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這個週末(3.29-3.30),如果你在逛798藝術區,很可能會被一場「鬼市」淘寶所吸引。

  上千平米的場地,二十多家拍賣行、藝術機構將自己看家的奇趣藝術品拿出展示,加上神祕的現場氛圍,就像是復活了上世紀的古玩交易場景。

  (圖:阿里拍賣鬼市淘寶798活動現場)

  不同的是,在過去的鬼市,不管是擺攤的賣家,還是去淘寶(找寶物)的買家,都需要在天未亮的時候,帶着手電筒就去趕早。趕早最大的目的,就是搶着看「頭道貨」,生怕好東西都給別人看了,輪不上自己了。因爲到後來,不是價高拿不動,就是假貨滿天飛。

  而現在,你如果在阿里拍賣鬼市淘寶看到喜歡的商品,可以直接掃碼參與競拍。

  (圖:活動現場,用戶掃碼參加拍賣)

  鬼市淘寶展出的,除了傳統鬼市上也可以看到的,古愛好者所喜歡的瓷器雜項、銅鎏金觀音等:

  (圖:晚清光緒瓷器)

  也有年輕人所喜愛的名家、明星簽名作品、奇趣小件:

  (圖:鬼市淘寶展商-河南中鼎拍賣-娛樂動漫簽名紀念商品)

  (圖:鬼市淘寶展商-東聯盛世寶國際拍賣-梵高的耳朵零錢包)

  也有年輕人追捧的當代藝術家作品:

  (圖:鬼市淘寶展商-中鴻信國際拍賣-Kaws,Small Lie系列限定玩偶)

  當然,也有大衆最爲熟悉的郵品錢幣。

  鬼市淘寶,就像是阿里拍賣一個夜間的自由集市。所謂自由,在於對商品不做條條框框的要求,對買家來說也是如此,既然是藝術品拍賣,其本身也需要買家自己具備一定的鑑賞能力和收藏品鑑能力。

  可以看到,隨着線上拍賣技術的不斷髮展,藝術品消費市場的新載體和新場景也逐漸向線上轉移,利用互聯網平臺,獲得更大的交易空間。這和藝術品消費的變化趨勢有關。消費理念、藝術品類型以及主力消費人羣的變遷,共同促進了藝術品與電商的不斷融合。

  02

  先來說說,爲什麼藝術品消費逐漸成爲潮流。

  在固有思維中,藝術品被認爲是一種「有錢人的消費」,常常以投資和收藏爲主,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既不經濟也不適用。過去藝術品狹隘的性質決定了其大多都在拍賣會、畫廊和博覽會進行流通。參與這些場合的人士也都是經濟能力高的人,大衆消費被拒於藝術品市場門外,這也就限制了藝術品的流通和發展。

  隨着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經濟水平的提升,精神消費需求的增長,以及展會文化的興起,傳統的藏家市場逐漸向消費市場過渡,藝術品價值評價標準已經從單純的作品是否爲少數稀有,逐漸到將是否有大衆參與價值也納入考慮,並同時有意開始着手對大衆藝術品消費觀唸的培養。

  (圖:通過網絡直播,線上線下用戶一起參與鬼市淘寶)

  過去的藝術品消費市場,由於大衆對於藝術品的認知有一定侷限,導致藝術品市場的供給與需求並不匹配。一方面,有些畫廊以及藝術品經營機構的藝術品銷售勢態並不好;另一方面卻有很多喜歡藝術品的人不知如何購藏心儀的作品。

  但情況正在發生變化。這之中,電商平臺扮演了主要的推動作用。

  1990年,全球第一家藝術電商平臺artnet出現;1999年,「嘉德在線」的成立標誌着中國最早一批藝術品在線交易平臺的出現;2011年,淘寶試水藝術品拍賣,標誌着綜合類電商正式涉足藝術品在線交易市場。

  (圖:鬼市淘寶開幕式現場)

  電商平臺進軍藝術品拍賣領域,將藝術品市場逐漸推向大衆化消費階段,也讓藝術品有了更多元化的商業元素。

  不過我們倒不用擔心,商業會侵蝕藝術性,正如消費藝術代表藝術家安迪·沃霍爾所說,藝術和商業性是可以兼容的,藝術絕不僅僅只能是那些難以爲大衆所理解的、放置在博物館裏的陽春白雪抑或荒誕不經的作品,它完全可以和商業性交融,並且以通俗的方式流行於大衆當中。

  (圖:鬼市淘寶,展商整理展櫃)

  03

  消費理念變化過後,是藝術品作爲一種商品,其類型也越來越豐富。

  從藝術品的價值來看,其體現爲獨創性、非實用性、非再生性以及非確定性。從純藝術作品到藝術衍生品,再到藝術工藝品,都可能具備這些特質,他們都成爲了藝術品消費的一個板塊。

  比如美國沃思堡現代藝術博物館策展人安德莉亞·卡恩斯就認爲,KAWS和杜尚、安迪·沃霍爾、凱蒂·佩裏等藝術家一樣,將消費文化與藝術相結合。我們知道凱蒂·佩裏想要擁有自己的POP商店,向所有喜歡藝術的人售賣與藝術相結合的商品,例如有特色畫像的T恤,而並不是像過去那樣只有上流人物或者有錢人才能買到藝術品。

  所以,KAWS其實也是在運用一種藝術性的哲學語言,這可以打破藝術之間的某種階級性,也試圖打破社會階級之間的界限。如此,他在卡通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後,人們不會把它當做純粹的玩具商品,而是當做藝術品。

  藝術品的類型,隨着人們對於藝術各式各樣的理解冒出而變得更爲豐富。確切來說,藝術品成爲了一切通常被概括爲時代精神的東西。它把個人引向每個人都在進行的道路,具有一些普遍性規則,同時又滿足了對差異化和個性化的要求。

  04

  既然藝術品往往和時代精神掛鉤,那麼,不同的世代,就會出現不同的藝術品消費主力人羣。

  胡潤財富報告、瑞士銀行報告等顯示,中國財富人羣呈現快速增長態勢,但在藝術品市場上,活躍在高端拍賣市場上,可以經常舉牌、收藏藝術品的人羣並沒有隨着財富人羣實現同比增長。其實藝術收藏是一種生活方式,它不能完全和收入、財富劃等號,更多的是精神、理念、情感上的認同,以及受生活背景、生活情趣、生活方式、美育教育等很多因素影響,這是一個長期過程。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黃雋說,雖然在拍賣市場上現在購買比較昂貴的高檔藝術品主要人羣是50後、60後,但是活躍在藝術北京博覽會,或是上海西岸博覽會上的大都是年輕人。

  (圖:鬼市淘寶現場)

  今天的80後、90後,甚至是00後,他們和50後、60後的生活閱歷不同,他們對生活情趣和生活品質的要求更高,對藝術的追求更簡單、開放,認同和自己生活相近的當代藝術,也更願意把藝術和設計融入到他們的生活。其實他們的藝術修養、美育教育水平已經有了很大提高。

  荷蘭的一位學者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在中國上海財經大學和荷蘭蒂爾堡大學以及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進行在校大學生藝術修養的對比分析,他發現今天中國大學生的美育知識並不輸給歐美國家。

  目前來看,中國的藝術品消費市場還不成熟,在消費結構上,低價格的衍生品還是消費者的主要選擇,消費者在選擇藝術品的時候更注重流行性而非藝術性。

  但是,可以看出,中國的藝術品消費市場潛力巨大,消費潛力也開始變爲實在的消費力。隨着80後、90後人羣成爲市場消費的主力軍,青年藝術家和青年藏家給市場注入新的活力,新的藝術品消費階層將會形成,中國的大衆藝術品市場正在醞釀新的拐點。

  05

  對年輕人來說,過去的拍賣形式未免太老舊和古板了。但如果拍賣在線下變成了像淘寶造物節、草莓音樂節類似的事情,那就很有貼近性。這次鬼市淘寶,其實就搭建起年輕化藝術品「拍賣場」。是在當下藝術品消費環境下,被挖掘出並放大的一個藝術品消費場景。

  (圖:鬼市淘寶現場用戶使用手機直接出價競拍)

  它既有傳承,又有根據新市場新環境的準備和革新。而這個玩法背後,更大的依託則是,阿里拍賣這樣承接了藝術品消費的大衆化、年輕化以及趣味化趨勢的平臺。

  圍繞稀、奇、古、怪,“鬼市”的商品將擁有更多想象力,同時藉助平臺的特徵和能力,又可將藏品交易、內容分享、鑑定估值、交流互動(淘寶直播、邊看邊拍)、社區社交等環節鏈接打通,組建形成有相同收藏愛好的用戶圈層交友,形成一個圍繞藝術品消費展開的閉環。

  當然,這個閉環成型的基礎,是阿里拍賣在信息管理、信用保障和售後服務等強勢環節上的保駕護航。

  如中國藝術產業院副院長西沐所認爲,「目前挖掘藝術品市場的需求、釋放需求是中國藝術品市場最爲迫切的任務。 」在西沐看來,在當前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巨大潛力下,如何通過創意產品,延長藝術品的產業鏈,如何讓藝術品與其他行業進行融合,尋找發展商機,培育藝術消費,爲消費者提供有效供給能力,以滿足 大衆對藝術品審美和消費需求的實現是有待解決的問題。

  阿里拍賣在做的這件事情,其實就是基於上述洞察,充分挖掘藝術品市場以及激發探索新藝術品消費潛力。不止是鬼市淘寶,線下亮相798的首屆「天貓先鋒藝術節」把藝術理念引入家裝,也就是讓藝術品消費成爲一種生活方式了。

  06

  從歷史經驗來看,中國藝術電商的起步和發展,與中國藝術品市場大衆藝術品消費的興起相伴而生。前者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和引領了藝術品消費浪潮。

  而歸根結底,藝術品消費需要一個綜合管理體系,到了線上尤需如此。比如,在藝術品生產環節,需要注重對作者的創作權利和作品權利的保護;在藝術品交易環節,保證消費者購買產品的真實性,嚴懲商家欺騙,僞造行爲,保障消費者的消費權利;對於藝術衍生品作品的權責問題進行明確,進行授權、保護和監督……

  這是一個長期的,系統性的建設過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