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情商比智商重要”的呼聲越來越高,因爲高情商的人更會處事應物,人脈關係也更左右逢源、遊刃有餘,成功的機率也自然高一些。所以,我們平日裏要多學習總結爲人處世之道,讓自己做一個受人歡迎的人。

  《呻吟語》,明代處世奇書,作者是明代晚期思想家呂坤,他與沈鯉、郭正域被譽爲明萬曆年間天下“三大賢”。《呻吟語》是呂坤耗費了30年心血寫成的,書中包含數百條關於治國修身、爲人處世的哲思語錄,言簡意賅、啓人心智。現代學者甚至稱其爲:“古今罕見的修身持家治國平天下的指南性書籍”。

  《呻吟語》中說到了2句話,告訴我們:做人,遵循這兩條處世之道,你會更受歡迎。而一個人,越來越受歡迎,也會有這兩個跡象。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1、處身不妨於薄,待人不妨於厚;——[明]呂坤《呻吟語》

  釋義:對待自己的時候,不妨刻薄一些;但對待他人的時候,最好是能夠仁厚一些。

  因爲人有自私的本性,所以一般人都是對自己豐厚,而對他人要薄一點。但是真正的君子是對自己刻薄而對他人寬厚,正如晚清名臣左宗棠所說:“自奉寧過於儉,待人寧過於厚。一切均從簡省,斷不可浪用。此惜福之道,保家之道也。”

  人生在世,好口碑非常重要:你待人寬厚,別人也會到處宣揚你的好;你待人尖酸刻薄,別人也會到處說你的壞。人有好處的時候,不要獨享,寧願讓自己喫虧,也要捨得分享與他人,這就叫“輕財足以得人”!

  所以說,與人相處時候,切記要仁厚待人,這樣才能讓你更受歡迎。一個人,越來越受歡迎,也會有這個跡象——厚待他人而薄待自己。

  2、責己不妨於厚,責人不妨於薄;——[明]呂坤《呻吟語》

  釋義:責備自己的時候,不妨嚴厲一些;責備他人的時候,我們不妨要寬恕一些。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待人要寬鬆,不能尖酸刻薄,要不然人際關係緊張;但是對自己需嚴格要求,要認真反思改過,汲取教訓,避免下次不再犯。

  正如韓愈在《原毀》中所說:“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爲善。”即:古代的君子,要求自己時嚴格而周密,要求別人時寬容而簡約。嚴格而周密,所以不懈怠;寬容而簡約,所以與人爲善,人緣也好!

  君子經常責備自己,小人經常責備他人,這是兩者的主要區別之一,也是向我們道明瞭正確的處世之道——責自己要厚,責他人要薄。正如宋代林逋《省心錄》所言:“禮義廉恥,可以律己,不可以繩人。律己則寡過,繩人則寡合,寡合則非涉世之道。”

  雖然社會上都提倡大家遵守禮義廉恥,但這屬於道德層面的約束,不能隨便強加於人。真正聰明的人,用禮義廉恥來自律,讓自己越來越優秀,而不是去要求他人。

  改變不了世界,就努力改變自己!

  嚴格要求自己,會讓你少犯錯;嚴格約束他人言行舉止,則會讓你不討人喜歡,不能好好與人相處,變得“寡合”,正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是也!

  所以說,與人相處時候,切記要寬恕待人,這樣才能讓你更受歡迎。一個人,越來越受歡迎,也會有這個跡象——寬以待人而嚴於律己。

  《省心雜言》雲:“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一個人,以責備他人的心態來責備自己,自己的過錯就會越來越少;以寬恕自己的心態去寬恕別人,朋友就會越來越多。

  所以,我們熟記“厚”與“薄”的兩條處世之道——厚待他人而薄待自己、責己要厚而責人要薄,則會更受他人歡迎。朋友們,您覺得呢?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國學智慧。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今日話題:

  您欣賞的處世之道是什麼呢?

  歡迎大家留言互動,發表您的看法!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