到其他網約車的聲音了,美團和餓了么打架,窩窩團就被遺忘在歷史的角落一樣。

老大與老二打架,就逼迫大家站隊,想獨立發展只是一廂情願,多不能實現。

目前去超市買涼茶,要麼選加多寶,要麼選王老吉,二者除了名稱,包裝和口味我是分不清了,這樣更熟悉了那種味道,估計容不下第三種涼茶的味道。

老大與老二看似在血腥廝殺,其實誰也滅不了誰,結果財力人力的巨大消耗,把行業利潤逼到牆角歸零,老二往下,就都活不下去了。

原因不外乎: 1、極高的曝光率,讓消費者心智中只記住了這二者的名字和品牌,其他品牌想參與進這類曝光,也參與不起呀。 當年蘇寧挑起與南京傳統大商店的戰爭,京東與噹噹的價格戰,蘇寧與國美的較量等等。直接把跟隨者甩得老遠。

2、自然是真金白銀的大投入,及人才的互挖行動。 要打戰,品牌曝光是結果。戰役發起及過程都需要巨額資本及團隊的投入。老三老四沒那麼多錢和資源,只能坐等敗相。

一般而言,老大和老二的戰爭對行業有極大的破壞力,賠本賺吆喝,公關費用,大降價處理,官司之戰等,持續越久,彼此的傷害越大。 打到彼此相對平衡,然後默契一些邊界,不再擴散。他們不能坐下來談判商量,那樣就有行業壟斷嫌疑,監管部門就會約談了。

他們會試探性的讓步,最後趨向一種平衡。 最高級的自然屬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麥當勞和肯德基的相生相剋了。 最近,摩拜與ofo忽然停止了讓利促銷,都恢復正常的月費制。錢都燒得差不多了,要行業基本利潤保障呀。

3、至於和其正本身的原因,當然也可大書特書,外在力的作用,都要在內在發酵。 但我不認同對和其正本身的各種分析,只要你處老三及靠後位置,又沒辦法背靠大樹,保證能活的情況,老大老二真心激烈地干仗,其他小弟能有存活可能性很小。

當然,這些都是2C的生活消費品領域,需要很強的專業服務,沒法快速複製的大多數2B行業,以上規則都不適用。 甚至我們都可總結,表面上老大老二是在打仗,實則是在清理戰場,定義戰場。

一窩蜂湧進太多小蝦小蟹,掃射下,所有的領地都歸它們了,何樂不為呢。 如何加強行業管理,禁止它們惡性競爭,促進行業更健康可持續,是更加有為和可期待的環境。


神仙打架,屁民遭殃!行業老大與老二打架,搞死的往往是老三,這樣的案例並不鮮見。想當年,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全面交戰,夾縫中生長的非常可樂徹底歇菜;蘋果手機和三星手機大打出手,敗走麥城的確是諾基亞手機;近者如滴滴和快的,摩拜和ofo也是如此一般……下面,我們來看王老吉和加多寶案例。

一、王老吉與加多寶之爭傷了和其正

簡單回顧:加多寶租了廣葯的王老吉品牌,憑藉「怕上火和王老吉」迅速上位,幾可撼動可口可樂的地位,自然也是賺的缽滿盆滿。租賃到期後,廣葯嫌租賃費低了要漲價,加多寶堅決不同意。於是,加多寶推出自主品牌加多寶,廣葯則重新拿回王老吉。當然,加多寶不甘心養大的孩子送了人,廣葯也對加多寶充滿敵視。隨後,兩家在市場、法律、媒體等各層面大打出手。只到去年,加多寶也找到央企婆家後,這段爭鬥才偃旗息鼓。人們也才發現,再說起涼茶就是加多寶和王老吉,原先的老三和其正已經被淡忘了!

二、為什麼受傷的都是老實孩子

你以為你不爭不搶就高枕無憂了嗎?完全不是這樣,在商場上沒有動靜,就等著被人遺忘吧。可以從以下方面理解:

1、打架的老大老二增加了曝光度,佔據了更多的版面,強化了消費者的認知。

2、打架不止靠嘴,要靠真功夫,比如王老吉和加多寶,是從原料配方到生產罐裝再到鋪貨廣告的全方位競爭,自然大幅提高了競爭能力。

3、打架靠人,老大老二更捨得花大價錢僱人大家,團隊能力也得到不斷提高。

三、還有哪些經典案例

如圖:


從2011年起,加多寶和王老吉就圍繞著誰可以擁有王老吉商標打起了官司,儘管法院做出了終判,但是到現在兩兄弟都沒有止戰的意思。本來老大老二忙著打架,老三應該是有很大機會乘虛而入的,結果卻恰恰相反:和其正消失了。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倆商家打架,是增加曝光度和聚焦品牌的最好辦法,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曝光度不斷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強化消費者雙方品牌的認知,從而引導消費者的購買習慣。其次是為了實現打贏對方的目的,雙方會使出渾身解數,不管是從價格品質,還是營銷渠道,都會儘可能把自己的最強的實力體現出來。這樣子就導致產品會越做越好,競爭力也會越來越大。

而處在老三位置的和其正,這時候的處境就很是尷尬了。原本實力就不濟,老大老二打起架了又不顧後果地提高成本,降低利潤,這讓老三和其正就顯得有點力不從心,這就會直接導致跟不上節奏,在價格和成本上壓根耗不過,就只能慢慢地被拖死。

現在的很多商家都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被弄死的,比如說卡巴斯基,諾基亞,傑士邦等等等等。這裡面其實也不是說兩個大佬的錯,很大程度上還是需要從自身找原因的,比如產品開發是否適合市場需求、營銷策略的運用是否得當等。


王老吉和加多寶PK,和其正冤死,這是事實。說非常可樂的是死亡是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干架,這個我不認同。

前者是典型的市場競爭案例,老大和老二干架,老三死了。根據市場競爭規律,完全競爭市場是理論化並不存在的,多數是屬於壟斷競爭市場額寡頭壟斷市場,而且大多數的商品市場都具有走向寡頭壟斷的趨勢。

或許起初形成的是三分天下,但其中的市場份額卻是老大佔據絕對優勢,作為老三和老二相比也是差距不小。

若是遭遇前兩者PK,而選擇坐山觀虎鬥,以為可以撿便宜,這實際上是行不通的。一來,正面PK難免價格戰,老大、老二因為家底頗厚,多少能扛一段時間,但是作為老三就沒那麼好運了。降不降價都是死,根本等不到搶佔市場的時機,倒下就不意外了。

至於將非常可樂的倒下歸因為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競爭,我是不認同的。

娃哈哈集團曾經對非常可樂的定位是「中國人自己的可樂」,一開始就主打農村市場,在一定時間內也取得了一定成績,然而非常卻一直沒有真正理解可樂的真正內容,始終沒有進入城市市場,慢慢消失在公眾的眼中也就理所當然了。


人人都說市場如戰場。其實不是,戰場消耗為主總有死亡,時間長了總有一方完全被消滅。而充分的市場競爭只會帶來創新,更符合市場的產品和企業做的更好。企業經營有競爭中發展,競爭中強大的理論。所以不參與競爭的企反而死掉了。

王老吉與加多寶,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之間的商戰結果,都沒被消滅,反而市場佔有率第三的和其正和非常可樂消失了,原因有如下幾點:

1. 商戰激發了雙方創新的動力,自然不參戰的行業第三,在創新方面被拉的很遠。

2. 商戰雙方曝光率高,全是雙方的廣告,和媒體報道,行業第三的企業,就算打點廣告,規模也沒有戰鬥的企業大,受眾只能聚焦更大的企業。

3.商戰雙方的人才得到了鍛煉,充分的競爭,目標明確的攻擊,迫使雙方互相學習,研究市場和消費者。這個過程在實戰中極大的鍛煉了企業人才,成長迅速。比沒有商戰的企業人才優勢明顯。

4.商戰讓代理商獲益,為了搶佔代理渠道,頻繁出優厚政策給區域代理商,代理商早就就吧其他企業產品忘在腦後了,因為不掙錢。

5.商戰讓渠道獲益,終端消費渠道一樣獲得了足夠的利益也樂的配合,其他品牌自然黯然失色。

6.商戰讓消費者獲益,消費者也會獲得買一送一,還經常看廣告,佔領了消費者心智,自然忘了其他品牌了。

總結:現在企業跨界競爭都屢次出現,要想不敗,只能做到心中無敵,只為超越自我,方可在商戰中活下來。

我是李合偉:伯樂創投俱樂部創始人,創投商學院首席講師,著作《覺悟行果創業論》。幫助過300多位創業者創業成功。期待與您分享交流~~~


王老吉和加多寶打架和其正冤死,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作為一個業內人士我認為:就算王老吉和加多寶不打架,和其正也是死只是時間問題。

要說和其正怎麼死的我們就得先聊聊達利園,達利集團1989年誕生於泉州。達利集團專註食品行業,形成食品、飲料兩大支柱齊頭並進的產業結構。以大平台、高密度、立體化的品牌推廣模式,提升品牌形象,旗下「達利園」糕點類、「好吃點」餅乾類、「可比克」薯片類三大品牌。我本人是從事過快銷食品行業的,現在就來給大家說明下達利園旗下飲料系列的情況。達利園這個廠家雖然有一定實力和背景,但是他在飲料產品研發方面一直沒有自己的特點,基本上都是跟風走。舉例說明:統一、康師傅出綠茶、冰紅茶、他就跟著你出,娃哈哈出營養快線他就跟著出優先乳,娃哈哈出八寶粥他就跟著出八寶粥,統一出鮮橙多、可口可樂出果粒橙,他就跟著出果粒橙,王老吉出涼茶他就跟著出和其正,樂虎又是跟著紅牛出的。總言之別人出什麼好買的他就跟著出。

雖說,這樣節省了研發成本,也大大節省了產品市場開發、推廣費用,不過也有自己的短處。任何一支產品都有它的火爆期,別人已經在市場上賣的很火爆的產品,等你在跟著投入市場,很有可能這隻產品的火爆期已經快過了,那麼你可能還沒佔到多少便宜,大家的消費點已經轉移了。所以,業內人士對於達利園的市場定位都很清楚,雖然,他不是那種專業賣假貨的,但是這種一直跟風的模式不被業界看好。拿達利園飲料系列來講沒有任何一款飲料,能進入品牌三線以內的,他的大部分飲料系列都是在別人先投入市場,到達一定爆發期後,緊隨其後跟風投入的,然後跟在別人後面分一杯羹,一旦這隻產品爆發期過了,往往達利園的飲料系列就面臨死亡,或者不死不活。

這就是我一個業內人士對和其正死亡的分析,我只是說就算王老吉和加多寶不打架,和其正也是死,兩家巨頭打架加速了和其正的死亡時間。


我們分析一下背景,王老吉本來是廣葯集團的,在體制下,王老吉產品只在廣東這個地方有市場,因為廣東,福建,廣西有喝涼茶的習慣。後來可能是內部關係,廣葯把王老吉委託給加多寶公司運營。

加多寶公司經過市場運營,品牌定位,廣告宣傳,渠道建設,市場布局等動作,把「怕上火,喝王老吉」的涼茶概念推廣開了,市場反映也非常火熱。後來大家都知道,合同到期了,利益分配產生糾紛,廣葯收回王老吉,加多寶公司利用之前的市場繼續做加多寶。

廣葯是國企,財大氣粗,想搶回市場,擠壓加多寶。但是加多寶團隊經過多年的經營和布局,客戶市場大部分還在手裡面,雙方就開始了激烈的競爭。

再回看一下和其正,雖然是達利集團。但是達利是做休閑食品的公司,食品和飲料雖然都是快消品,但是渠道和市場粘度不高。而且是後來才做的,市場比較晚,份額本來就少。所以一直以來也是再夾縫中生存,現在王老吉和加多寶打價格戰,把利潤空間縮小了,而且渠道費用增加了。所以生存空間就沒有了。

這樣的案例也非常多,當年的可口可樂和百事也是這樣,後來非常可樂死了。市場規律或者消費心理學,你會記住市面上第一和第二,但是第三和第四就不知道,沒有關注了。

有時間競爭不僅比實力,還要比市場,比品牌,比運作,比時機等。涼茶市場本來就不是大眾市場,所以兩家大公司競爭,把利潤,市場空間壓縮,別人就沒有生存空間了。


前者我認同,後者不認同。

非常可樂作為民族品牌,已經做到很好了,佔有了不錯的市場份額。縱觀市場很多行業的主流品牌還是洋品牌,外資開始對非常可樂談收購,怪只怪非常可樂忘了創建之初的理念,對收購價動了心,被收購後品牌與營銷直接被棄用,直接銷聲匿跡,這是大魚吃小魚的市場行為,就是壟斷。


安慶人民路那邊有很多家賣老奶奶瓜子花生的,都說自己是正宗,別家不正宗,呵呵,其實價格都一樣,貌似當初老奶奶瓜子的創始人肯定不止一個孩子,那誰才正宗呢?我們去買肯定看誰家好吃誰家態度好價格便宜才買的,每次去買隔壁家都會說,顧客傻買不正宗的,後來帶禮物不買老奶奶瓜子了改麥隴香柏兆記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