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機器人的出現,不斷的沖擊着各大行業。作為機器人締造者的程序員們,似乎要被反噬了。

兩年前,蓬勃和英特爾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表示,全球首個能自動生成完整軟件程序的AI機器人誕生,名為“AI Programmer”,這個機器人,已經能夠打敗初級程序員。

消息一出,隨即引來一片恐慌,“機器人都能寫代碼了,程序員未來是不是要失業了?”人工智能,真的不智能

你所理解的人工智能是怎樣的?有主觀意識?自主學習?擁有自我判斷能力?

先階段的人工智能編程,其實並不智能。不論是AI Programmer,還是其他人工智能編程,本質上還是一個在有限時間內搜索最優解的優化問題。換句話說,這有點像隨機撞大運的感覺。

通俗的說,智能編程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撞到正確的代碼,符合我們的期望。

這種方式,我們稱之為弱人工智能。

未來,這樣的程序員才能活下去 科技 第1張

而我們想要走到強人工智能時代,即人工智能擁有自我學習能力,顯然一步是走不到的,它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既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假如程序員會被取代,那麼這個過程勢必也是慢慢發生的。大部分程序員被取代,是遲早的事兒

AI機器人能寫代碼,是否會替代程序員,基本上分為兩派觀點。

一派是焦慮族,認為程序員要被機器人取代了,別再入行了,行內人要想辦法轉行,不然就要失業了。

另一派則並不慌,認為機器人寫代碼,還只是在萌芽階段,除非機器人發達到近似人腦的地步,否則永遠也不可能替代程序員。

人工智能到底有沒有能力取代程序員的工作?

未來,這樣的程序員才能活下去 科技 第2張

真正的人工智能,還離我們甚遠,特別是離具備人腦的自我學習、判斷能力,更是遙不可及。

讓程序員失業,理論上很難,現實卻容易。因為碼界有太多的只會復制粘貼的碼農了,替代他們,實在要簡單得多得多。

程序員被機器人取代,這一天遲早是要來的,但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換句話說,自動編程機器人的出現,會慢慢提高程序員的入行門檻。讓自己遠離這個門檻

如何保持自己的職場核心競爭力,不至於被淘汰?

你需要從5個方面做出轉變:

1.隨性學習學習->有意識的自我進化

現代社會很殘酷,如果我們的思維模式、學習方法依然停留在以往的低效模式中,終將被這個社會所淘汰。

2.精準預測 -> 黑天鵝(反脆弱)理論

以往我做的任何決策(往往是比較復雜的事項),總是過於在意達成目標的成功率,一旦預估到成功率不高,往往就通盤放棄。

事實上,人生許多事情的復雜度豈是幾個常量或者一些簡單變量的評估就可以預估出來的?任何事情,只要去做,成功率就是50%,不去做,永遠都是0。

3.唯效率優先 -> 唯成效優先

決定你工作成果的因素不是你投入的時間,而是每項工作的“關鍵靈感”的質量。

4.個人短木桶效應 -> 99%精力投入到你的強項

未來,這樣的程序員才能活下去 科技 第3張

除非你有一些比較致命的缺點,否則請將精力投入到自己拔尖的領域。每個物種都靠它自身的優勢得以在自然界的競爭中存活,難道我們人類不應該效仿麼?

5.把更優質的思維、技巧固化為習慣

養成習慣,能讓你的精力,從這一部分中解放出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