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曾經被一度認爲是斯氏接班人的貝利亞突然被逮捕處決,速度之快令人奇怪也很詭異,而且對於這次處決貝利亞資料也是空白,原始的檔案都沒有任何具體的記載。貝利亞曾經是蘇聯炙手可熱的接班人物,他控制着內務部、情報機關等部門,可以說是最有實權的人物。

1953年,斯氏去世後,貝利亞一度搶了另一個公認接班人馬林科夫的風頭,甚至馬林科夫成爲貝利亞的附庸。這種看法主要還是集中在貝利亞在斯氏去世後,他推行的改革。現在看來,貝利亞的改革內容很多都是正面的,也是促進蘇聯發展的一個很重要政策,只可惜貝利亞的改革只進行一百多天就停止了。很顯然是赫魯曉夫等人阻止。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解密的蘇聯歷史檔案來看,貝利亞提出的改革內容主要涉及六個方面。這個方面主要內容很重要,由於篇幅關係,我就簡要介紹一下貝利亞新政內容。

①平反冤假錯案。

不能否認斯氏在世時,有過部分冤案,但冤案並不像人們想象中那樣多,而是後來被人放大而已。斯氏去世後,貝利亞即刻下令內務部把克林姆林宮醫生間諜案、國防部炮兵總局工作人員被捕案及米格列爾人案、猶太復國主義涉及的安全部人員案件,對此四大案進行重新審理。五天後,貝利亞又重審蘇聯航空工業領導人案。這些案件審查的結果,貝利亞都向蘇G進行了了彙報,貝利亞這一點值得肯定。案件平反後,爲很多人恢復了名譽,而且對參與此案的一些領導也進行調換。還有其他一些案件也得到平反。

②改革安保機關。

針對蘇聯國內安保機關太過臃腫情況,甚至有些安保機關自己搞經營建設,既有搞生產的,也有搞建築的,還有具體經營的,與國家安保機關形象不符。當時安保機關還管理着勞改隊。貝利亞建議將這些臃腫的業務分到相關機構負責。不僅改革了與安保機關不相關的業務,還規範了執法人員依法辦案的規則,甚至自剪羽毛,限制了內務部的權力。這一點讓人不太理解,因爲內務部歸貝利亞,被稱爲魔力很大部門。爲什麼貝利亞要改呢?貝利亞要給民衆一個新形象,寧可自己管轄的部門受損。要知道將來當了最高領導人,限制內部權力實際對他有好處。但實際上內務部限制的權力主要是特別委員會的權力,這個改革遭到了否決,有人認爲要改革整個審判系統。

③大赦百萬犯人

在貝利亞的提交的報告中,他主張釋放一些被關押的勞改犯,有些不具備犯罪,有些則是婦女、少年及老人,還有病人,不能再關押他們了。貝利亞認爲應釋放一百萬刑期五年以下的犯人,對五年以上的刑期減半。蘇聯通過了貝利亞的報告,共有120多萬人重獲自由,還有四十多萬人審查停止。這一改革受到民衆的歡迎。

④反對個人崇拜

斯氏去世沒多久,貝利亞便與馬林科夫達成協議,反對以前個人崇拜,並揭露之前斯氏的問題。顯然貝利亞已經拋棄了斯氏的一些理念。因爲當時很多人呼聲很高,他當然要響應這種呼聲。貝利亞提交的反對斯氏的個人崇拜,並沒有提交到蘇G會上,因爲很多人反對貝利亞的提議。認爲當時個人崇拜也都是貝利亞等人擁護,爲什麼現在他提這個問題?顯然他有個人目的。馬林科夫也也認爲把斯氏拋棄的太早了,不敢放手幹。不過貝利亞卻下令在報刊雜誌上取消了斯氏的宣傳,從此斯氏就被淡化了。米高揚甚至罵貝利亞是惡根,認爲斯氏去世不久就提出個人崇拜問題,顯然目的不純。看來赫魯曉夫並不是第一個否定前任的人,貝利亞已經開始做了。

⑤改革民族政策

貝利亞認爲應減少俄羅斯族幹部在各個加盟國的數量,大量啓用其他民族在幹部。甚至對強制遷移民族問題也進行了改革,願意回來可視情回到原地,不願回來可讓其在遷移地搞建設。這一點也是後來赫魯曉夫鬆動的一項政策。不過並未實施徹底。

⑥改革外交政策

貝利亞所認爲外交政策應該調整改革,給一些華約國家更大的自主權力。並且他主張修復與南斯拉夫的關係。他甚至主張民主德國自由選擇制度,實現統一後施行資本主義制度也行。貝利亞甚至把與南斯拉夫改善關係的意見通知了鐵託。不過對民主德國的政策,很多人反對,這個改革政策也否決了。但貝利亞爲蘇聯與南斯拉夫關係實現正常化奠定了基礎。

貝利亞提出的改革內容在當時環境看,大部分符合實際,也得到貫徹實施。特別是平反冤假錯案,釋放一些人員上,得到民衆的支持。有些內容則因爲不太實際遭到否決未執行,但總體來看,貝利亞無論出自個人目的也好,還是真心也罷。他當時的一些改革政策對於蘇聯糾正一些過往錯誤有一定作用。如果還按以前打法走,顯然不符合實際,因爲斯氏已經去世,任何人的威望都不可能與斯氏相比較。而且斯氏有些政策在其活着時,沒人反對。一個國家和民族要發展,不自我糾正,依然按錯的來,必然要走下坡路。但着急否定前任,甚至全盤否定也是一種極端做法。

從蘇聯當時環境看,貝利亞提出改革措施很快,而且有些已經落實了,這就使蘇G形象增分不少,也爲後來赫魯曉夫進一步鬆動奠定了基礎。目前來看,如果貝利亞新政徹底實施後,或許能促進蘇聯的發展。

另外,貝利亞的這些改革主要涉及政治層面,還有一些改革也實施了,這就是他的老朋友馬林科夫實施的改革措施。如果沒有貝利亞支持,馬林科夫不可能推進他的社會經濟改革。

貝利亞被人認爲蘇聯三四十年代一個可怕人物,因爲他的權力太大,可以隨意抓捕人員。但凡是人都應一分爲二的看,當時貝利亞能敢於提出一些政策,勇氣可佳。要知道此時領導人大都是斯氏提起來的,都忠於斯氏,貝利亞也是斯氏最近的人,他敢於提出來並實施,並沒有使蘇聯倒退,反而一定程度上促進蘇聯發展。

貝利亞改革部分得到實施,但他的改革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因爲很多冤案製造者還在任上,如果要平反,必然要觸動他們利益,因此他們要反對。還有一些人認爲貝利亞的改革就是爲自己,他想借改革爲自己爭取支持勢力,爲奪權奠定實力。從當時蘇聯領導層來看,貝利亞想一手遮天,馬林科夫和赫魯曉夫當然不同意。他們要弄倒貝利亞,即使改革政策正確,也會反對,這是貝利亞新政失敗的原因。

另外,貝利亞掌握很多領導人的黑材料,蘇聯各個階層的領導如果有過失之處,都會在內務部留有“痕跡”,如果誰不聽話,隨時拿出來就是致命的。因此貝利亞改革,有些人很害怕,怕貝利亞會以改革之名再次弄倒一批人,當然要反對貝利亞新政。

貝利亞在斯氏去世後立即提出他的“新政”,雖然時機很好,但未免太着急了。蘇聯領導層不會對改革政策滿意,反而對貝利亞的動機產生了疑慮,認爲他可能會藉助改革上位,他們怎麼會讓貝利亞當最高領導人呢?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