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了個球」敗光千萬融資,最後人走茶涼,可以說是給原本就不被看好的共享籃球行業狠狠地澆了一盆冰水,也給共享經濟的發展敲響了警鐘。

「共享經濟」的天變了樣

共享經濟的興起,整合了個人乃至社會的閑置資源或者服務,激活了相關行業,還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多樣性的消費需求。

根據國內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顯示,2016年國內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為33427億元,到2017年達到49205億元,年增長率高達47%,國內共享經濟的發展進入快車道,並且還有一定的上升空間。

面對共享經濟這一塊還未被完全瓜分完畢的蛋糕,許多創業者眼紅了。但在打車平臺,共享單車等領域競爭激烈,這些領域行業龍頭老大逐漸成型的情況下,他們「另闢蹊徑」,推出了共享男友、共享紙巾、共享雨傘、共享籃球等別具一格的共享項目。

共享籃球自面世起就不被看好,但在全國各地依舊出現了不少共享籃球的項目。2017年3月成立的共享籃球平臺「豬了個球」於同年5月,還完成了千萬級Pre-A輪融資。總覺得共享籃球項目挺勵志的,但是誰曾料到,半年時間就迎來了猝不及防的反轉劇情。

豬了個球倒閉不是偶然

用戶通過「豬了個球」公眾號進行借球還球,但是該公眾號自2017年6月26日發布推文後便停更了,隨後旗下的籃球貨櫃頻頻出現沒球可借的情況,客服向投訴者表示會及時補貨……但最後的結果是「豬了個球」倒閉,甚至無法退還用戶押金。

為什麼獲得資金支持,開局還算順利的「豬了個球」會倒閉呢?其實「豬了個球」的倒閉是必然的。

消費者的需求會催生對應的市場項目,但不是所有的消費需求都能捧火一個項目,畢竟還要看需求是否是剛需。在中國人口眾多,基本設施不夠完善的基本國情下,大多數籃球愛好者在一定程度上缺的可能不是籃球,而是籃球場地。尤其是近幾年,廣場舞大媽對部分公共場地的「佔領」,場地缺乏現象更為嚴重。因此,相對於籃球,場地纔是剛需,畢竟忘帶球可以輕鬆地花錢買一個,但是建一個場地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

此外,無論「豬了個球」還是其他共享項目,它們的倒閉都存在一個致命問題:急於擴大規模。「豬了個球」在拿到千萬級的融資後,就開始快速擴展點位,但是在擴大規模的同時,無論是籃球的管理還是器材的維護,都顯得慢一拍。久而久之,丟球現象日漸嚴重,再加上器材得不到及時的維護,耗損率高,公司長時間的入不敷出容易導致資金鏈斷裂。

人們對共享籃球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了,商家對項目的過度包裝以及捧吹,在前期能吸引到一大批體驗者,但這種被無限放大需求的項目多半經不起市場的檢驗,在收割了第一批消費者以後就很難再有什麼動作。

分清真共享還是偽需求

共享模式帶來的無論是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都遠遠超過其產生的弊端。在共享經濟的風口下,出現許多共享項目是無可厚非的,畢竟每一個模式都值得探索。如今,共享單車、打車平臺等共享項目逐漸探索出發展道路,但更多的共享項目未來如何走向,還需要一步步自我摸索。

有的項目的出發點是滿足消費者的個性需求,但是創業者或許並沒有認真衡量這個項目背後是否有足夠的客戶需求,沒有了解用戶的使用頻率如何,市場發展空間有多大。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市場需求被放大,企業各種吹噓追捧,導致偽需求的共享項目越來越多。但是偽需求終究是經不起時間的檢驗,「豬了個球」共享項目的下場,就是這類平臺的真實寫照,就算平臺出生在暖春,度過了夏秋,也很難熬過嚴冬。

共享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依舊有大量的泡沫在以不同方式浪費資源,這些泡沫在破碎以後,也會留下形態各異的「垃圾「。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