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德国不顾1939年与苏联签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动用数百万大军,以坦克密集突进为手段,攻进了苏联版图,至此二战的主战场苏德战场正式打响。

在进攻苏联之前,德国于1940年5月10日对英法组成的“西欧防线”进行了猛攻,打响了法国战役,且依托阿登山区的出其不意,赢得了战役的最终胜利。

号称坐拥“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国,低下了高昂的头颅,成为了德国的占领区,作为“世界老大”的英国则被迫执行了所谓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数十万英军狼狈的逃回了本土。

也正因在法国战役中,将“欧洲第一陆军”、“世界老大”都海扁了一顿,德国的军事实力在闪击苏联之前,就被部分舆论公推为“世界最强”。

面对如此彪悍的对手,从苏德战场的结局来看,首先苏联人并没有丝毫的胆怯,然后就是用“凶猛”的精神面貌,不但阻止了德国人占领自己的国土,还在1945年打进了柏林城,完成了一次完美的反杀。

铁木幸哥

不完全统计,为了赢得战争,苏联军队在战时的总动员兵力高达约3460万,其中死亡及失踪约915万,苏联士兵一次又一次,用敢冲、不怕死的精神,狠狠的敲打侵略者。

至于为什么苏联士兵敢冲、不怕死?小袁认为除去一些战时的强制性措施,跟苏德开始对打之前,苏联士兵经历的训练有较大的正相关。

1940年国防人民委员铁木幸哥下发夏季训练任务之时,强调“战场上部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战场上部队需要怎么做,我们就教怎么做”。

考虑到战场上的生命只有一次,以及怕士兵在演戏之中儿戏对待,铁木幸哥下达了一个让士兵们时刻不敢松懈的命令,即在训练、演习中只准用实弹。

然而虽然在实弹的作用下,士兵们的投入劲头上来了,但是“枪弹无眼”,如此一来二战前夕的苏军士兵的训练伤亡是呈直线上升的姿态。

可能是出于非“战争状态”就出现伤亡,不好跟遇难者、受伤者家属交代的考虑,不少反对“必须实弹训练”的声音传入斯大林的耳朵里。

对此从基层军官爬上来的斯大林,选择了站在铁木幸哥一边,强调“士兵一切都按照预先规定好的动作,进行射击、进攻、防御的演习、训练的方式不可取。士兵应该在真正战斗的场景下演习、训练,为此可以不吝啬弹药。”

同时在强调该怎样训练之后,斯大林又用关怀方式说道:如果现在我们不教会战士们如何使用武器,不学会进攻、不学会防御,在战场上我们将遭受更大的伤亡。

也正是因为苏军在训练士兵的时候,选择了搞实战,不弄像过家家的“演习弹”之战,从“勇气”的角度说,为苏联军队在1941年被打的一败涂地的情况下,依旧守住了首都,并在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后,逐步恢复反攻提供必要的“勇气”支撑。

参考资料:法国战役 - 战争与冲突

《二战秘密档案》 索科洛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