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曼有一本書叫發現的樂趣,書中寫到兩個費曼小時候的事情,很有啟發性:

我們家有《大不列顛百科全書》,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父親就常常讓我坐在他腿上,給我讀些《大不列顛百科全書》。比如說,我們讀關於恐龍的部分,書上可能講雷龍或其他什麼龍,或者暴龍,書上會說:「這傢伙有 25 英尺高,腦袋寬 6 英尺。」這時父親就停下來,說:「我們來看看這句話什麼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假如它站在我們家的前院里,它是那麼高,高到足以把頭從窗戶伸進來。不過呢,它也可能遇到點麻煩,因為它的腦袋比窗戶稍微寬了些,要是它伸進頭來,會擠破窗戶。費曼說:凡是我們讀到的東西,我們都盡量把它轉化成某種現實,從這裡我學到一個本領——凡我所讀的內容,我總設法通過某種轉換,弄明白它究竟什麼意思,它到底在說什麼。你看,我小時候就習慣了用轉換的方法讀《百科全書》。想到院子里有個那麼大的動物,這真的讓人很興奮,也很有趣。當然,我不會害怕真的會有那麼個大傢伙進到我的窗子里來,我不會這麼想。但是我會想,它們竟然莫名其妙地絕滅了,而且沒有人知道其中的原因,這真的非常、非常有意思。

另一個例子 是馬車中的球 api.boxfish.cn/share/we

一個夥伴對我說:「嘿,看那隻鳥。那是什麼鳥?」我說:「我對這種鳥一無所知。」他說:「這是褐喉畫眉」,又說,「你爸爸什麼也沒有告訴你。」但事實恰恰相反,我父親當然教過我。看著一隻鳥,父親說:「知道這是什麼鳥嗎?這是褐喉畫眉;但是在葡萄牙,它的名字是……在義大利,名字是……」,他說, 「在中國,名字是……在日本,名字是……」等等。「喏, 」他說,「各種語言中你都想知道它的名字叫什麼,但是當你知道了所有這些名字之後,你其實對這鳥還是一無所知。你所知道的,僅僅是不同地方的人怎麼稱呼這種鳥而已。現在,」他說:「我們來『看』這隻鳥。」通過這些事,父親教導我:要去「觀察」事物。有一天,我玩一種叫「快速馬車」的玩具,那是個小小的馬車廂,外圍有一圈扶手,以便孩子們推著玩。車廂裡面則有一個球——我記得——裡面有個球。在我推車廂的時候,我注意到那個球的運動方向,我於是跑去對父親說:「爸爸,我注意到一個事:當我向前推馬車時,球向車廂的後壁滾;我繼續推馬車,然後突然停下來,這時球向著車廂的前面滾去。」我問:「為什麼這樣呢?」父親說:「沒人知道為什麼這樣,」他說,「運動著的東西,總是試圖繼續運動下去,而靜止的東西,總是試圖繼續靜止下去,除非你用力推它。這是個普遍的原理,物體的這種傾向叫做『慣性』。但是沒有人知道為什麼這樣。」你看,這就是深入理解——他不告訴我一個東西的名字,知道一個東西的名字和了解這個東西是很不一樣的,他知道其間的區別,而我也在很早的時候就明白了這個區別。(下面的圖片,看到這裡我幾乎熱淚盈眶,將來我也要這樣引導我的孩子)父親接著說:「如果你再仔細看,你會發現,並不是球沖向車廂的後壁,而是車廂的後壁被你推著沖向球。那球仍然靜止不動,或者說得更準確些,由於有摩擦力,球開始被帶著向前運動,而不是後。」我趕緊跑回小車,把球重新放好,我一邊從下面推車,一邊從旁邊觀察。我發現父親確實是對的——我向前推小車的時候,車廂里的球從來不向後動。相對車廂而言,它是向後動了;但是相對於人行道,它實際上是向前移動了一點,是車廂帶著它向前的。這就是我父親教育我的方法,他用那些事例和相關的討論教育我,這裡沒有壓力,只有極可愛、極有趣的討論。下面來說一說費曼技巧:

1、找到一張白紙

2、在白紙上將最重要的概念,流程寫下來(在一本書中我們需要去選擇)3、想像將給一群人講授這些概念,將如何去講,如果有卡殼的地方,回歸回去學習。4、簡化,用自己的語言去闡述這個概念,可以用類比、比喻、故事等方式去延伸。如網路一般的知識應當分而化之,化為小的知識塊,逐個應對。否則單個知識塊的缺失將影響整體的理解。

所以費曼的思想是保持好奇心,回歸本質,找出問題要害所在,把複雜問題簡單化。費曼技巧在於強迫自己通過嚴密的知識推演,找出當前的知識缺陷。這種主動學習的方式才能調動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將知識實現內化。

學習的技巧有很多,如下面兩種,都跟費曼技巧有相通之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