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代表團赴加拿大參加國際地理奧林匹亞,拿下一金一銀一銅。台師大地理系教授張峻嘉...
台灣代表團赴加拿大參加國際地理奧林匹亞,拿下一金一銀一銅。台師大地理系教授張峻嘉(左起),參賽學生黃品瑞、黃群凱、張恩睿、劉元禔、高師大地理系教授何立德合影。 圖/台師大地理系提供

2018年國際地理奧林匹亞競賽在加拿大魁北克舉行,全球共有43國、165名選手同場競技,成績昨天出爐,台灣拿下一金一銀一銅獎牌,並獲海報發表第三名。

協助培訓並出團的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表示,台灣4參賽學生分別是台中一中張恩睿、台南一中黃品瑞及劉元禔、屏東高中黃群凱,張恩睿拿下金牌、黃品瑞獲銀牌、黃群凱得銅牌。

台師大地理系表示,今年競賽項目中,野外實察測驗和地理議題測驗中的繪圖實作題比例特別高,因我國現行課綱中實察和實作的機會都較少,對學生挑戰難度特別高,選手表現還能維持水準,實屬不易。

即將升高三的黃群凱說,國中小開始參與國家地理大知識競賽,奪過金牌及銅牌,小時候就大量閱讀,明白地理非單純記誦,而是需高度應用與了解人地之間關係。

今年從台中一中畢業的張恩睿說,5歲生日時父母買了世界地圖集,開啟他地理探索之旅,也發現與自己廣泛的興趣相符合。今年畢業於台南一中的黃品瑞,則是特別喜愛人文地理,常常藉機出訪累積見識。

長期參與培訓的台師大地理系教授沈淑敏表示,台灣高中地理教育涵蓋面向廣,也可看出學生們在學科統整、靈活應變、國際溝通等能力均達國際水準。

帶隊老師高師大地理學系教授何立德指出,地理奧林匹亞需要應用的學科知識廣泛,包括歷史、地科、生物等,本屆考題偏向自然地理和環境地理,還要英文寫作、系統思考、大量閱讀的基礎;台師大地理學系教授張峻嘉也觀察到台灣學生靈活應變的特質,在亞洲選手中相當突出。

今年除競賽項目,還有一重頭戲是海報發表,本年度主題是「地景鑑賞:水資源」,我代表隊以「屏東二峰圳伏流水灌溉系統」為題,介紹台灣環境友善用水的努力,拿下團體第三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