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杨)近年来,房山区采取中小河道治理、建湿地种植水生植物、新建改造提升污水处理厂等一些列水环境治理措施,使河湖水面逐步扩大,水生态渐显生机,为候鸟休憩栖息及停留觅食提供了舒适的“绿色家园”。就在上周,热心市民和巡河工作人员发现,在大石河红领巾公园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成群野鸭中有两只似乎与众不同的奇特品种。后经动物保护协会确定,这是一种名为“青头潜鸭”的鸟类。

4月1日,青头潜鸭在大石河红领巾公园的水面上嬉戏。

图源:房山区政府

据动物保护协会的工作人员介绍,该品种的鸭子为珍稀濒危鸟类,目前全球仅存约500只,比大熊猫数量还稀少,随时面临灭绝的危险,2000年8月1日被国家林业局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13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等级。

青头潜鸭对栖息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堪称环境质量好坏的“指标物种”,青头潜鸭在房山区大石河滨水公园出现,说明当地河湖中有丰富的食物资源,清澈、干净、宽阔的水域,茂密的水生植物提供了安全的休憩环境。由此可见,房山区对河道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已初见成效,水质质量正在稳步提升。

据了解,自2012年“7.21”后,房山区全面推进河道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一是打造安全的河,夯实防洪基础。陆续实施了大石河、小清河等16条河道综合治理,截至目前区管中小河道治理已经完成,累计治河209.66公里;二是打造生态的河,完善景观提升。先后建成房山大石河滨水公园和长阳新城滨水森林公园,琉璃河湿地公园也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公园已经成为房山生态宜居示范区靓丽新景。三是打造有水的河,实现水清岸绿。开展河道水生态治理,清除河道淤泥5100方,维护水面511.88万平方米,同时每年向河内补充再生水4900万吨左右,用以景观效果的同时改善水质;同时在12个乡镇31个村建设20处小流域工程。四是打造干净的河,溯源解决问题。围绕水环境问题,结合疏解整治和清管行动开展专项执法;全区污水处理厂由2012年9座增加到16座,污水处理率由2012年的71.32%提高到80.52%;积极推进大石河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8个临时污水处理厂建设,目前6个已经通水试运行;通过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等措施已消除吴店河等8段黑臭水体;引入最新碳纳米矿化还原水处理技术,积极推进断面达标工作。五是打造靓丽的河,重在长效管理。实现河长全覆盖,在三级河长的基础上,建立“一长三员多段”巡查和管理机制,推行“两级河长+技术河长”工作模式以及探索“河长+警长+检长”执法方式;通过建立机制、群众举报、第三方检查等多种方式发现涉河水环境问题,并以“河长制交办单”的形式督促处理。

房山区在退低端、造绿地、建公园等一系列环境工程打造下已华丽转身,现在沿着房山的母亲河大石河的河岸一路走过,曾经裸露的河床、散落河边的垃圾、干涸的河道早已消失不见,波光粼粼的水里,成群的野鸭和几只白鹭在水面悠然游嬉,时而又有一两只俯下身姿潜水捉鱼,呈现出的是一幅“苍鹭展翅啸九天”、“野鸭觅踪捕鱼虾”的美景。

自2017年至今,已有天鹅、环颈雉、长嘴剑鸻、山斑鸠等74种鸟类来做客。在此,本报也也提醒市民:观鸟时要注意和鸟群保持距离,不要大声吼叫、用利物赶鸟,避免干扰鸟群觅食受惊,做一名文明的观鸟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